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奥尼亚学派对存在的探索

2020-12-07 19:54高雪冰
魅力中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泰勒斯本原学派

高雪冰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有了文字就意味着文明的诞生和延续,人类开始开智,开始更深入的思考世界。大约公元前5百多年开始,在古希腊的一个叫爱奥尼亚的地方(位于今天土耳其西部),一群善于思考并有闲暇时间的“思考者”开始争论不休:“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一、爱奥尼亚学派起源

一个叫泰勒斯(前625~前547)的爱奥尼亚人,留下来人类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万物皆源于水”,因为他发现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不要小看这句“假话”的力量,他在问道沧桑,他摆脱了古人将万物归于神的束缚,开始用逻辑思考来探索世界。在他看来,复杂的事物可以被归结为简单的道理,这就是哲科思维的本质。他被公认为西方第一位哲学家,甚至预测了200多年后的一场日食。哲学的本质是“爱智”,通俗了说,哲学就是一种逻辑思考,没那么复杂,可如今都快被大家捧上天啦。

而巧合的是,就在同一时期,在古希腊往东7千多公里的遥远大地上,同样有一群“智者”,彼此争得面红耳赤,都号称自家理论能解决治国之道和人伦之理……这便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以儒、道为首的的诸子百家昭示着东方哲学的诞生。

因此爱奥尼亚学派对于存在的探索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结论。

二、爱奥尼亚学派对存在的解释

(一)泰勒斯的水本原说

我们在这里可以“泰勒斯的思想”的定义来理解:“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也就是水本原说。

首先,定位它在哲学中的位置。水本原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它类似的观点还有气本原说、火本原说,这三个观点共同点是组成万物的元素数量为一,还有个多元素论(水、火、气、土)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水本原说大概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位置。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它的父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不是由超自然“神”或神秘力量创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除此之外还要理解它是怎么产生的。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里说泰勒斯是通过观察现象归纳出来的:“万物皆于水汽之中滋生,而水则为此中源泉”。从地理位置来看,泰勒斯居住的米利都城是一个三面临海的城市,有大量的机会观察水。还有一个可能的促使这个思想产生的东西是某些“神话传说”:“一些人认为,那些距今很久之前的先贤以及最初记载之中的诸神,都有相近的世界观;他们以海神俄克阿诺斯(Oceanus)和忒提斯(Tethys)为创世父母,而于这些描述之中诸神大多于冥河(Styx)之上临水而誓。最为古老的事物最受尊敬,而见证誓言之物理应至为神圣。”

最后我们需要理解它的在现实中应用。泰勒斯用它来解释地震的产生原因:地球是漂浮在水上的,海浪拍击地球导致了地震,而不是神灵引发的地震。还要理解它的局限性。其实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缺乏科学论证,无法用来说明社会历史现象。

除了以上的观点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泰勒斯主张水是“万物之源”,乍一看来,这种观点是很荒谬的。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试着重构问题——什么事万物之源?or在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什么?or多样性之中的统一性是什么?泰勒斯假定在所有变化中存在这一种不变的元素,这种不变的元素是构建整个宇宙的“原料”,笼统的称其为“始基”。泰勒斯看到许多事物产生于水,复归与水——水蒸发生成气(汽),水凝结形成冰;鱼儿在水中产生,死后尸体又在水中腐烂分解;盐/糖在水中消失,又可以再次析出。此外,水对于生命体又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简单的观察可能导致了泰勒斯认为“水是一切变化中,恒定不变的元素和根本元素(始基)”泰勒斯想到的是水的两种形态:处于原态的水(平时中我们看到的自然界中的液态水)和变态的水(冰、蒸汽、树木……不处余水的原态的左右东西),水的存在,部分是作为未分化的始基,部分是作为分化了的物体。这里的分化还有构成的意思,不局限于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分化”的字面意思。在泰勒斯看来,宇宙的构成和事物的变化是一个永恒的循环:从水到其他事物,又从其他事物到水。

我们可以设想,假定自己是与泰勒斯同年代的人,我们按照他的观点:水是万物之源,万物是各种形式的水。那么宇宙中一切所发生的事物和所变化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水的规律得到说明。水不是神秘的东西,它是可以为人们所感知,所熟悉的。水及其各种活动方式是我们能把握的。这时,我们打交道的是可观察的现象。当然,泰勒斯的结论并不重要,哲学的答案常显得或者是不重要的,或者是没有道理的。通过把握支撑其答案的论据,体会泰勒斯所做的尝试,我们发现,宇宙间的万物,都是可以被人类思想所理解的,没有任何东西是神秘的,世界可以为人类所认识,于是我们从神话思维步入到了逻辑思维。

(二)阿那克西曼德-无定

阿那克西曼德,米利都三杰排行老二,是米利都学派最有趣的哲学家,是一个脑洞大开的人。人们生活中看科幻小说或电影,都听过平行宇宙的观点。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平行宇宙假说的,就是阿那克西曼德。也就是我本文要探讨的“无定”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一种简单的元质组成的,但不是泰勒斯所谓的“水”,也不是可以看到的任何东西。

元质是无限的、永恒的、无尽的,而且包围着一切世界。而我们的世界,只是所有世界中的一个。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上最关键的三个元素是水、火、土,这三个元素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争斗,但是有一种自然法则,就是正义的法则,会维持三个元素的平衡。比如,只要有火,就会有灰烬,灰烬就是土,这就是转化,这就是平衡。正义的法则,保证了这种平衡,所以正义是“不能逾越永恒的界限”。

正义,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一个概念,但是对于希腊人,是一种信仰。不只是人类要服从正义,就连奥林匹亚诸神,也要服从正义。在正义面前,人神平等。所以,任何一种元素都想扩大地盘,但是正义维持秩序,这种运动永无休止。如果承认了这一点,那么世界就不是各个宗教所谓的”创世“,而是由于永无休止的运动演化出来的。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人和任何动物一样,也是从鱼衍生出来的。人类婴儿时期漫长,在文明社会以前,生活在大自然中,十分凶险,如果婴儿一直是这样的,肯定活不下来。

米利都学派偏理性,阿那克西曼德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充满了对科学的好奇心。据说他第一个绘制了世界地图,并认为大地的形状是一个圆柱。他凭肉眼观察,认为太阳可能是大地的27倍或28倍。

从阿那克西曼德身上,我深深的感悟到,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是人生过得有意义、有趣的前提。

(三)气本原说

在泰勒斯与安纳克西曼德后,轮到了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哲学家,也是安纳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对于老师提出的“阿派朗”,阿那克西美尼又有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气。相较于阿派朗,气又一次变成了一个现实物(如同泰勒斯的水),但这并非是一次哲学认识上的退步。因为气也具有阿派朗的一切现实属性,能够解释万物的起源(水不行),也给古希腊哲学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稀散和凝聚的一对范畴。

古希腊人认为组成物体的元素是水、火、气、土,其中的气可能是最特别的了。对于古时候的人,水火气土中唯有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处处存在的。事实上关于气的思考不仅限于古希腊,在中国古代也有相似的“元气论”思想,王夫之更是将气作为唯一的实体。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可以通过稀散得到火,通过凝聚得到水和土,然后根据古希腊人的“常识”便可组成万物。相较于老师安纳克西曼德的阿派朗,阿那克西美尼又一次进步了,他将玄之又玄的阿派朗拉回了经验世界,利用现实的气解释了阿派朗所解释的东西。

在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从泰勒斯到安纳克西曼德再到阿那克西美尼,三个人的思想看似从实体到了阿派朗,最后又回到了实体,但实际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典型例证。

让我们再次回到两千六百多年前,古希腊的米利都有个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 of Miletus,585-528BC),他是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代领导人,在这个学派他们都研究什么呢,主要是研究世界是怎么构成的,也就是”本原“,泰勒斯觉得“水是世界的本原”,而阿那克西曼德觉得“宇宙的本原是虚空”,而我们的主角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气才是世界的本原“。

他认为气在稳定条件下是不可见的,而其他的物质都是密度不同的气,如果它被移动和压缩就会先变成风,然后进而变成云,再压缩则会变成水,水压缩则会变成泥土和石头,而气被稀释则会变成火,这样就实现了所有元素的形成。

他还“发现”了温度与密度的关系,他认为密度和温度是成反比的,因为从火到石头,密度越来越高,而温度却越来越低,为了证实他的观点,他进行了一下这个试验:对你的手吹气,第一次撅嘴吹,之后张嘴吹:第一次的气是冷的,第二次是热的。在这个实验中,假设空气的质量是一定的,张嘴吹(/ha/)空气体积大,密度小,而温度高,撅嘴吹(/fu/)空气体积小,密度大,而温度低,这样他就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三、爱奥尼亚学派于哲学史上的贡献

爱奥尼亚学派通过大胆的思索和猜想,认为一切表面现象的千变万化之中有一种始终不变的东西,他们抛弃了古老的神话传说,试图用合理的解释代替诗人的想象和神圣的神秘的力量,敢于用人类的理智来面对宇宙。当然这种观点不是来源于广泛的细微的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来自一系列大胆思索,巧妙的猜测和聪敏的直观。其理虽然论是直观的与猜测式的,尽管如此,爱奥尼亚学派的这种自然哲学也可算作理性主义的早期表现。

猜你喜欢
泰勒斯本原学派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巧测高度
痴迷
深坑和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