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元素在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中的运用

2020-12-07 18:32阿衣先木古丽木合买提新疆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9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民歌旋律

阿衣先木古丽·木合买提 (新疆艺术学院)

近几年,音乐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类音乐赏析需求,越来越多由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被创作出来,使得民歌再次回归人们视野中,也使得民歌再次流行了起来。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与以往民歌有着明显的共性,体现在情感元素的运用上,情感元素极大化的丰富与拓展了歌曲的意境和神韵,值得为此探究一番。以下是归纳总结的情感元素在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中的具体运用内容。

一、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与情感元素的之间的关系

情感是构成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情感的穿插,则不能称之为成功的音乐作品。也正是因为有了情感,民歌作品才有了灵魂与生命,作品也才能更打动人,由此才能引发与延伸出启示与感受。由此可见,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与情感元素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既相互影响、也相互成就,缺一不可。

细化而言,旋律与情感也是密不可分的。旋律较大程度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情感波动与心理变化,或紧张、或开心、或焦虑等情绪,旋律就可加快、紧凑、轻缓或低沉,很多情感的表达都是建立在旋律的配合之上的。旋律的产生与发展,也由环境的不同、创作者心境的不同而充满各中不确定性,所谓“千人千面”,旋律虽相似,但是在细节处尽是细腻、不可言说的情愫,这是旋律于情感上的价值体现。此外,在表达人物个性上,旋律依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或铿锵有力、或轻生细雨,都是一直与思想的最好表达,有时代表着独立的个人,有时又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民歌中的歌词,更是传达重要信息的工具,它与情感仿若人的口与思想,一个在表述、传递,一个在吸收和思考,很难想象在没有歌词的民歌中,歌曲的情感表达将是多么匮乏,那么民歌的传唱意义也将不复存在。可以说情感是修饰歌词的重要内涵,而歌词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内容,两者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谱写出更多、更好的民歌篇章,为更多人体会更多不同的情感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情感元素在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中的运用

(一)对甜美爱情的追求之情在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中的运用

在众多民歌与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中,歌颂爱情的歌曲数量较多,也最为常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甜美、有酸楚,各类滋味掺杂其中,也因此成为了各类作曲家的创作源泉,被较大程度的应用到民歌改编中。如有名的民歌作品《小河淌水》,如果只是单纯的对人物、场景进行阐述,很容易单调与乏味,正是有了对情感的描写与细致入微的刻画,才使得该作品有了灵魂,使得爱情的主题更为凸显,不仅在高超创作技法的搭配下使得该作品传唱度更广,也使得其中的爱情元素更为打动人,很容易引发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之情,这正是运用爱情元素的独到之处。其中为了更凸显爱情的甜美气息,更是将旋律设计的清新优美且扣人心弦,犹如爱情中的两人含情脉脉,也犹如四年中的两人辗转反侧,结合心理特点与爱情特色,使得该作品的意义远超于表面的旋律与歌词内容,更具地域特色。随着一声“哎......”,歌曲被拉开序幕,钢琴伴奏轻轻附和,和声对主旋律音调进行着叠加和衬托,仿佛能够看见姑娘在抚摸着情郎送与自己的定情信物。而通篇中的高潮也由“哥啊”的呼唤就此展开,字眼、语音、语调各不相同,仿若体现着姑娘的万般柔情与情意绵绵,加上悠扬的琶音,使得爱情情感被烘托的异常热烈,更是凸显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该歌曲中的主题选择与曲调设计搭配合理,整体韵味偏清新雅丽,使得艺术层次瞬间提高,也使得该歌曲更具品味与欣赏价值,奠定了该部作品的成功,使得它成为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另一首值得介绍与解析的作品是《槐花几时开》,对甜美爱情的追求之情也在该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该作品原本是四句体单乐段篇幅短小的民歌,想象空间较为局限,其浓郁的川韵乡情还是可以感受出来的。丁善德先生对这首作品进行了改编,用钢琴的音色与节奏,凸显了一个爱情主题,使得改编后的歌曲更令人动容。歌曲整体围绕姑娘情窦初开的爱情,在歌词上少做了调整,采用了烘托、设色、渲染等手法,精心的进行了编排与设计,使得青涩而美好的爱情有了延展的空间。改编后的歌曲共50小结,前奏、间奏、尾奏所占比重较多,扩展了以往的民歌容量,形成了较为完美且契合的结构,深入剖析与体现了姑娘的内在情感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品味爱情的各类滋味更为显著,整体而言,是提高了歌曲的价值与品质。

(二)对苦难生活的衷诉之情在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中的运用

民歌题材中不仅有对甜美爱情的向往、追求之情,还包含对苦难生活的衷诉之情,这类情感也来源于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对日后的民歌改编艺术歌曲有着较深远的影响。多数对苦难生活的衷诉之情多在旧社会、远历史的背景下产生,且融入了那个年代的民歌,虽然已经不再适用现代生活,但只需稍作改编,衷诉之情与歌曲艺术价值将再次提升,也可迎合潮流,从而被广泛传唱。

蒙古族世代传唱的《嘎达梅林》就是一首歌颂人民在土地与自由方面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经典民歌作品,该作品中有代表人物,且在对苦难生活的诉说基础上也表达了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嘎达梅林》这首民歌经桑桐先生改编为艺术歌曲,全曲采用上下两句节奏对称的单三段曲式结构进行呈现,上半部分用鸿雁是表达和衬托当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搭配上由低向高的旋律去将故事推向高潮,使得严肃状态愈加明显;下句旋律又由高到低进行呈现,是真正体现苦难与英雄的部分,称颂之情与赞美之情贯穿下半部分。桑桐先生正是借助着民歌中故事的跌宕起伏合理的设计了旋律的变化,为我们构建出了苦难场景与英雄事迹,从而丰富了歌曲内涵,使得歌曲的历史价值与自身音乐价值鲜明的体现出来。第一段伴奏用柱式和弦在最稳定的主属、下属中打开了雄伟篇章,英雄名字出现的同时,音乐力量稍有加强;第二段提示音量更轻,包含低声叹息与静默中的致敬,高音中蕴含的旋律寓意着与英雄的惜别;第三段是歌曲中的高潮部分,伴随情绪的高涨,音乐旋律与气势也得到加强,衬托着蒙古族人民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也潜藏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就现在来看,该首作品依然具有较高的赏析价值。

同样叙说劳苦大众的苦难历程的作品还有赫哲族民歌《乌苏里麻木》,该首民歌被王云才先生和钱正钧先生进行艺术歌曲改编,并在改编过程中保留了特有的衬腔。第一段整体音域从高向低发展,仿若在低叹和小声抽泣;第二段中的高音趋于平稳,仿若看穿苦难并无助的呻吟着;第三段加入了些许装饰音,这些音符在跳动、在活跃,仿佛添上了一抹欢乐气氛。整体而言,整体衬腔的情感趋于饱满、丰富,并氛围三个阶段去阐述,使得改编后的歌曲情感因素被大大挖掘与展现出来,其独有的赫哲族音乐色彩也在隐隐闪现,更为改编歌曲提升了品味与意境。

(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中的运用

民歌中对于亲人思念之情的作品也很是常见,著名的云南民歌《想亲娘》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原貌简单、质朴,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四个小节的单乐段结构。整首描述的是一个在外游子思念母亲的故事,也为此千里跋涉,带着归心似箭的心最终见到了思念深深的母亲,但是相遇之时有着湍急的河水在阻碍,只能悲伤的离去,这份感人至深的情节与内容深深的打动的丁善德先生,该首原创作品也经由丁善德先生的手笔得以改编为艺术歌曲。显而易见的是,该民歌原貌对于情感的表述和传达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仿佛未写完的故事,丁善德先生调整了歌曲结构的同时,也进一步挖掘与延展了思念之情,从而把原来的双句体结构扩充为有承上启下的四句体结构,从原来的四小节扩充为四十八小节,相对单一的单乐段创新与设计成了相对复杂的单三段结构。在歌曲上半段旋律中,尽可能的保持了原作品的民歌风格,主题不变,仍旧是思念亲人之情;接下来,降E语调转变为了F语调,音区实现了较大程度提升,将主人翁的“行动”很清晰的展现出来,在音乐力度上稍稍做了调整,使得音符跳动的有韵律,实现了节节递进,进而引出第三乐句,而后转到第四乐句,描述与呈现的是水流湍急的危险场景,与主人翁的急切情绪形成呼应;在下半部分,降E语调重新归来,虽然与上半段的语调基本一致,但是情绪已然不同,由最初的殷切变为了失落,凄惨氛围萦绕开来,那是深深思念之情的鲜明刻画,显然是个悲情结局。

丁善德被原创民歌深深触动,也竭力将该首作品以全新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不仅要求做到内涵与情感的传承,还需做到内容与意境的紧密结合,可以说,正是由于复杂而殷切的情感的转变,才最终成功的将该首作品改编为了艺术歌曲。歌曲中的亮点是加入了钢琴伴奏,这使得传统民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不管是伴奏的织体选择还是旋律的变化,都注入了较多的心血,可谓用心良苦。艺术歌曲在保留原创民歌的风格与样貌上,尽可能的加入了更多新颖元素,使得歌曲中的人物特点、人物心理及情感转折更为鲜明和突出,营造了氛围、激活了生机,音乐情绪被千呼万唤的引导出来,而钢琴伴奏的铺垫是奠定情节的基础,使得原民歌的灵魂及情感得到较大程度完善与升华。

结 语

综上所述,情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动力,是人们的所感、所发,这些都可在民歌中探取,而情感元素在民歌改编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是值得研究与探析的。不管是民歌还是艺术歌曲,都是情感元素的重要载体,音乐创作者都应重视情感元素的应用,并竭力进行表现和传达,使得艺术歌曲焕发生机与活力,切实展现其价值、意义,为更多人带去更多、更美好的感受。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民歌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给你的信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7月,盛夏的旋律
穿花衣 唱民歌
大地的旋律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