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国际社会资本的作用研究

2020-12-08 20:29
山东社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个体

孔 梓

(山东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整合国际社会中多元利益的整体,它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在不同社会主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过程中,国际社会资本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它的存在有助于驱动社会主体摆脱自身利益的束缚,共同推动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反之,国际社会资本缺位则容易引发社会主体以各自利益为先,缺乏国际合作,加剧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将人类社会推向风险境地。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的提出,各个层面的社会主体都应该关注国际社会资本对其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对国际社会资本概念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分别面向个体、组织、国家三种社会主体梳理了国际社会资本对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一、国际社会资本与个体价值实现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提出之前,以个体为对象所开展的国际社会资本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个体自身的发展,个体如何借助其积累起来的国际社会资本经营其社会关系和网络,以及个体通过发展社会关系和网络所获得的资源如何影响其行为并实现其目标。研究对象以对国际社会资本有需求的长期海外移民和短期国际旅居者为主。当个体置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之中时,个体的存在不再只围绕个体利益的满足,而要更加关注个体价值和自由个性的充分施展,个体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和谐统一,以及个体私利与共同体公共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资本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以推动个体更好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中实现自身价值。国际社会资本也不再只是少数拥有国际经历的个体所具备的资源,而应该扩大到每一位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

第一,国际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保证个体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能推动个体与国际社会接轨。如果说全球化之前个体可以选择一直待在封闭的环境当中不与外界接触,那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中,个体即使足不出户,也有机会接触到多元文化或社会环境。国际社会资本对于个体能否快速融入国际社会有着重要影响,能否利用国际社会资本更好地适应异文化环境,会影响个体能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国际社会资本对于个体在跨文化适应中的影响体现在个体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个体在国际环境中就业方面,国际社会资本的作用很大程度体现在提高移民就业的可能性和增加经济收入上(公维丽,2014),这种作用是依托社会网络实现的。Livingston(2006)提出朋友关系网可以帮助墨西哥男性移民在美国的正式部门找到工作,而该关系网络对墨西哥女移民却没有作用。王维等(2006)以近年来中国海外移民中迅速崛起的东北新移民为研究对象,发现海外新移民社会中的弱关系网络会对当代东北人的跨境迁徙活动及其海外就业等方面做出贡献。Beaman(2011)发现社会网络对于初到美国的难民的劳动力市场有负面影响。相反,当社会网络当中终身会员数量增加时,那它对新到的难民的就业和收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就会增多。

个体在国际环境中学习方面,薛惠娟(2011)通过分析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期间的文化适应和个人文化资本后发现,中国留学生生活学习中迎接挑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文化资本的积累过程。这些资本体现在外语水平、科研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择业能力、社会阅历、文化视野、生活习性等各个方面。文化适应是形成个人资本并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因素。个体在国际环境中生活方面,个体在面对不同的文化环境时往往会选择诉诸已有的社会资本克服困难面对挑战。Aguilera和Massey(2003)发现,当个体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时,会主动接触来自本国的同胞或朋友以寻求社会支持和其他必需资源。这些资源正是个体所拥有的国际社会资本的一部分。

第二,国际社会资本有助于培养个体公共意识。公共意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开展国际合作互动的基础,也是共同体框架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包括宽容协商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参与合作意识等,起到了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国际社会资本会推动宽容协商意识的产生。“由于某些行动者的利益,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行动者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就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种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不仅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一种个人资源,这也是社会资本(1)Coleman J 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8. pp95-120.”。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并非同质,而是来自不同的信仰、语言、种族、宗教群体,他们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为了寻求整体利益最大化,各方都需要与他人进行协商交换。拥有越多的国际社会资本的个体,更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在反复博弈过程中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并由此获取更多的资源。这种协调和交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共同意识的形成,推进社会凝聚力。

国际社会资本推动个体自愿在社会组织中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公民参与的网络有利于协调互动、提高声誉,解决集体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关注集体利益,减少机会主义行动,发展起一般性的互动规范,促进社会信任的形成。同时,公民参与的网络能够凝聚前期的合作基础,并为今后合作提供参考经验。成功的前期经验同样有利于关系和信任的建立,这样形成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未来长期重复合作。基于此,国际社会资本推动公民主动参与国际事务,自觉拓展公共空间,提高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培养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进行思考的能力。

第三,国际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个体参与国际互动。在帕特南看来,“社会生活中那些表现为网络、互惠规范和信任特征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能促进成员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团结合作,减少群体内的机会主义行为,整合不同背景和价值观的人们,促进宽容、合作和互惠等心智习惯,不但有利于亲密的、丰富的、活跃的社会基础的形成,而且能有效地弥合社会裂缝。”(2)[美]罗伯特D·帕特南 :《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荣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246页。

国际社会资本为社会成员开展国际合作创造了条件。首先,国际社会资本以国际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为国际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参与提供平台并创造条件;其次,国际社会资本所蕴涵的互惠机制和合作规范,为更大范围的国际互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是将国际范围内的社会成员联系起来的前提;最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充分的内生社会资源的支持,国际社会资本为内生的社会资源的生成创造有利条件,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合作配置,为良好合作关系提供驱动力和利益基础,同时,个体能够通过社会网络学习到以往的合作成果,并为未来合作提供经验参考。

二、国际社会资本与组织价值实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方式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组织发展的关注点从组织自身的发展或组织目标的实现,扩大到促进国际组织间的合作,全球资源共享和创新,制定国际合作模式机制或行业规则,并由此在促进行业或区域的共同发展与稳定,抑制国际冲突、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组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接轨的过程中,国际社会资本成为组织需要积累的重要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成为了组织行为研究与战略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其应用范围很广,解释力有目共睹(3)罗家德 :《社会网分析讲义(第二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55页。”。组织和社会资本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帕特南看来,社会资本恰好体现出社会组织的某些特性,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而提高效率,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同时,组织社会资本也会通过增强组织与外界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对提升组织绩效的诸多影响因素产生积极影响,如外部信息的获取、风险规避,削减内部员工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等(Hansen,1999;Leana & Van Buren,1999)(4)转引自朱至文 :《组织社会资本、组织战略与绩效》,《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9期。。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组织存在发展方式的扩大,组织在关注社会资本的功能和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国际社会资本对其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国际社会资本能够激发组织促进社会发展效能,促进社会合作。国际社会资本在提高社会效率、维系社会纽带、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至关重要,这种作用尤其突出的体现在国际组织当中。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国际组织的研究当中。Hyden(2000)曾经指出“跨国界的组织”通过建立远程关系构建起社会资本,从而推动全球市民社会的形成(5)[美]戈兰·海登 :《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Harriss & Renzio(1997)也在国际组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中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6)John Harriss & Paolo Renzio, “Missing link' or analytically missing?: The concept of social capital. An introductory bibliographic essay”, 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Vol.9(1997), pp.919-937.。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成为推动社会资本研究的重要力量。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致力于研究社会资本与摆脱贫困、发展经济之间关系。世界银行专门成立了社会资本研究机构——社会资本协会(The World Bank’s Social Capital Initiative)。该协会将社会资本界定为管理人们之间相互作用力并且有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范、态度、关系和价值观(7)Anirudh Krishna & Elizabeth Shrader, Understanding and measuring social capital - a multidisciplinary tool for practitioners (English). Directions in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 The World Bank, 2002, p. 17.。自1996年起,世界银行在全球(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围绕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效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有助于维持社会纽带,推动社会持续发展。Narayan和Cassidy(2001)承担的一项世界银行项目总结了以往的社会资本调查,设计了一套涵盖社会资本本身、社会资本影响因素和社会资本效果的衡量指标(8)Narayan, Deepa, and Michael F. Cassidy, “A Dimensional Approach to Measuring Social Capit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ocial Capital Inventory”, in Current Sociology, Vol. 49, no. 2 (March 2001), pp.59-10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提到,社会资本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社会资本的有效组织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9)Banuri,T.,Hyden,G.,Juma,C. and Riverra,M.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NewYork. 1994. p10.。该组织将社会资本视同一种自觉产生的社会规范,体现在社会各构成单位的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当中(10)Banuri,T.,Hyden,G.,Juma,C. and Riverra,M.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NewYork. 1994. p.21.。

第二,国际社会资本能够推动组织在全球资源的共享和创新。社会资本植根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并且源于嵌入社会网络当中的资源。对组织而言,拥有越多的国际社会资本,在社会网络当中所能获取的国际资源就越多,资源的交换也有助于资源的创新。

以跨国企业为对象开展的相关研究体现出国际社会资本在这方面的作用。企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当中,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能够与当地社会形成一种共荣共生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括知识、技术等各类资源的共享,国际社会资本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影响。周劲波(2010)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国际社会资本界定为“那些能够被国际企业所控制而非占有的,有利于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嵌入于企业国际关系网络结构中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11)周劲波等 :《国际社会资本与企业国际化特征关系研究》,《科研管理》2010年第1期。Koslovat和Roth(2003)认为,跨国企业的社会资本取决于总部和分支机构的相互依赖程度,并根据跨国企业形式的变化而调整(12)转引自杜楠等 :《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理论框架、研究主题与方法》,《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1期。。国际社会资本对跨国公司的影响研究还体现在国际化知识创新领域,具体表现在国际社会资本有助于知识获取,技术创新和资源获取(Nahapiet & Ghoshal,1998;邬爱其,2005;周劲波,2010;高展军,2010;陶锋,2011;许晖,2014),进而影响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影响国际化绩效。

第三,国际社会资本能够驱动组织制定国际合作机制或规则。国际社会资本包含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范和网络会推动集体行动的实施并促进共同利益,这对于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意义。正式和非正式的规范既涉及构建社会网络的制度规范,也涉及互惠规范等非正式价值或规范(Woolcock;科尔曼;福山;帕特南)。国际社会资本的作用体现在推动组织国际合作机制或行业规则的实施和落地,以及驱动机制和规则的创新。

一方面,国际社会资本推动国际合作机制在组织中发挥作用。当前全球或地区国际合作机制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国际社会资本,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益实践。国际社会资本涉及一整套通行的习俗、惯例、规则、信念、价值观、道德标准、思维方式等,在社会组织中扮演着社会规范的角色。这种社会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经验基础上,是自发形成且共同遵守的,而不是由权力机构强制发布实施的。借助这些规则,国际社会资本可以有效维持国际社会秩序,促进合作互动、提高社会安全、增进社会效率,为国际合作的顺利实施提供驱动力。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资本也有助于推动组织创新国际合作机制和模式。国际社会资本能够在缺乏正式管理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多次重复博弈,达成相互的沟通、理解和协同,形成新的整体性秩序和规范,从而确保国际合作利益的最优发展,为规约国际合作行为、提高和改进国际合作效率提供更好的运行机制。以教育组织为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广泛开展国内外大学学术合作、科研交流的基础上,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大学参与,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社会资本,形成了自愿性大学团体,畅通合作交流网络,民主自治的社会契约,相互信任的心理认同以及互学共进的合作创新理念。为了更好地扩大和规范国际教育合作,在现有国际社会资本推动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起了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先后推出“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以及“一带一路”研究分会两大重要举措,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作用提供支撑,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科技驱动。

三、国际社会资本与国家价值的实现

国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同样面临本国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的协调问题。在共同体框架下,国家要推动人类公共自觉意识在全球范围得到普及和接纳,积极参与公共事业,并供给公共产品。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为推动国家内部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提供有力支撑。在国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接轨的过程中,国际社会资本成为国家培养全球意识所需的重要资源,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国际社会资本推动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全球治理通过国家、组织、个体等治理主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合作与博弈来应对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普遍问题,并谋求多层次、全方位的解决。全球治理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就是打破国际社会集体行动的困境——市场和政府的失灵——单纯依靠自由市场会拉大贫富差距而引发更多矛盾冲突,而依靠强权政治在解决全球问题上也同样难以立足。“依靠和市场经济本身有着先天联系的市民社会打破世界经济中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条可行之途(13)朱全景 :《社会资本与全球治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而它的启动需要国际社会资本来实现。在全球市民社会中,诚实、信任、互惠等社会资本作为博弈规则将不同国家联系起来。在国际社会资本提供博弈规则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在全球市民社会中协商交流,就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共同承担责任,从而解决国际社会集体行动的困境。同时,国际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全球治理效率和水平。它是国际社会良好运转的“润滑剂”,能够使民主协商制度良好运行,而国际社会资本的缺乏,将会降低国际社会运行效率,并掩盖民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总之,在全球市民社会中,国际社会资本成为由微观单位通向宏观集体的桥梁,自利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公共利益。从全球治理的视角来看,“社会资本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就是全球治理的过程,因此,社会资本也就构成了全球治理走向善治的制度安排。(14)朱全景 :《社会资本与全球治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第二,国际社会资本推动国家积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全球公共产品能够给所有国家、民族、当代人以及后代人带来利益,任何国家都可以从中得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其本质与社会资源类似。社会资源是嵌入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为某个社会成员直接占有,而是通过其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获取。社会资本越多,所能获取的社会资源也就越多。国家所积累的国际社会资本不仅有助于促进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有助于全球公共产品的获取。

一方面,国际社会资本通过互惠促进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全球公共产品有赖于世界各国的提供,而公共产品的提供成本高难度大,经常会与本国利益发生冲突。若想推动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关注全球发展,需要促使国家间达成互惠的共识。互惠是全球公共产品提供的基础。“互惠可以理解为是人们平等互助,不是为谋求即时的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在长期交往中建立强大的社会网络,并且在需要时得到各种有价资源与无价资源的帮助(15)田新颖 :《运用社会资本的互惠原则及反思》,《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在福山看来,社会资本的规范是互惠。国际社会资本中的交换需要遵循互惠原则,否则互惠双方就无法达到平衡,交换关系也无法得到长期保持,更不会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巩固。国际社会资本的互惠原则同样适用于全球公共产品的国际合作,能够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了制度保障,用以推动各国共同参与。近些年,中国不断扩大“朋友圈”,汇聚国际发展共识,并在世界与区域经济发展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做出积极贡献,国家积累的国际社会资本不断增加,并主动向全球贡献全球公共产品,其中就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区域经济合作、国际自由贸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安全互信等全球公共产品的综合体(16)郑振清 :《适势求是: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7日第5版。。“一带一路”倡议的突出特征之一是“互惠”。“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上得到积极响应和支持,关键在于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透明包容,追求高质量发展,强调规则意识。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资本有助于国家获得更多的全球公共产品。国际社会资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体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国家间社会资本会增强国家利益,世界也因它国的国家间社会资本的增减而发生深刻变化(17)袁恵民等 :《国家间社会资本视野下南海问题的应对策略》,《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年第1期。”。国际社会资本丰富的国家,其国际信用高,国际形象和声誉更好,在获得全球公共产品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在参与全球公共产品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第三,国际社会资本有助于维护新型国际关系。国际社会资本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理念和行动两个层面。理念层面,国际社会资本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形成。国际社会资本是关系网络中维护健康稳定关系发展的资源,它的产生是建立在多元利益权利冲突背景下的谈判、妥协和协商以及合作共识、信任和规范的基础之上。它的存在使得原有的以经济军事利益等硬实力往来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转向以社会资源和关系开发为中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摆脱国家自身利益的制约,削弱经济和军事在协调国际关系中的比重,强调外交资源与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和支持。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平等合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行动层面,国际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符平,2003;常桂祥,2012),提高国家的话语权(马旭红,2014),在处理社会问题和国际关系时同样具有一定影响力(贾力楠,2009)。袁惠民等(2017)以国家间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面对新形势下的南海周边复杂环境,从国家间的关系、国际机制、信任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南海区域的国际合作。韦红(2008)以地区社会资本创建为例,中国要通过促进地区国家间的信任、促进地区“共享规范”的形成以及增强地区合作组织网络等渠道加深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创造更多的地区社会资本(18)参见韦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变化与地区社会资本创建》,《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整合国际社会中多元利益的整体,必须重视国际社会资本在其中的价值,借以推进国际社会的凝聚力,消除国际风险,使国际社会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国际社会资本也要依托社会主体对共同体的构建产生影响。个体、组织、国家要在共同体框架当中找准各自的定位,培育和积累更多的国际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不同社会主体与共同体深度融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个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