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震灾区乡村振兴中农民价值观的嬗变及引导策略
——以北川县为例的实证分析

2020-12-08 03:46
魅力中国 2020年19期
关键词:汶川均值灾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2008 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距今将近12 年,无论是将其归置于国内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还是全球灾害应对实践中进行延展审视,地震灾后重建运动所呈现的样态正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对自然灾害的典型案例。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已经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灾难的突发性和残酷性让灾区农民心里都有难以抹去的阴影,农民思想意识、社会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探讨和研究汶川农民在地震后10 多年间价值观变化过程和特征,不但能够丰富我们对于人类心智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应性功能的理解,而且还能为灾难后后续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民族地震灾区农民价值观变迁的特征

笔者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实地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3 个村落,通过田野观察、开放式访谈与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等调查方式,获取一手鲜活的农村经验材料。本研究将立足四川省北川县C、J、G 三个村庄丰富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村庄生活的各类现象的分析,解读农民的价值倾向,寻求灾后重建进程中农民价值观变迁的轨迹,进而找到培育乡土正向价值观的有效性方式。

笔者查阅各项资料,同时,听取了各位专业老师的意见,罗列出了与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有代表性的价值观,并与一些从事农业相关职业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农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选择了13 种价值观作为我们的调查项目。“非常重要”为 5 分,“比较重要”为 4 分,“重要”为 3 分,“不太重要”为 2 分,“根本不重要”为 1 分。用每一项价值观的均值来说明其重要性程度,并以此进行评分。具体如表1 所示。

从表1 可以看出,均值大小代表灾区农民对 13 项价值观的重要性层次排列。对“集体主义”、“合作”、“奉献”、“责任”评价最高。表明,传统价值观念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集体之上的观念深入人心,奉献与索取的比例严重失调,“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汶川地震灾区农民心目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名誉”、“权利”、“诚信”与“尊重”排在最后四位,当今社会“个性”、“开放”等价值观看似流行,实际没有想象中那样受到农民的欢迎。

其次,在“金钱”和“爱国”方面,评分均值男性大大高于女性,其中“金钱”均值高0.66,“爱国”均值高0.68。提及的频次,“金钱”方面男性也高于女性28%,58 名男性中有50 人提及,占比86.2%;67 名女性中有39人提及,占比58.2%同时,提及的男性比女性更看重“金钱”,这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等有极大的关系,男人必须挣钱养家,所以在这次的价值观评级中,男性排在第四位,女性排在倒数第四,差异性显著。

二、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价值观引导策略

(一)在多元互动中,坚持适时、合理和适度的价值观整合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价值观的丰富多样性和矛盾冲突性交互存在,构成了价值整合的复杂性特点。作为一种观念整合,地震灾区农民价值整合源于特殊的地震自然灾害和传统乡村发展范式裂变并受其长期影响和多重制约,这就要求农民价值整合必须与乡村振兴要实现的“五大振兴”同步进行。但是也必须清楚认知民族性、阶段性和地域性差异,在价值观制度性整合尚不完善配套的条件下,根据各个民族地震灾区特点,坚持适时、合理和适度的价值整合原则就成为顺利实现农民价值观整合提升必须坚持原则。

(二)挖掘地方性共识的整合潜力,精准着力文明新风

首先,重新激活和营造乡村公共空间。乡村公共空间是一种情感寄托,是村民日常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例如村委会门口、小卖部、茶馆。在乡村公共空间的交流中形成对地方性共识的认同和遵守,无形中提升农民价值共识水平。

其次,建立农民公共参与激励制度。实践调研中发现,村民积极有序参加灾后重建中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共建共享、互帮互助等传统观念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民主、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生长,为地方性共识发挥价值整合作用提供契机。同时,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震灾区农民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有利于发挥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为发挥价值整合作用提供平台。

猜你喜欢
汶川均值灾区
云上远眺新汶川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원촨(汶川)대지진 10주년 기념일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汶川樱桃熟了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