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课程思政落地见效的思考

2020-12-08 07:35王龙洲
时代人物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专业课育人

王龙洲

(辽宁财贸学院 辽宁兴城 125105)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使课程思政的观念和实践进入头脑、进入课程、进入课堂,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下大力气让课程思政真正落地见效。

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

一是要坚决破除一些错误认识。当前,对深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有效进入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讲好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不关我的事;有的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当中插播广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认为,这是领导面子工程,推一下动一下,不讲不推就不做,等等。无论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都要认识到课程思政是教师一辈子工作,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二是要提高到响应党的号召的高度来认识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可以说推进课程思政进入头脑、进入课程、进入课堂是必须要做的,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必须持之以恒,抓好贯彻落实。

三是要提高到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课程思政。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敌对势力争夺青少年的斗争,要求我们为党和国家必须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人才,而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工作同向同行,合力育人,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政治合格思想合格。

进一步提高教师育人的能力素质

一是靠自我加压自我提高。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作为教师有三大块知识始终要学习,一块是本专业的学科知识及相关知识;另一块是教育学专业知识,这是很多年轻教师欠缺的;第三块是思想政治和哲学领域的知识,关键要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工作。掌握这三块知识,才能有效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二是要靠组织上培养。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培训,请一些在课程思政上取得突出成绩的院校和知名专家教授讲学,学习其他院校的经验,取长补短。另外要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师资培训、网络培训,学习最新研究成果,加快课程思政全面进入课堂,提高育人效果。

三是要靠合理的评价机制。要发挥课程组作用,研究形成课程思政示范课,并给予成果认定和表扬。开展示范课成果展示和教学观摩,加快推进课程思政落地见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检查、讲评机制,形成建设、指导、检查、反馈、改进、提高的闭环运行模式,让课程思政教学成为教师的习惯。

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的末端落实

一是加深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和提炼。专业课教师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挖掘思政元素,要注重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引导、注重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注重遵章守纪教育引导、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注重遵守职业道德操守等方面加以教育引导,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二是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在修订教学大纲时,在课程任务中增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每章或每节或某个知识点围绕政治方向、理想信念、法律意识、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方面融入育人元素,从教学顶层设计好主要的思政元素,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三是加强教学设计。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课程特点、个人经历阅历和知识水平,从整体上设计一门课程的总体的思政元素,细化到章节、甚至知识点。要同步或超前仔细研究、选择、编写案例,把案例作为载体,把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进去,自然带出育人因素。

四是把握各个教学环节。教师从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课堂一举一动、对学生的要求、对作业的批改、对学生的批评表扬、平时成绩的判定、教学反思、课后辅导等等,各个环节都能体现课程思政的教育引导,需要教师久久用功。

只有每位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到位,增强自身能力素质,用心用情用爱,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凸显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育人性,努力实践,才能使课程思政落地见效。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