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历程与重大意义

2020-12-07 10:55赵爽
时代人物 2020年2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依法治国

赵爽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探索的必然结论,是党和国家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开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航向,标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关键词: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主要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召开的中央全会。这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进入新阶段。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历程

1996年2月8口,江泽民针对《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讲座,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即“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此,用“法治国家”代替了“法制国家”,依法治国的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提出了“不能以党代政,也不能以党代法”,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法治”一词就铺天盖地的袭来,成为新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之一。

到了1997年9月,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法制”正式改为“法治”,一字之差,法学界却深尝其味,它突出了社会发展对“法治”的迫切需要。从此,依法治国方略从学术界首次被提升到政治层面,成为执政党的政治理念。

1999年3月,将“中華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精神作为第五条第一款内容,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这不仅体现了党的意志,还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更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此后依法治国开始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全面贯彻。历届中央会议都讲了法治问题,但重要的是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主要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召开的中央全会。回顾整个十八届四中全会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和要求,重点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全”和“快”。“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空间”要求。它是涉及中国各领域、各方面的一项政治任务。“快”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时间”要求。

二、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自身逻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探索的必然结论,是党和国家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开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航向,标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需要。政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去先进的生产力给我们带来了物质文明,先进的文化也在不断缔造我们的精神文明。只有同时满足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会带来政治制度的文明,而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越高,国家的法治化程度越发达。所以,文明的法治不再是野蛮的政治、任意的政治、领导人的人治。依法治国,将代表文明政治制度,规范国家改革、发展行为,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凝聚改革共识,这是属于我们的依法治国。新阶段的依法治国,更是体现党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

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长期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小康社会就到做到国家实现现代化,实现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民主权利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首要问题,能不能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取决于能否快速、稳定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将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的助力器,也将是最终建成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的指引性工具。所以,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也是衡量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依法治国是建设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法律能够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人民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民主政体相对于专制政体来说,可以更多保障人民自由的同时限制政府的公权力,使政府不至于沦为国家的暴力机器。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怎么当家作主,人民怎么才有话语权?要靠法律制度来有效保障,所以我们说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不仅仅在于人民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同时也在于人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只有国家各项方针都以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才能保证党的稳定执政和国家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东来. 先秦法治思想意义重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7(04)

[2]王永力. 善治视阈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法治思想的重要论述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8(0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立良法 谋善治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