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2020-12-07 05:47张星纯山西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散点攻击性绘画

□张星纯 山西师范大学

由于艺术语言、构图方法、审美意识、哲学思想、环境因素等多种差异,东西方绘画艺术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中谢赫“六法”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其中“气韵生动”是最为重要的,东方绘画最注重的就是神韵的表达,不受形式的约束。其次是“骨法用笔”,在用笔上,东方绘画更加偏向于运用线条和笔法来表现物体与对象。在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在照相机没有问世之前,西方人追求、模仿的是物体与对象,所以我们看到的素描、色彩、透视等,都反映了西方追求、尊重自然,对自然的刻画出神入化。

欣赏中国古代画时,我们往往能够通过画家的生平或者历史信息得知为什么他的画风会出现变化,能够通过历史资料、时代背景、思想流派等更深层次地了解画家,但是当我们看西方的艺术,如欣赏立体主义时,我们会一头雾水,对于这幅画更深层次的内容一无所知。为什么我们不了解立体主义?因为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方法不同

东方是散点透视,西方是平行透视,这是因为东西方的自然观、哲学观、思维观、艺术观都不相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所以对自然的态度也不一样,从而导致观点的不同。

中国画的创作多为山水,而这些山水画是画家用眼睛看,用身体感受过后绘画出来的。西方的绘画艺术则是先将看到的景色用速写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再回到画室进行油画创作。印象派问世以后,这一传统才得以改变。

二、思想不同

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由于制度的约束,好多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而寄托在山水之间;而西方不同,山水画及风景画都是绘画艺术中的一小部分,不占主导地位。

“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已经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之中,人与自然合一、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我们的基因与特点。中国画一般以主观情感为出发点,画笔下是情感化、带有主观意志的山水,中国文人时常寓情寓景,寄托自己的情感于山水之中。中国古代画家注重神韵的表达而非形状的精准,用画面上的景色来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所以画面上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它还被寄予了一种情感、一种独特的精神、一种特别的只有东方绘画艺术独有的人文气息。而西方绘画艺术更注重的是陈述客观事实,注重写实、绘画局部与静止的状态。正如黄宾虹说:“西人之艺术专尚写实,吾国之艺术则取象征。写实者以貌,象征者以神。此为东方艺术独特之精神。”

三、文明不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构图方法和哲学观点的大相径庭呢?笔者认为是地理环境因素导致东西方文明、观点、特性、方法、心态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例如,东方的特点有散点透视、农耕文明、宏观、内敛、等待、攻击性弱、接纳、包容性、写意等;西方的特点有平行透视、游牧民族、局部、抢夺、攻击性强、目的性、聚焦、写形等。

东方是农耕文明,想要播种收获就必须尊重自然,不到节气,种子就不能播种。长期与自然共生的东方人,能够看到自然细微的变化,一年四季在固定的地点、空间,看到宇宙自然的变化;能够在静中感受动,在动中感受静,明白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所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明白四季循环,周而复始,看到了恒长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一个点上看到了万物,在静中找到了规律、法则。所以中国人拥有宏观的思维,所以我们绘画时受思想影响,画面上就是散点构图,如《千里江山图》便是代表作品。

中国人能通过一个点看到一个面或者一个体。东方的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横向),不受时间的影响。而西方河流是东西走向(竖向)流动,河流随着季节变化,因为季节的资源有限,所以游牧民族只能抢夺,具有攻击性,对资源具有掠夺性和占有性。东方文化更多的是包容、尊重、共赢、整体;而西方文化更具有攻击性、更局部。生存的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世界观,所看所听决定所思所想,所以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绘画思维的不同。

当我们看懂了散点透视与平行透视背后复杂的原因,我们就能看懂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想的不同;看见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我们就能看懂西方绘画艺术为什么这样表达。立体主义表达时间和空间,表达时间一定要表达运动,有时间就有空间和运动。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在变化。

随着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中国美学观点越来越受国际认可,国学、国风、国潮也不断发展。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彼此交融学习,共同进步、彼此丰富,正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所以才使绘画艺术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散点攻击性绘画
福建南靖塔下民居·写生
浅析中国画“散点透视”
人定胜天
冲击波散点和定点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观察
二维码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