浅谈小学低年级与中、高年级音乐课的教学区别

2020-12-07 01:46刘嘉瑞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年段学段乐器

刘嘉瑞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一、低年段与中、高年段学段目标及心理特征的对比

(一)在学段目标上的对比

1、学生特点对比

小学生的认知轨迹是富有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1]低年段学生年龄小且入学时间较短对于上课的概念模糊,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模仿力强的特点。而中、高年段学生年龄稍大且入学时间长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增强且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2、学段目标的不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在给低年段学生上课时应抓住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歌声或舞蹈,开发其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同时老师需要勤于运用儿童的嗓音及活泼的舞蹈动作进行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学法,例如图片与游戏等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而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则提出了不同的学段目标,在教学时需增加合唱、二重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编的活动。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充分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并能自信的演唱或演奏,增强其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的能力,更要培养其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心理特点上的不同

1、思维与记忆的特点

低段孩子学习讲究直观、趣味,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才能促进他们对声区概念的感知和理解。[2]同时,低年段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且注意范围很小,比如边听课边做笔记对于他们很难完成。由于兴趣主导他们的认知,所以他们对于直观的、有趣的具体事物记忆迅速,而对于那些抽象的词与概念却很难记住。而中、高年段的学生随着逻辑思维及理解力的不断提高,对于理论定理及抽象事物也能理解,记忆力不断提高,学生注意范围也逐步扩大。且这一学段的学生随着判断力的提高,逐步开始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习的自觉性也有所提高。

2、情感与意志力的特点

在情感特点上低年段学生有情绪不稳定的特点,受到表扬时容易兴奋,而受到批评时很容易情绪低落甚至流泪。且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自制力欠佳、意志力较差。而中、高年段学生逐步有了自我尊重的意识,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意愿强烈,且情感更加稳定,对于他人的口头评级更为冷静。随着求知欲的不断增强,这一学段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思考,懂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意志力方面他们意志力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能够自觉专注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

二、低年段与中、高年段在价值观与知识技能上的不同

(一)在价值观上的不同

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和参与各类音乐活动,主要是希望学生发现和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查看小学一、二年级音乐教科书(人音版)会发现,教材中所收录的歌曲大多是歌颂友情的可贵。例如,小学一年级音乐书第二课《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朗朗上口且歌词传达了与他人交朋友的信息。学习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在新环境中快速交到朋友,减少对于新环境的不安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三年级音乐欣赏课《我和你》这首歌曲中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同在地球村,同为一家人”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同时,这首歌曲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见证了我国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时刻,学习这首歌曲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除了通过历史事件代表曲目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之外,还有许多歌曲同样传递了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

(二)在知识与技能上的不同

1、基础知识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节奏教学是十分重要的,[3]在基础乐理知识方面,低学段学生需掌握简单的节奏型、七声音阶及2/4拍、3/4拍强弱规律等简单乐理知识。在给低年段学生上课时,需在每节课开始上课时复习七声音阶,以此来巩固七声音阶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这一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建议老师在教授新的节奏型时,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老师先打一遍拍子再让学生来模仿,这样学生可以亲身体会不同节奏型的区别。这样,学生也能体会出其区别,更是避免了枯燥的知识讲解,学生也不会失去学习兴趣。而中、高年段学生需掌握较复杂的附点节奏型、连线、反复记号等较为复杂的乐理知识。在教授这一学段学生乐理知识时,不建议老师采用模仿的方式来教学,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分析、自行思考,老师只充当引导的角色,老师最后再来对知识进行强调补充及纠正,这样的做法,既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2、实践能力

现阶段小学低年级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4]在实践能力上低年段学生在演唱歌曲时需做到边唱边跳简单地舞蹈动作,以此来提升综合表演能力。当一首歌曲演唱部分教授完之后,需要老师帮学生编排相应的舞蹈动作,来配合演绎歌曲,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并提高其艺术综合实践能力。而中、高年段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边唱边跳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自我编创的能力及伴奏乐器演奏的能力,同时具备合唱、重唱的能力。在学习使用伴奏乐器演奏方面,老师不光要教学生如何演奏乐器,还要介绍乐器相关知识让学生增长音乐知识。在合唱与重唱的方面,主要旨在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观念,懂得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艺术作品。这些音乐实践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更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三、低年段与中、高年段教学方法的不同

(一)在唱歌课中使用的教学方法

1、歌曲教唱方法的不同

在唱歌课中,两学段学习歌曲的方式有较大差异,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较小,音乐基础薄弱,因此,需要老师善于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在教唱过程中需要老师先示范唱,学生再跟唱,运用这样的方法低年段学生才能大致掌握整首歌曲的旋律。而对于中、高年级则不提倡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由于,这一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在教唱过程中只需要充当引导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识谱、唱小音符,老师再来纠正其中的错误及练习重难点的乐句,改正错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加入歌词直接演唱了。

2、歌曲演绎的不同

由于低年级歌曲内容短小,通常30分钟歌曲的教授就结束了,在结束教唱内容之后,需要老师加入演绎歌曲的环节。在进行这一环节时,需要老师先示范边唱边跳演绎歌曲,再教给学生相应的简单舞蹈动作。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还可以设立奖励制度,给表情最丰富、动作最标准的同学奖励贴纸。除了舞蹈的方式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来制作简单的头饰,让学生带上头饰,边唱边演。而对于中、高年段学生,则不需要老师教授舞蹈动作,学生需自己编创舞蹈动作。例如,在三年级唱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唱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加上自己编创的舞蹈动作来演绎歌曲。除了舞蹈之外,中、高年级学生还可加入简单的伴奏乐器来演绎歌曲。例如,铃鼓、沙锤、三角铁等。在学生使用乐器之前,老师需要先示范怎样使用和敲击怎样的节奏型,再交给学生来演奏。也就是说,这一学段学生需具备使用乐器的能力。

(二)在音乐欣赏课上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给低年段学生教学中,尽管学生的音乐知识比较薄弱、掌握的音乐技能较少,但是,我们仍需要善于用方法引导学生听赏音乐。低年段学生主要锻炼其在一首曲目中听到主题乐句、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比如在一年级音乐欣赏课《口哨与小狗》中乐曲反复出现口哨的旋律也是乐曲的主题乐句,这时可以问学生“听到了什么声音?”紧接着抛出问题“再来听听,这一次听到口哨的旋律时举手示意老师。”用这样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听出曲目的主题乐段。而在给中、高年级上音乐欣赏课时,不光要听辨不同乐器声音,更要求学生能听辨主要的节奏型和速度甚至能掌握主要乐句的旋律。例如,在音乐欣赏课《赛马》中运用模仿法,让学生感受乐曲情绪,再请部分学生用串铃、双响筒来表现赛马时紧张热闹的场面,其余同学在座位上模仿骑马的动作。这样做既能锻炼学生使用小乐器的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乐曲的情绪。

低年段的学段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能自然的演唱歌曲,而对于中、高年段学生,目标中要求其在保持其对音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需要其具备自主编创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再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两学段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特点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低年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自制力较弱,中、高年段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力及自制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个人之间心理上的差异,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需要照顾到班级的整体并考虑到个人的差异,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做到每个班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在制定教学总目标时,需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段目标的要求,制定合适的目标。通过分析教材和教案发现,两个学段无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还是知识与技能上都存在差异。在教学方法上,对于低年段学生的教学是需要老师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的,而中、高年段的学生则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的空间,充当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探索知识。[5]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对于两学段学生在要求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课标要求还有教材特点,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整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取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年段学段乐器
学乐器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乐器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