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文化建设的三点认识

2020-12-08 14:29祝枝花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保障制度社会效益权益

祝枝花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这是“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内容,它给我们的文化建设,为我们的制度建设立下了根基。

对“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认识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外因。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不仅是外因,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内因,即当前的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机制有很多不健全的和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的地方。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我们在文化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下,全体公民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文化建设的需求不断提高,因而如何保障这些需要的实现,是外因也是现实问题。再者“四个自信”之最根本的文化自信需要通过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机制来保障。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内因。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文化创作,文化传播的队伍当中,掀起了一股股热潮。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第一抄袭,内容有误甚至谣言等文化乱想问题给文化建设造成了不少的阻力;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全面问题导致人民获得各种文化成果的不平衡、不全面问题日益突出;第三随着城市化的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随之而来,让基层文化惠民工程难以全面落实。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从三个方面进行。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在这些内外因倒逼下,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创造,人民享受,人民维护环环相扣,因为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其次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必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以党中央为根本领导,依托基层自治组织和各种民间社会团体等,调动全社会力量建立起来,这个过程也要协调好资源配置问题,缓解不平衡问题。最后,制度建设的最低底线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没有法律法规为后盾,人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也只能是单薄的一层血肉。

对“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认识

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舆论引导工作事关重要。舆论引导工作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导向,导向对了才能发挥出舆论引导的巨大作用,它作用不仅体现在在文化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

舆论引导工作的主体是有机知识分子。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提出:有机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导权的主体,无产阶级需要培养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在中国,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更是有正确导向的脑力劳动者。随着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国家越来越广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就要做好“有机知识分子”的正确导向的工作。第一,党性原则是有机知识分子的根本原则,这与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知识分子必须积极参加实践生活,“作为建设者、组织者、永久性的劝说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演说者。”第二,列宁也曾强调灌输无产阶级意识的重要性,引导无产阶级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党性原则指导下形成“政治领导权”。第三,在信息化时代,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抓住媒体的前沿阵地。总之,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有效主体是有党性原则的有机知识分子。

人人都可以成为有机知识分子,即通过教育的方式。有机知识分子是文化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他们掌握舆论的喉舌,掌握舆论的方向,这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此外,在教育工作中也要坚持正确导向。舆论引导工作如果不扩大外延仅仅将工作局限于新闻媒体等第三方,那么正确导向也仅仅为一部分人所认同。正面宣传,主旋律的唱响,正能量的弘扬如果在教育体制内产生作用,那么舆论引导工作无疑增添更多的新鲜血液。葛兰西认为,教育不仅是一种与政治相关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活动,因而教育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认为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其“文化领导权”的实质和核心。意识形态工作出现的阻力和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来解决。因此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意义非凡:它可以聚心凝力,形成广泛共识,并且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给意识形态工作开辟道路;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舆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等等。

对“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的认识

中国的文化创造生产体制机制有必要也有可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首先,相对于中国人不是原子个人这方面来说,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是可能的。从古至今我们讲的都是集体的东西,集体荣誉,集体利益,多数人的利益等等,这与相对西方谈个人利益,谈个人主义,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来说,没有原子个人的中国有建立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条件。大众对集体与社会的普遍认同让我们自觉遵循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其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方面来说,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是必要的。当前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规律的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影响,经济效益成为文化创作的首要目的。如果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生搬硬套在文化领域,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造成文化创作生产的盲目性、资源浪费和不平衡等问题。

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要牢牢坚守住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相统一。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的核心观点就是在以丰裕为特征的社会环境下,消费社会的最终实质是以广告和品牌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文化消费。越来越多的符号消费充斥在我们的身边,618、双十一、双十二的购物狂欢让消费主动权悄然地转移到了商家的手中,这造成很多消费都成了冲动消费,我们的个人理性被扼杀了。除了这种符号消费给我们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带来了很多阻碍,此外我们还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对我们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的攻击。我们需要更多的像李子柒这样的自媒体,以别样的形式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喧嚣的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留下一片天真烂漫的净土。总之,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就是为了实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社会效益、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等经济效益。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在内外因的双向驱动下将不断得到完善,推动和保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和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的的建设;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把住、把稳文化建设的方向,使得健全文化人民权益保障制度有目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有方向;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的确立为人民文化权益开辟新的领域,给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提供了环节,同时是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三者之间环环相扣,如铁三角般循环往复,每次循环都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认识路径,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总之,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建设无论是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还是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亦或是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他们的统一性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一个环节,背后的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的是经济基础。无论文化建设怎么变,都不能“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都不能“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上。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猜你喜欢
保障制度社会效益权益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漫话权益
沈阳市平台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保障刑事案件证人出庭对策研究
健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研究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分析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