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共联共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0-12-08 07:35黄土华李慧华
时代人物 2020年2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机制党员

黄土华 李慧华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广州 510900)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共联共建机制的内涵

新时期,高校居住条件对学生的影响力愈发凸显,成为考核高校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情况下,高校宿舍楼不再单纯是高校学生的休息场地,高校学生社区的功能得到大幅度扩展。通过高校学生社区,高校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互相交流、联系情感。因此,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的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始终,提高党建工作的渗透性、传播性、开放性、包容性。

实际上,高校学生社区党建是一种基层党建,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的治理效率,而且可以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的改革创新。由此可见,高校想要更好地完成党建工作,不能忽视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在此情况下,高校需要调动有生力量,投入到构建共联共建机制中,增强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效应和效能,引导高校学生走向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光明道路。

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发展不一。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区党建存在很大差异,受限于地域、资金、政策等多种因素,呈现发展不一的态势。具体来看,部分高校非常支持学生社区党建,积极建立学生党支部等工作机构,并配备专业的党建人员。但是,这些支持学生社区党建的高校占少数,多数高校没有明晰的学生社区党建方针,无法做到统筹安排和强力布置,严重阻碍高校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基层党建工作陷入迟滞。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重视不足。由上文可知,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发展不平衡。究其原因,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重视不足,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法支持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展开和进步。并且,高校上下忽视学生社区对党建工作的价值,导致高校学生社区的功能限制,无法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和传播,影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效果和结果。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研究滞后。客观来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研究滞后,工作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无法帮助高校完成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具体来看,当前的高校学生社区党建没有理论结合实际,存在强烈的现实撕裂感,缺乏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在此情况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落入传统工作机制的窠臼,很难降低基层党建的工作难度和复杂度。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共联共建机制的构建

构建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共联共建机制的组织体系。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应该从“条块结合”的角度入手,统筹设计共联共建机制。具体来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可以引进党委制度,不仅可以改善传统党建工作的沟通不畅、整合不足等劣势,而且可以协调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党员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此情况下,高校可以更好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优良的党建作风,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党委制度影响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能够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最大程度上节约各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构建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共联共建机制的建设平台。客观来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实行共联共建机制,应该建立不同的建设平台。具体来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平台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平台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最大范围的现实效能。在此基础上,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平台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补充党团组织建设的缺憾,做好高校学生的组织和引导工作,为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示范。另外,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平台还应该针对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开展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他们的素养。

构建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共联共建机制的智能系统。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应该应用先进的技术,加大对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开发,切实提高共联共建机制的高效性。具体来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可以建立数据库,增添丰富的思想政治学习资料,支持高校学生的不断学习。并且,高校学生社区党建还可以建立网络服务平台,缓解党建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此情况下,高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党中央的最新消息,更加便捷地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创设共联共建的智能体系。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共联共建机制的实践

促进机构的综合建设

在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共联共建机制中,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具体来看,这个机构的组织成员包括党委有关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党总支的有关负责人,主要工作是整体部署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此情况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工作进展一目了然,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防止因为同一个问题各院系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导致学生心态失衡的现象。

在学校党委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可以设立一个日常工作的办公室。具体来看,这个机构的组织成员包括学生社区管理涉及的各个部门,主要工作是配合做好日常的管理与操作,包括学生思想动态跟踪、信息收集、学校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把握、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应对等。并且,该机构还需要依据工作实际订立短期工作计划并指导、监督各工作开展情况。

在高校党员的基础上,可以设立以学生公寓楼为工作单位的值班室和若干工作小组。具体来看,这个机构的组织成员包括值班室、活动站、服务站、示范岗、党员之家等,主要工作是完成办公室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此情况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可以通过党员宿舍挂牌、开展“党员就在我身边”等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凝聚学生的党建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

实现制度的全面完善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共联共建机制,可以着眼于建立各级别、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客观来看,高校学生社区的涉及范围广泛,给党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和复杂度。因此,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必须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各部门的共同作用。在此情况下,安全部门可以实现安全稳定,后勤部门可以实现高效统计,学生部门可以实现有序管理,党委部门可以实现思政教育。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共联共建机制,可以着眼于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通过该工作机制,高效学生社区党建可以发挥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握住和谐、进步、文明的主题、主旋律;高效学生社区党建可以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实操性。并且,高校学生社区需要做到定期考察,通过召开主题研讨会、学生座谈会等,掌握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共联共建机制,可以着眼于建立良性工作考评机制与竞争激励机制。具体来看,高校学生社区可以调查党员所在宿舍的违纪和获奖情况,直接与党员的工作绩效挂钩,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党员。通过工作考评机制与竞争激励机制,可以给予表现优秀的党员更多鼓励和支持,凸显党员在高校学生社区中的模范示范作用,提高党员在学生群体眼中的个人形象。

综上所述,高校必须把学生社区的党建工作提上日程,积极构建和实践共联共建机制。此举不仅有助于高校完成教育目标,而且有助于高校实现和谐安定。高校学生通过社区党建,可以更加具体、形象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和现代主义内涵,从而进一步开拓视野。在此情况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需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激发高校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团结广大学生共同完成社区党建。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机制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