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党建扶贫途径研究

2020-12-08 07:35郑凯文
时代人物 2020年28期
关键词:选派第一书记驻村

郑凯文 闻 竹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8)

精准扶贫与第一书记的缘起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精准扶贫工作中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第一书记与农村的精准脱贫息息相关,在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派驻第一书记的优势

第一书记是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不断推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各级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团体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到偏远贫困农村任职,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派驻第一书记作为从各大高校中选派出来的优秀人员,具有其显著的优势:

高校派驻第一书记大多数为高等院校的教师,教师队伍往往具有习惯于深入群众的自身优势。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外来户”,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将自身由内而外全身心的置于基层中去,只有做到全面的融入,才能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高校教师,平时的工作就是教授学生以及参与学生管理。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掌握了一定的群众工作方法,自身并不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甚至有不少高校教师,自己本身就是从农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农村的发展感同身受,乐于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家乡的现代化建设。

农村基层吸纳高校驻派第一书记,有利于优化基层班子结构,改善和优化党建工作方案,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优秀的干部是支撑地方发展的土壤,高校派驻第一书记,具有较强的党建能力,能够发挥好带头作用,积极调动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想办法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机会,提升队伍整体能力水平。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来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可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生活、班子议事、民主决策等制度,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规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同时,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派驻第一书记的教育优势,将党的理论宣讲深入到基层,从理论层面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人员的个人素养。一方面,高校派驻第一书记具有较高的知识和理论水平,在任内能积极为“村里人”带新知、传新思,帮助他们开眼界、拓思路,使村务有能者管、发展有能者推、队伍有能者在,确保离任后,村庄发展不停滞、不倒退、有后劲、有前景。另一方面,高校派驻第一书记还可以发掘“潜力股”,把见多识广、年轻有为的“村里人”及时纳入村干部培养范围,走访联谊,积极引导,使他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本村发展统一起来,支持他们参与竞选进入村级班子发挥作用,促进他们成长进步,为农村干部队伍培养骨干力量。

高校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往往具有高学历并且具有多年的高校工作经验,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同时,高校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中青年党员居多,具有思想活跃的显著优势,与现任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常用老观念老办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的弱点形成强烈对比。高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用高校中优秀和先进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为基层带来更加高效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派驻第一书记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策优势、部门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助村上盘活集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引进资金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既带动全村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也发动职能部门和本地本村致富带头人帮助村民制定发展规划、开展技术指导、提供市场信息等,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有前景、可持续的好路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独特的党建扶贫:以党建促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习总书记指出,派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些举措都有了,关键是要夯实,发挥实效。第一书记要真扶贫,扑下身子在这里干。

第一书记扶贫政策的一大创新,就是将党建与扶贫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选派第一书记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帮助贫困村党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组织转化升级,进而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在贫困地区,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抓好党建工作、建成党支部强班子,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同时,由于贫困村的特殊性,党建工作并不能孤立进行,必须以扶贫促党建、以党建保脱贫。高校驻派第一书记在党建扶贫方面的特点体现在:

支部对接,资源共享。驻村第一书记通过搭建起基层党建工作与高校党建工作之间密切的桥梁纽带,将高校党建的优秀成果转化为资源优势,不断向农村基层党建输送优秀的管理经验、建设经验和宣传经验,使基层党建工作逐步确立起完善高效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更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组织和进行。校地双方党支部充分发挥结对双方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学习资料和党建工作信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鼓励高校基层党支部积极与经济薄弱村党支部对接,以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丽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将党建与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扶贫互促、校地合作共赢,努力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智。作为具有高校执教经历的驻村第一书记,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校园资源充分转化为支援农村教育活动的有效力量,将贫困村县教育与大学生志愿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寒暑假期,组织联系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下乡开展支教活动,甚至达成长期的“合作”。支教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拓展农村地区学生的视野,以特长教育为主,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打造将当地特色和其他特长辅导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另一方面,支教活动也可以反作用于大学生志愿队伍,使他们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社会意识,从内心深处坚定为国家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反馈至高校管理。不仅是高校派驻第一书记会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先进的工作办法,反观其对高校管理的影响,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经过几年的基层管理工作后,高校派驻第一书记可以吸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优秀的管理办法,同时通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群众,为将来结束第一书记任职并重新返校接手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一书记将吸纳的基层党建管理优势融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去,实现了校内校外工作办法的有机结合,将更有助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选派第一书记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