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有效的学习场景

2020-12-07 06:00张家海
江西教育B 2020年11期
关键词:索恩心流萤火

张家海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育更应是一项幸福的事业。

如果有人把学校与监狱、精神病院放在一起,列为他不想去但有人迫使他不得不去的三个地方,作为教育人,我们会不会感到一丝悲凉?

然而,现实情况的确是这样,在我们孩童时代接触的各种环境中,学校属于最压抑的一类。课改持续进行到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依然可以看见这种低效的教育场景:

一名教师对着满教室学生讲课,讲台下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在听讲。其他人呢?有些学生在睡觉,有些学生在说话,还有些学生很可能神游物外。

学校为什么会成为学生讨厌的地方?教室为什么会成为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受压抑的地方?所有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老师讲得不够动听吗?戴维·索恩伯格的新著《学习场景的革命》(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将为读者解开一个个教育谜团。

戴维·索恩伯格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未来学家。在《学习场景的革命》一书中,他把人类学习场景归纳为“萤火”“水源”“洞穴”“生活”四种。

“萤火”代表的是从故事讲述者或者专家那里学习;“水源”代表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洞穴”代表反思内省式独立学习;“生活”是学习的最后一环,代表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应用型学习。

索恩伯格把学习比喻为学驾驶,你可以从老司机那里学习驾驶理论,跟朋友討论如何驾驶,然后独自一个人思考,但最终你必须实际上路,从而判定自己是否学会了驾驶。只有当你切切实实手握方向盘时,各种方式的理论学习才有了实际意义,学习的宗旨才得以展现。

索恩伯格的四种学习场景对应我们当下的课堂教学过程,“萤火”自然代表讲授法,“水源”代表讨论法,“洞穴”代表反思法,“生活”则代表实验法,或实践法。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落实教学目标是最关心的问题。那么,究竟哪一种学习场景最好?如何恰到好处地选择运用学习场景呢?

索恩伯格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一次冒险,就像人生一样。只有认识到这一简单的事实,学校才能突破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创造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的学习场景。他呼吁教育者把重点放在教育的终极目标上,平衡学生的各种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四大学习场景中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从而减少学生对“萤火”学习场景的依赖。

善用学习场景才能更有效地学习。索恩伯格指出,交互式电子白板虽然在各个学校快速普及,但这些昂贵的设备使用依然延续的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旧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甚至可以说,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为什么学校不能像迪士尼乐园一样令人兴奋呢?索恩伯格研究心流理论发现,学习状态与自身技能水平和挑战难度紧密相关。如果挑战难度大大超过自身技能水平,就会引发学生焦虑;相反,挑战难度远远低于自身技能水平,学生又会感到无聊。技能水平与挑战难度不相上下时,学生就会进入心流状态,即最佳学习状态。

如果课堂教学能够引发学生进入心流状态,那么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学生就会舍不得回家,第二天早早就来上学,参与教学活动时也会十分积极。为此,他激励教育者,采用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项目制学习,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优质环境中保持心流状态。

现代技术背景下的项目制学习,“萤火”不再令人讨厌,而是“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水源”成为同龄人社交中相互学习的场所;“洞穴”让方向明确的反思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生活”给学生机会自由思考自己的观点,动手将所学知识投入有意义的实际应用中。

索恩伯格强调,传统的教室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场景的重新设计至关重要。学校等学习机构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而是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学习空间,帮助终身学习者释放自己的潜力。

生活即教育。可是生活却离孩子们越来越远。在《学习场景的革命》一书中,索恩伯格还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融合四种学习场景且能不断切换的“教学全息甲板”。教学全息甲板是一个模拟生活环境,学生可以在其中获得极为丰富的学习体验。而且,想象力有多丰富,学习体验就有多丰富。教学全息甲板成为没有观众的舞台,每一个人都成了参与者。

“学习应该是一次精彩的冒险,而不是一件可怕的苦差事。”索恩伯格还向我们描述了如何更好地利用编程、3D打印机、机器人等技术升级四大学习场景,相信包括学校在内的教育机构,将能读懂现代技术革命的新要求,以及个性化学习与创造性培养的新趋势。读罢《学习场景的革命》一书,相信更多的教育者能再次点燃教育激情,掀起自身课堂教学中学习场景的革命,为孩子们的未来学习做出更多思考和准备。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索恩心流萤火
基于心流PAT模型的界面设计策略研究
心流理论下公共健身服务设施设计评估研究
跃入心流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意识内在性的历史唯物主义破镜
萤火
商品价值交换的现实抽象与先天观念综合
月下萤火,照亮一纸寂寞
萤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