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2020-12-08 07:35齐东杰
时代人物 2020年28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民生总书记

齐东杰

(中共南平市委党校 福建南平 353000)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中创立、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继承发展的工作方法,是我党的生命线,也是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人民呼声,紧紧立足于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在继承、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赋予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的具体国情为依据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就是在对我国国情、党情的新特点和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研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民力。近代以来,经历磨难的中国人民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可以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而奋斗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力量的重要性,指出人民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创造未来的根本力量。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之年,因此,我们需要调动和组织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拼搏。

党内脱离群众现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党内脱离人民群众的形象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任重而道远.但一些领导干部却把为人民服抛在脑后,为了自己的私利甚至牺牲群众的利益,导致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降低,这极大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不利于党的事业的发展。种种问题说明党的自身建设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党员的宗旨观念不强,党性意识和群众观念淡薄等。因此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必须把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的同时,更要做好群众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要坚持为群众做实事解难事,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这样党群关系才融洽,党长期执政的根基才会更加稳固。

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诉求更加多元。人民群众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对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要,而且在民主权利、法治保障、健康养老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突出。这些都体现了人民大众对高质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为施政的重点。作为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内核,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色,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发展为了人民。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就要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就必须带领人民为实现利益和创造幸福而奋斗。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发群众的创造精神。新时代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于以往,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人民,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投身到新的伟大实践中去。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为民态度。作为为人民执政的政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虚心向人民学习,甘愿做人民的学生。另一方面,作为执政党,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于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人民的立场,接受人民的评判,由人民来评判党制定的政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使人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的立场出发,着眼于民生实事,实施了脱贫攻坚、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工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让全体中国人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后,再继续努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发展成果。

密切联系群众的观点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求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我们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而实现永久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加强党的建设,使党长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确保党员干部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观点

民生是人民群众幸福的基础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心为行,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久久为功,民生工作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业绩。

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为民情怀。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首先要拥有为民情怀。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党要善于倾听人民心声,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使用“以百姓心为心”的典故,充分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也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最崇高的使命。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的兴衰存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初心使命,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

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围绕人民群众最重要的利益诉求,既要竭尽全力而为,又要根据实际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发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方法论依据,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指南。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持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又要尊重客观,立足于客观实际,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大有裨益。

有利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党内的难题与顽症,党内的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国内国际反响良好。在这几年中,管党治党从原来的“宽松软”走向了“严紧硬”,党内风气从“怨声载道”到今日风清气正。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通过要求党员学习党章,增强党章意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要求,完善了党的规矩,提升了新时期党员的形象。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下,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的局面正在形成,为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更加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以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机遇、共获发展的成果,使共同富裕的道路得以实现。只要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并切实为之践行,才能使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以真正确立,这时也才能与人民群众站在同一战线面对问题。若能做到以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的态度去面对社会中发生的矛盾,那么前进道路上所发生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从而互帮互助、万众一心地共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有利于推进中国梦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创造性地将其群众观点运用到中国梦的论述中。中国梦的提出使全国各族人民备受鼓舞,“中国梦”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梦,而是切实关系到每一位中国人民未来生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谈到中国梦根本上是人民的梦。这一论断揭示出,中国梦的造梦者与圆梦者都是人民群众,从中国梦的“初心”到最终的归宿,都是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如今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佐证,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即将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充满自信的佐证。中国梦,是以中国历史阶段的实践为基础的梦想,既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并回归于实践。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民生总书记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