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行业众生相

2020-12-07 05:54李光斗
理财·市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

李光斗

山雨欲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内循环经济模式全面启动。对于企业家来说,必须积极应对这种变化,未雨绸缪,在大变局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肆虐,“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正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流;内循环经济模式下,哪些行业发展受阻,哪些行业会迎来第二春?

外贸出口的持续压力

随着全国复工复产广度与深度力度的加大,很多企业已经恢复了正常生产,但外贸行业面对的压力与困境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2020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明显。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财富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创汇。然而全球疫情之下,从年初海外的“催订单”到“毁订单”,如今中国外贸企业除了仍旧受到外需不振、订单减少等问题的困扰,更面临国际贸易产业链脱链“堵点”与订单锐减“断点”的深层次双重问题,享受惯了低成本优势、“订单一到,黄金万两”的好日子遇到了结构性的挑战与压力。

高精尖行业被卡脖子的现实压力

虽然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国带来了多年的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积累,但我国产业链结构中的高端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原料、核心环节、核心零部件一直面临着发展瓶颈。

以前中国企业的生产多是在自己熟知的领域里进行大规模生产,随着疫情对经济影响,以及“逆全球化”风险的不断加大,产业链重构势必会带来反全球化的趋势。

由于反全球化抬头,个别国家卡我们的脖子,某些高、精、尖企业会有“断炊”之虞。电子科学、通信工程、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行业将面临更大的瓶颈。

中国高端消费生力军的处境艰难

疫情的持续影响,使得国际旅游、出国留学、线下培训与影视演出等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疫情之前我国正处于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转型过程中,这也驱动着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在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多项消费数据创下新高,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8.47%,国庆档电影票房创同档期历史新高……消费持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驱动力,处于消费高峰期的新中产阶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今年年初国内疫情最为严重的两个月里,教育行业受到很大冲击,IT培训机构兄弟连宣告破产,教育培训在疫情期间全部转为线上,很多纯靠线上生存的行业在疫情冲击下面临倒闭。而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则属电影娱乐业,虽然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的影院已获准开放,但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影行业的伤害可谓伤筋动骨,甚至可能严重滞后中国电影成就全球最大电影市场的进程。

关闭影院,影响的不仅仅是票房收入,传统零售是场景消费,商业中心为什么喜欢引进电影院,因为电影院可以最大限度带来客流量:吃饭、买东西,再喝杯奶茶、买个爆米花,坐到影厅座位上,看电影之前还得先播一段映前广告和贴片广告,这都制造了消费场景,成为电影市场重要的收入组成。2020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停摆”。据《经济日报》报道,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有2200多家影院关门,5328家影视公司倒闭注销,连行业龙头万达影业亏损也达5.5亿元之多。

疫情之下,众生不易,但有危就有机,中国人历来信奉东方不亮西方亮,天无绝人之路。

内循环经济模式下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反而是一次发展契机。

房地产行业仍是支柱产业

在“房住不炒”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在转型战略布局下似乎成为弃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不提了,但内循环经济依靠的生力军仍缺少不了房地产。房地产的产业链特别长,对各行各业包括大宗商品的拉动作用非常强,可以稳定经济,蓄纳货币。千万不要相信某些专家所说,中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已达96%,房子今后卖不出去的说法。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即便达到100%,只要放开限购,人们依然会热衷买房。在这方面千万不要低估中国人的欲望。

而疫情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自有住房与改善性住房的需求。疫情常态化下,居家隔离的不确定性让人们更加意识到房子和空间的重要性。在国外远离大都市中心区的低密度别墅更受追捧,而名列福布斯富豪榜的富豪们已经开始在全世界买海岛来避世了。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二春

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人们开始全面适应在线生存化,未来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开会,甚至在线谈恋爱、在线就医都将成为常态。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都因此受到影响。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稳定器。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连续4个月提升。同时,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疫情期间增长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领域:网购、互联网工具、游戏、在线应用等出现爆发式增长。新冠肺炎疫情掀起了一场新的财富革命和分配革命,产生新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刚需永远是朝阳产业

疫情冲击经济,人们可以不买化妆品不买包,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吃饭是不行的。我国是世界三大粮食进口国之一,我们地大物博,同时也需要养活14亿人口,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

日前,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布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压力。一些粮食出口国为求自保,纷纷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国印度也因为“封国”而陷入停滞;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也随后限制了出售。除疫情外,严重的蝗灾也在威胁着非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

对此,我们要谨记袁隆平院士的告诫: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要想做到吃不愁,穿不愁,饭碗就要捧在我们自己手里。在这一战略底线思维下,中国农业将迎来更大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机遇。

本土化的高科技企业临危受命

疫情肆虐下的世界反全球化逆流涌动,更让我们感受到“卡脖子”的威胁与压力,有威胁就会有警醒,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中国的本土化高科技企业既是临危受命,也是机会难得,政策与资源配置红利将会与日俱增。以大数据运用、监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更适应中国国情为代表的高科技在中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5G等新基建在中国将会迎来新一波发展红利。

相比于传统的“铁公基”,“新基建”涵盖了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涉及七大领域和相关产业链。

“新基建”的加速启动,必将大力刺激中国经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0年我国持续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工信部预计全年将新建5G基站超过50万个。

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5G成为“新基建”的“拳头兵”。

未来,5G技术将为构建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提供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和智能,人類社会的工业生产、生活和娱乐将迎来重大改变。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疫后中国经济的新战略方向。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要以转型求发展,适应趋势,危中寻机。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疫情中的“梦境”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多吃姜、蒜能杀死新冠病毒吗?
新冠病毒的自白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