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2020-12-08 03:26
中国水产 2020年11期
关键词:苗种水产检疫

北京:推进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助力用药减量行动

耐药性监测是检测水产养殖病原菌对药物耐受性特征的一项技术,是实现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北京市利用耐药性监测技术将用药减量行动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一是定点精准用药。2020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一家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示范基地的养殖金鱼出现大量死亡,经检测排除了寄生虫病和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初步判定为细菌性疾病,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通过前几年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病原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敏感。因此,推荐该养殖场使用10mg/L氟苯尼考治疗,用药3天死亡量降低,5天后基本停止死亡。避免了未针对病原的盲目用药和乱用药物的情况,达到了减量增效的目的。8月份,该养殖场再次发病,出现少量死亡,症状类似,经检测,仍是细菌性疾病,但这次药敏检测结果病原菌对氟苯尼考轻度耐受,所以建议养殖场采用了恩诺沙星治疗,3天治愈。

二是区域性精准用药。将养殖连片、集中、生产方式相同的区域采集病原菌的耐药性特征汇总形成药物敏感谱,用于指导无法及时检测、但怀疑是细菌性疾病的水产养殖场用药,可大幅提升用药准确率,达到减量用药效果。

江苏:加强苗种产地检疫 源头保障用药减量行动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20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农办渔〔2020〕8号)部署要求,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苗种产地检疫和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相结合。通过强化重大疫病监控、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推广应用自家疫苗、创建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等措施,切实减少了水产养殖苗种携带病毒性疾病的风险,从根源上减少疾病发生,达到少用甚至不用药的目的。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全省的良种场开展全覆盖式检测,2020年已协助江苏省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累计开出74张水产苗种《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证”,涉及水产苗种25个品种、约4.4亿尾,有力推进了水产种业发展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2017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江苏省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具了全国第一张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明。2020年4月20日在苏州开出全国首张水产苗种《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检疫业务管理、通知公告管理、日志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5大模块,具有网上检疫申报、与国家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系统对接进行染疫查询、产地检疫出证、政策法规查询和产地检疫一张图、数据查询一键达、数据统计一套表等19类具体功能,同时还具有执法查询和社会公众查询等辅助功能。按照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工作要求,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苏省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相互配合、持续推进,严格执行“一体两翼”工作机制,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安徽:坚持绿色养殖 减少药物使用

2020年,安徽省制定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选定大水面生态渔业、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循环流水养殖作为示范养殖模式,采取措施推进减量用药。

一是以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为主联合市县推广部门成立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工作组,与安徽农业大学水产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协作,构建“推广机构+大学、研究所+示范基地+养殖企业(养殖户)”的减量用药技术服务体系。二是利用水产养殖动物病情测报、重大疫病专项监测和耐药性监测结果,指导示范基地科学规范用药。三是开展“水产养殖规范用药专家巡诊”活动,上半年巡诊养殖企业207家,养殖户736户,帮助养殖企业提升病害预防能力。四是帮助养殖企业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养殖用药记录》《饲料和其它投入品使用记录》,要求示范基地规范用药制度上墙,禁用、限用药物清单上墙。五是开展培训与科普宣传活动,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干部再教育等培训活动,上半年举办含有用药减量行动内容的培训班62期,培训技术人员、水产从业人员和示范户2700人次。

福建:大专院校合力开展技术培训和用药宣传 推进用药减量行动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印发了《关于实施2020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争取海洋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80万元,用于实施“2020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成立了用药减量行动组,由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各科室和市县水技站协作配合,养殖企业积极参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农科院生物研究所、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省水生动物疾控中心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构建了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了3期水技云课堂。组织专家讲授春季水产养殖主要病害及防控对策、抓好大黄鱼春季生产管理、春季鲍鱼育苗与养殖技术等3个专题,受众4500人次。二是组织了两场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5月21日组织技术人员在广东省宁德大黄鱼养殖区开展大黄鱼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6月12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闽南师范大学专家前往广东省龙海市隆教畲族乡开展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和规范用药技术服务。三是继续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病原菌耐药性监测。2020年上半年,共分离、鉴定大黄鱼源病原菌11株、对虾源病原菌7株、草鱼源病原菌1株、鳗鲡源病原菌3株,并进行药敏试验,将结果用于指导减量用药。

甘肃:探索疫苗防控助推用药减量行动

甘肃省在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中,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用药宣传,建立规范用药制度,做到依法精准用药。自2009年发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疫情以来,从2012年开始,由兰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兰州威特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永登县水产工作站开展了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疫苗的研制、开发,研发组分别在永登县千水源虹鳟养殖基地等养殖场开展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病毒提取和疫苗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0年8月~9月,兰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兰州威特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张掖市甘肃省土著鱼类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渔场开展了虹鳟免疫苗种浸泡试验,目前已进行两次免疫苗种浸泡,生产4万尾虹鳟免疫苗种。经过免疫的虹鳟鱼苗生长良好,成活率显著提高,有效减少因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而导致滥用水产养殖用兽药的现象发生。

贵州:强化规范用药宣传助推减量行动取得实效

贵州省制定了《2020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设立了9个用药减量行动示范基地,监测病害主要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烂尾病、车轮虫病等,使用水产养殖用兽药有恩诺沙星、大蒜素、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和生石灰等。通过重点宣传和推广发展生态养殖、使用优质苗种、加强疫病防控、指导规范用药、加强生产管理这五种技术措施以减少用药,不定期抽查推广点企业的《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加大《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用药标准》《水产养殖违禁药物名录》等法律法规和用药基本知识的宣传力度,为开展用药减量行动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向养殖企业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指南》《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黄颡鱼、虹鳟和对虾疾病防控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帮助养殖者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理念,提高养殖技术,实现减量用药。

云南:开展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指导减量用药

6月份,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云南省曲靖市举办了“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来自各市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代表15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向渔民赠送了《中国水产》杂志和《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渔药减量使用技术指南》《重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常识系列挂图》等10余种技术资料,共2000余册。还邀请了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陈辉研究员和上海海洋大学胡鲲教授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并深入池边塘头进行技术指导。

为落实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云南省以水产苗种、水产养殖用药等投入使用情况,以及产地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工作为重点,探索建立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长效机制。各县市渔政部门对重点养殖品种(四大家鱼、鲤鱼、鲫鱼、罗非鱼、鲟鱼、鳟鱼)、重点养殖企业和重点养殖区域(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苗种生产单位以及水产养殖大户)进行重点监督,对水产养殖用兽药、渔饲料进行专项检查,对养殖记录进行严格审查,对无记录或记录不全的养殖户进行记录指导,确保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红河州农业农村局与县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了《红河州2020年度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13份,各县市农业农村局采取各种形式,县(市)与乡镇、企业逐级签订了责任书,督促落实水产养殖生产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级,确保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苗种水产检疫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加油!水产人!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