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20-12-07 02:31
魅力中国 2020年25期
关键词:探究性解决问题探究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赵各庄镇大王东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小学数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起步阶段,教师在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构建能力。在导学部分巧设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思维。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性质和数学定理的实践之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有助于形成高效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敏捷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很多事物都想亲自尝试,而且动手能力强。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变化,根据学生心态变化开展教学。借助多媒体或生活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四周的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教学用具来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提升。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因为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强,身边可触及的事物才能让学生有具象感,更好地理解问题。好的观察力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生在观察中提高思考能力。多彩的世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就是构建思维框架的关键。

二、开展合作探究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小学数学培养探究性思维进行科学培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开展合作探究型教学的方式来高效帮助学生培养探究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让学生在在小组讨论探究中更为高效地学习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进行五年级“小数”的相关的内容教学时,由于这一部分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学生在群体中学习,更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对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知识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学习,相互交流提问的方式不断形成探究性思维,并构建自己的学习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探讨过程中针对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进行,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学生进行考察。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非常有利于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

三、巧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疑问是学生求知的源泉和原动力。学生产生疑问后就会一心一意地投入到问题的解析中,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自主思考再到解决问题这一动态过程就会形成自主的思维。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不同的问题,进而让学生思考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在思考中构建知识的桥梁,让问题引入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涟漪。学生从教师所提问题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产生疑问时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所学的新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顺利解决问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采用由浅入深的设计原则,使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又能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实现问题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课堂导学部分巧设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中再插入关键性问题引领学生将知识点学习透彻,教师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数学思考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实践探究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经历知识吸收和再形成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悟数学定理和数学规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展开具象的实践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实践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只是一门不可触及的理论知识,不是远远存在于生活之外的学科。数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直接联系实际生活的科学。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活动中,经历知识引入到深刻透彻理解的过程,深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学生在具体的描述表达过程中形成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用身边贴切的事例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的实践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加强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性解决问题探究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方法的研究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