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剧《雷和雨》为例解析舞蹈作品的内容与意境

2020-12-07 04:52毛宁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7期
关键词:繁漪周萍现代舞

◎ 毛宁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现代舞舞剧《雷和雨》由著名编导家王玫编创,首演于2002年,由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团首演。这是一部以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著名处女作——话剧《雷雨》为蓝本所创作的现代舞舞剧。舞剧《雷和雨》借助原著话剧的故事,又脱生出一个新的故事,并以舞剧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话剧《雷雨》中周家男人们与女人们之间的故事,在舞剧《雷和雨》中,变成了这个现实世界中每一个男人与女人的故事。而正是因为这部舞剧与观众所产生的共情,同时也使得这部舞剧的内容与意境并存且互相滋养。

舞蹈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戏剧性舞蹈即舞剧。与前两种舞蹈类别不同的是,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舞蹈作品同样也强调其意境,即“意境说”。“意境说”是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主张艺术作品要创建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以及“味外之旨”,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要求。舞蹈作品中意境的创造是指,在舞蹈作品中,以经过提炼、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不同的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能够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

下面就来谈一谈何为舞蹈作品的内容与意境。

一、何为舞蹈作品内容

舞蹈作品内容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五大部分。

第一,“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进行描写的生活现象;

第二,“主题”是指舞蹈作品中,对一些社会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艺术形象的塑造,从而所表现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

第三,“人物”是指舞蹈作品中主要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包括“人”与“人化了的自然”;

第四,“情节”是指人物生活和事件的发展过程,当然某些作品也会刻意的淡化故事情节,追求纯粹舞蹈;

第五,“环境”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背景,舞蹈中的情节事件发生时,具体的生活场景、时间和氛围。

二、何为舞蹈作品的意境

舞蹈作品的意境是指,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后所形成的艺术意境。舞蹈意境的创作过程通过景、情、形、象、境的五大结构层次表现出来。

第一,“景”是指舞蹈作品中的特定时空,是舞蹈作品中能够触发人物情感的外部环境;

第二,“情”是指舞蹈产生的原动力,也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第三,“形”是指舞蹈演员的外部形态;

第四,“象”是对“形”的凝练与升华,是对作品中人物的个性、外部形态等更加准确的刻画,是姿态造型和舞动过程有序组合的动态形象;

第五,“境”是指舞蹈中情景交融,而后引起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在对舞蹈作品的内容与意境的概念大致了解之后,我们以现代舞舞剧《雷和雨》为例,来对舞蹈作品的内容与意境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现代舞舞剧《雷和雨》的内容

1、题材

《雷和雨》题材选择来自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它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舞剧编导王玫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原作,将这部话剧作品改编为一部现实主义的现代舞剧,描写了一个在伦理方面错综复杂关系的家庭悲剧故事,带有一定的封建主义色彩。

2、主题

舞剧《雷和雨》的现代舞舞剧式表达,写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演绎出了男权社会中所谓主宰者们的无奈与盲目。现代舞舞剧《雷和雨》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伦理上的对立,而是更加复杂的、在现代社会中更加普遍的性别对立。这是编导王玫对女性主义的倾诉,对于女性痛苦的深刻解读,这一主题表达的切入点与西方现代舞舞蹈家皮娜·鲍什的部分现代舞作品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3、人物

现代舞舞剧《雷和雨》中人物的出场方式与自我独白不同于常规,在舞剧一开始,何为演员们便自报家门——“我是四凤”、“我是繁漪”、“我是鲁侍萍”、“我是周朴园”、“我是周冲”、“我是周萍”,清楚明白的交代了这部作品所塑造的6个原剧作中的人物形象。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舞剧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在舞剧编导王玫的编创中,鲁侍萍、繁漪、四凤可以说是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三个阶段,并没有实质性的性格裂变。

4、情节

舞剧《雷和雨》的纵观结构分为六幕,即为“窒息”、“闪电”、“挣扎”、“破灭”、“解脱”与“夙愿”,这六幕场景紧密相连,将剧情层层展开。这部舞剧营造了一个让人感到抑郁、低沉、剧中人想要拼命逃离却无法逃离的环境氛围,描绘了两代人、两个家庭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从而表现出主人公,即周朴园、周萍、繁漪、鲁侍萍、周冲和四凤这六个人物困兽般的纠缠与挣扎。

5、环境

舞剧《雷和雨》中出现了“圆圈”这样的舞台调度,“圆圈”的指示意义应与话剧《雷雨》中的周家公馆相似。故事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以及最终所有复杂关系的结束发生在周公馆这个宛若铜墙铁壁般的牢笼之中,周公馆是这场爱恨纠葛发生的地理环境,也更是造成这场悲剧发生的时代与社会的象征。

无论是话剧中的“周公馆”,还是舞剧中出现的舞台调度“圆圈”,它们都预示着故事中的人物命运是被紧紧禁锢在这周公馆或圆圈之中,这是由封建伦理与传统宗法造就的无法逃离的悲剧命运。而这一切也都恰好符合了曹禺先生在话剧序中所说的:“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基于舞剧与话剧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颇为相近,因此舞剧在改编话剧时并未过多改变原有的主题思想,而是较为完整的继承并拓展了原有的思想内涵。

(二)现代舞剧《雷和雨》的意境

1、景——外部环境

舞剧《雷和雨》的“景”,即外部环境,狭义的看是周公馆,广义的看是被封建伦理与传统宗法禁锢的封建主义社会,是男权社会下的男女地位不平等、一夫多妻制的旧社会。同时,在原著中事件发生的地点清晰明了,在舞剧中,编导通过巧妙地安排与人物内心的体验进行表达。

2、情——人物行动内在驱动力

舞剧《雷和雨》以繁漪的心理为主线,繁漪渴望爱情,周萍一次又一次表白求爱唤醒了繁漪心中对于爱的欲望,然而,周萍对她却不是一心一意的;在繁漪对周萍动情之后,他却为了四凤反将繁漪抛弃,面对繁漪一次次主动的投怀送抱,周萍毅然决然的将她推开;周冲对四凤的追求也不过是怜爱而已,而四凤的摇摆更是对所有人的伤害;鲁侍萍去劝导繁漪,最终却发现鲁侍萍的心中依然有着对周朴园的恨。

在舞剧的结尾,当所有人想要团聚和理解的互相拥抱时,在他们刚刚想要奔向对方,伸出一支手臂的时候,面对身体欲走的方向,就被一声声残忍的枪声毙命,一种深深的宿命感带着被砸的粉碎的“幸福的可能”,这就是舞剧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3、形——人物外部形态

在舞剧《雷和雨》中,演员的身体动作表演不再是对原作故事情节的具体再现,而是通过抽象概括与符号化,重点去挖掘每个人物内心最深处的矛盾。

例如在舞剧一开始,昏暗的舞台之上,六束追光打到6位正襟危坐的男女演员身上,这一开端所营造的沉闷压抑的气氛一度让人感到窒息。6人均端坐在椅子上,双手置于大腿之上,但细节的表达却又各不相同。比如,3个男人——周朴园、周萍、周冲的双腿均自然分开,这表达了他们内心的自信,以及对自身权威和控制力的感知。而3个女人——繁漪、四凤、鲁侍萍的姿态则与男人们有着很大的不同,皆是紧张、拘谨的,从坐姿的细节处理上便体现出了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4、象——“形”的凝练与升华

《雷和雨》中,对于人物外部形态的刻画还有许多细节化的处理,例如舞剧开始时,六人均端坐在椅子上,这时周冲的大拇指紧捏食指放在大腿之上,这是他内心极为自信的象征;四凤双手交握,放在胯部中间,体现了她紧张、警惕的心理。繁漪的双手一次次的张开又合拢,时不时的搓揉大腿,体现出她焦虑和压抑的内心,以及想要缓解这种情绪的心态;而周朴园的左手则支撑着自己的上半身,右手不停的瑟瑟发抖,并且试图将自己颤动的右手缓缓靠近左手,想要掩饰自己的脆弱。

这些对人物外部形态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化处理,将人物的性格却都表现了出来,舞剧虽然没有对每个人物进行典型的动作设计,但是却通过舞剧刚开始时的细节处理,为后续人物行动的发展,故事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5、境——“情”与“景”的交融

《雷和雨》是关于女人,甚至关于所有人的一场宿命,结尾处一枪打死所有人的惨烈,无疑让每个观众都迥然心碎,这是为剧中人,也是同为男人或女人的自己的心碎。年轻的四凤、中年的繁漪、暮年的鲁侍萍,与古今中外的女人们的经历何其相似;昨天的周朴园、今天的周萍、明天的周冲,演绎出男权社会乃至当今社会中,所谓主宰者们的盲目与寡情。

舞剧剧情的纠结,结尾的惨烈,不禁让观众们想起了自己或身边人在道德、在社会、在家庭中,对于自我命运把控的苍白与可笑,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关怀,正是这部舞剧为我们所打造的意境。

综上,在简单解释了舞蹈作品的内容与意境概念之后,我们通过现代舞舞剧《雷和雨》对舞蹈作品的内容与意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而在一番解析之后,可以看出,能够经久流传,永远“新鲜、年轻”的舞蹈作品必然是一部内容饱满,意境深远,能够使观众由景入情、感同身受的作品。

猜你喜欢
繁漪周萍现代舞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繁漪“病”寓新探
繁漪“病”寓新探
探究现代舞艺术的发展
——东西方现代舞艺术的融合
我看《雷雨》
现代舞创作现状漫议
现代舞创编性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的关系
亲情与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