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策略

2020-12-07 18:32徐维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弹唱和弦弹奏

徐维洁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学前艺术教育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项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是最有利于对幼儿进行艺术启蒙,陶冶情操、感受音乐美、启迪智慧的教育之一。在幼儿歌唱学习、音乐节奏律动、幼儿舞蹈、音乐游戏等音乐活动场景中,儿歌弹唱相比于用电子设备播放演唱音频,以具有方便灵活(可灵活转调、调整速度力度、加减段落)、随弹唱随停(可及时停下来纠正孩子们演唱的错误、调整内容)的特点,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1]。

一、学前教育一线音乐教师职业能力现状

儿歌弹唱是一项综合程度很高的技能,是演唱能力与钢琴伴奏能力的有机结合,除了需要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理论作为支撑,还需要声乐、钢琴基础、和声编配,伴奏音型的选择,大小调式、作品风格把握等的实操技能,还需心、脑、手、口多器官共同协调配合。但是目前许多毕业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在课堂上儿歌伴奏卡顿不流畅,弹与唱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在少数。更为严重的是和声编配杂乱无章,使音乐发展与内在情感表达的和声逻辑混乱,这严重影响幼儿对音乐的正确听觉认识和理解,制约其音乐审美能力发展,更谈不上使幼儿感受到身心愉悦了。针对以上现状,我们作为高职学前音乐教师有责任重视并研究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策略。

二、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策略

(一)理论课程内容优化整合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弹唱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学生们最为匮乏的也最为怵头的。由于高职学前教育生源以高考文化课录取,多数学生是音盲,音乐零基础,学习音乐理论非常吃力。从每年的乐理期末考试试卷中可以看到,分值90%以上的极少,尤其在音程性质、和弦相关知识掌握上最不理想,直接影响后面和声的学习。针对学前教育职业化特点,把握的原则实用够用原则,理论课必须牢牢抓住基础知识,删繁就简,优化课程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因为学习科目多,时间少,师资力量短缺,普遍不专门开设和声课程和曲式分析课程,这就需要把乐理、视唱与和声曲式分析等适合学前教育学生的实用部分内容相贯通相融合,整合出弹唱用到的所有理论知识内容。这样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师资源和学生学习时间。在此基础上加入儿歌视唱,让学生自主视唱,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对儿歌进行和弦应用、调性曲式分析的讲解,使学生既在理论层面打好基础,又熟悉了儿歌旋律,为后面的儿歌弹唱做好铺垫。

(二)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训练策略

1、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优化整合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依托于一定的和声理论,脱离钢琴正谱的给歌曲旋律即兴配上伴奏方式。因此即兴伴奏教学包括钢琴基础和即兴伴奏两个内容。钢琴基础包括五线谱视谱、断奏、连奏、左右手不同节奏配合、踏板运用、常用大小调音阶琶音练习、拜耳、车尔尼练习曲及中外钢琴曲弹奏等。即兴伴奏应掌握的知识有和声基础理论、和弦编配、简单曲式分析、常用伴奏音型选择应用等。本着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用”和“速成”原则,钢琴基础课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按照高等师范学院教学内容和深度实施教学,必须将钢琴基础教学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相互渗透,要在教学中删减不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不实用教程,并始终贯穿即兴伴奏的教学思路,教师在讲解弹奏技巧时注意分析作品的曲式、和声及音型,使学生在弹奏时感受并理解和声语汇及和声进行的内在规律,增强和声进行的逻辑思维,实时地把它们运用到编配简单的儿歌中去,学会知识迁移,能够快速提高即兴伴奏水平。

2、即兴伴奏训练策略具体实施

(1)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学生在钢琴键盘上用记号笔写上1234数字来提示音名唱名,这种标记对于从未摸过钢琴、看着88个黑白键盘眼花缭乱的学生来说可以理解,但这种习惯很不利于键盘的熟悉,只局限在C调上,阻碍了移调的思维扩展,教师必须及时制止。

(2)首调概念的建立和固化,解决移调难点

学生们在学习钢琴基础后,往往对固定调和首调的转换上模糊不清,产生混乱,因而在配伴奏无法移调弹奏。与钢琴正谱的固定调体系不同,即兴伴奏必须运用首调体系来完成,即简谱记谱法,数字1、2、3、4、5、6、7分别对应唱名do、re、mi、fa、sol、la、si,调子无论如何变化但谱子是不变的,只是每个音符对应的钢琴键盘位置发生变化。在学习即兴伴奏时,学生大脑中必须建立首调概念,最关键是认识熟悉是大小调各级和弦在不同调中的键盘位置。应首先加强C大调和a小调的正三和弦原位及转位键盘位置的认识及Ⅰ-Ⅳ-Ⅴ-Ⅰ和声链接的弹奏训练,再逐渐移调至F、G、D、♭B、A、♭E等常用大调及其关系小调上,在此基础上运用首调唱名法训练各大小调音阶、琶音及各种儿歌常用伴奏音型,自始至终贯穿首调调性思维,这样可以快速掌握移调伴奏能。

(3)分析经典作品,创新伴奏编配

教师在初级即兴伴奏教学中往往先让学生掌握几个公式化和声语汇连接,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样比较容易上手,有助于快速地进入钢伴的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生听觉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伴奏就显得枯燥乏味,就像写文章干巴巴地只有主、谓、宾,缺少用来修饰的定、补、状。要打破这种局限,除了要学会运用副三和弦丰富和声语汇,增添色彩,学生还要多听、多弹钢琴经典作品(当然难度视自己钢琴能力),教师多帮助学生分析钢琴经典作品的结构、和声布局、伴奏织体、色彩性或民族风格性和弦运用,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在复杂的听觉体系培养下积累大量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选择性地吸收形式多种多样的伴奏手法,创新同类歌曲的伴奏,使每个学生的伴奏各具特色,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伴奏水平。

(三)儿歌弹唱综合训练策略

1、必须把握基本声乐技巧

实现儿歌弹唱是学前教育音乐技能完成的重要体现,综合了儿歌演唱技巧、表演技巧与钢琴演奏等技能。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在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同时,也必须学习声乐,这也是儿歌弹唱中的先行技能,要能够把声乐中咬字吐字、各部分共鸣运用、行腔润腔、优美的音色、情感表现、表演等技巧运用到儿歌演唱中,演唱出童声般天然纯净的声音和纯真真挚的情感,有了这个基础,再与钢琴即兴伴奏结合,逐渐做到手、口、耳、眼等的协调并用,才能完成儿歌弹唱。

2、弹唱结合的训练

(1)一心多用的训练

由于弹唱结合是属于复杂的动作技能,它要经过一系列动作定向、联结、自动化三个阶段,是在不断排除动作之间的干扰,逐步使动作协调、稳定、连贯、迅速,由程序化走向自动化。[2]也就是说,弹唱结合训练是一个从不自然不协调到自然协调的一心多用的训练过程。也就是注意力同时集中在看谱、迅速编配和声、选择伴奏音型、弹奏、富有表情地演唱等几件事情上。学生拿到一首新歌开始往往顾此失彼,一唱就弹错,或只能顾得上弹,不能同时演唱。心理学认为:“在同时进行两种活动时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把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去”[3]。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弹唱结合时,应抓住读谱、编配和声、弹奏、演唱几件事情中最不熟练的部分加以强化训练,使之形成熟练的下意识的不需要多考虑的习惯。比如有的学生本来在琶音伴奏音型的弹奏上手忙脚乱,这时再加上演唱必然首尾不顾。这时就必须先苦练琶音,使左手琶音伴奏指法顺序、各音级间距及各级和弦位置固定化,成大脑及手感的下意识,使注意力不再过分集中在此,更多地转移到演唱中,这样就能够一心多用,做到各眼、手、口等协调配合,逐渐熟练、快速、准确进行演唱、弹奏、看(看谱及看学生)。

(2)弹与唱的主次关系协调

很多学生在弹唱合一的过程中过于注意钢琴伴奏,弹奏用力过大,加上演唱时的歌词处理不清晰,共鸣运用不充分,导致了钢琴音量掩盖了歌声,出现琴声大歌声小喧宾夺主的现象,没有处理好“唱”为主,“弹”为辅的主次关系。在儿歌弹唱技能学习中,首先要明确以歌唱为主,要运用科学的歌唱共鸣扩大美化声音,根据个人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增加情感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次明确钢琴伴奏是为演唱者酝酿情绪和营造歌曲氛围服务的,对演唱起到支撑辅助作用。因此必须认真深入分析作品风格与音乐特点,运用适当的力度、速度进行弹奏练习,实现对钢琴弹奏力度变化的控制力,在和谐生动的钢琴伴奏烘托下,使“唱”与“弹”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四)儿歌弹唱的综合实践策略

儿歌弹唱的实践性不言而喻,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敢于走出舒适圈,创新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除了采用分层、分组、个别指导等教学模式,运用微课、翻转课堂、各种教学平台等网络多媒体,进行形象化、趣味化、碎片化等一系列课堂教学手段外,还要多为学生创造各种课外实践机会。很多学生在琴房等密闭小空间里还能够完成弹唱,一旦到讲台上面对众多人弹唱便紧张得手足无措,说明学生弹唱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因此,要加强幼儿园实训实习,让学生独立组织一堂音乐课的教学,锻炼实景弹唱教学的能力;以院或系为单位组织儿歌弹唱基本功比武,举办音乐技能大赛,增强学生舞台实践能力,一来检验课堂教学成果,促进教学,再者也是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收获快乐,增加了学习动力。

结 语

高职学前学生要在短短一两年时间掌握从未接触过的儿歌弹唱技能,对学生和教师都是极大挑战。只要我们的音乐教学更新观念,寻求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在音乐创造力、感悟力、想象力等方面得到发展提升,实现儿歌弹唱目标也并非高不可攀。

猜你喜欢
弹唱和弦弹奏
《歌曲弹唱》教学中的CBL-PBL教学模式研究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不会乐器也能“秀”弹唱“玩”编曲
动人心弦
交响曲
南山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