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0-12-08 07:35梁淞淞
时代人物 2020年2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思政

梁淞淞

(辽宁财贸学院 辽宁兴城 125105)

在思政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素养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思想政治课带动其他课程如专业课、公共课等的学习和发展,达到共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目的。“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深刻内涵,其中的精神和内核值得每一位高校教师和学生去细细品味,不管是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还是学生步入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要深刻把握思政大课的内在规定性,积极构建滋养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系,使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

什么是高校“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专注于自己做的事,精益求精;严谨敬业,全身心的投入与坚持。体现在工作本身,就是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到极致。

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概括出高校“工匠精神”文化的内涵,即高校根据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响应国家号召,以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为物质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爱校奉献、爱岗敬业、精业乐业、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并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校园精神属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措施

以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育人本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使把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抓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的认知,抓好学生对集体意识、协作意识的教育,抓好学生的纪律意识,引导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心态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只有学生的思想进步了、素养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就完成一大半了,因此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好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做好这一点,起到榜样的作用。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反过来促进学校全体教师德行和风行的建设。学校要制定一定的实施方案,帮助思政课教师梳理教学的任务和目的,要在教学的相关环节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针具实际情况,有效开展教师师德和师风的研讨,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正向、正面的师德师风而做充足准备,也为了适应时代和国家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自身,以更好的“传道受业解惑”,为思政课的有效开展做充足准备。

模式创新,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各高校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全校深入学习、研讨思政课的精神内核。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高校思政课发展的教育方式。作为一名思政课的高校教师,要积极践行新的思政课教育方式,用“工匠精神”锻造思政课,把心理学元素应用思政课教学,为学校思政课教育打开新的大门。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政治思想情况出发,创新教育方式,转变传统木讷呆板的管理方式,将原本的强制性管理转变成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变强制服从为关注呵护,将原有的被动处理转变成符合当下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主动防范,将传统课堂中教师单项输出的教育方式转变成以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此外,要加强学生自身的法制和道德意识,不断优化政治思想的教育环境。如,开设室外主题的思政课——“团结协作”,在学校操场上,让学生们围成一圈,慢跑,当教师说3人或4人成一家。同学们纷纷找人,找到一家的同学紧紧抱在一起。又例如“背对背拥抱”的游戏,学生之间背靠背,手挽手坐在地上,互相支撑着站起来。考验学生们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样新的教育模式,学生收获满满,领悟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

产教融合,构建多元教育渠道。高校要充分注重产教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和实践教育模式,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渠道,实现高校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在校期间实现产教融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根据专业的特点建设相关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校要将产教融合贯彻教学的始终,不仅专业性强的专业要开设实训基地,对于思政课也是一样,教师在实际教学课程中,要潜移默化的通过一些课外思政课加强学生学生的思政意义,通过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于各高校,基于学校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促使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社会生活,从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政教师首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更是做事不将就、品质要讲究,有时需要点倔强,坚持也要长久。一时是兴起,日久才见匠心!具体而言,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政治思想教育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当下的社会发展实际,立足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积极转变教学的思路和策略,不断创新新的教育方式,将高校的学生培养成思想觉悟高、自身素养高、对社会做积极贡献的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