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肺容积及肺密度与尘肺肺功能的相关性

2020-12-08 06:22余先超王朗温晓玲余千驰王守忠张洪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深吸气尘肺肺叶

余先超,王朗,温晓玲,余千驰,王守忠,张洪静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 *通讯作者 张洪静 625864241@qq.com

据 2017年统计,我国尘肺占所有职业病的89.8%,是具有高危害性的常见职业病[1]。本病常以肺部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病程长、检出率低(<30%)[2-3]。临床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作为评价尘肺患者肺功能的“金标准”,在病变范围、形态、特异性等方面均有其局限性[4]。CT肺部分析不仅可以观察肺部形态结构,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既往研究多采用双相CT 全肺功能与PFT 进行对比,对患者配合度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局限性[5]。本研究通过划分肺叶,探讨深吸气末尘肺患者的CT肺容积与平均肺密度和PFT 的相关性,为尘肺患者肺部基本情况评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拟诊为尘肺患者74例,均符合尘肺诊断标准(GBZ70-2015)[6]。其中一期尘肺31例,二期尘肺20例,三期尘肺23例,年龄23~62岁,平均(44±7)岁;接触粉尘时间3~37年,平均(11±8)年。排除标准:严重肺感染、肺部手术史、大量胸腔积液及肺大泡等、无法配合CT检查;严重的器官损害或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等;常规PFT 与CT检查时间间隔超过1 周者。

1.2 仪器与方法

1.2.1 肺功能检查 采用耶格公司电脑化肺功能仪Master Scope 检查肺功能,参数包括最大肺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肺泡通气量比(DLCO/VA)、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capacity,FRC)、残气比(RV/TLC)。训练患者深吸气后屏气。

1.2.2 CT检查 采用西门子16 排螺旋CT 进行单期相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10 kV,CAREDose4D 自动匹配电流,层厚10 mm,螺距1.2,深吸气末屏气扫描,扫描后进行1.5 mm层厚及1.5 mm 间距重建肺窗,重建算法为B 70 s 锐利算法。将数据传到肺部分析软件中,由2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独立进行斜裂、水平裂划分,计算各肺叶的CT肺容积与平均肺密度。

1.2.3 CT肺容积与平均肺密度获取 肺部分析软件能够根据肺部解剖对肺叶进行划分,对肺部各叶进行测量计算获得CT肺容积与平均肺密度参数(图1、2)。

1.3 观察指标 CT肺容积与平均肺密度参数取2位医师计算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尘肺患者深吸气末CT肺容积、平均肺密度与PFT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图1 男,36岁,尘肺二期。箭示左肺斜裂(A);箭示右肺斜裂,箭头示右肺水平裂(B)

图2 男,36岁,尘肺二期,软件划分肺叶并计算CT肺功能。A、B、C、D 分别为右肺划分结果、冠状面双肺划分结果、肺部分析三维结果及分析结果

2 结果

2.1 CT肺容积与PFT参数的相关性 TLC、VA、FRC、RV 与尘肺患者的CT肺容积参数呈正相关(r=0.428、0.390、0.239、0.297,P<0.05);CT肺容积参数与DLCO/VA 呈负相关(r=-0.323,P<0.05),见表1。

表1 74例尘肺患者CT肺容积与PFT参数的相关性[r值(P值)]

2.2 平均肺密度与PFT参数的相关性 平均肺密度与TLC、VA 呈负相关(r=-0.320、-0.346,P<0.01),与FEV1%、FEV1/FVC 呈正相关(r=0.534、0.636,P<0.01),其中左下肺叶平均肺密度与FEV1/FVC 的相关性最强(r=0.689,P<0.01),见表2。

表2 74例尘肺患者平均肺密度与PFT参数的相关性[r值(P值)]

3 讨论

尘肺病常发生于采煤、采矿等工作领域。患者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导致肺部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肺功能降低,最后丧失劳动能力[7]。PFT 是评价尘肺患者肺功能的“金标准”[4],但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且无法直观显示病变形态结构及范围,存在固有局限性。CT 扫描不仅能够显示病变的解剖结构及范围,并可利用肺部分析等后处理软件定量获取肺组织密度、体积等物理参数,反映肺通气、血液量、肺组织含量变化等综合情况[8-10]。

以往研究大多比较全肺CT肺功能与PFT 结果[11]。由于肺部组织代谢补偿能力较强,仅当肺损伤大于30%时,PFT 才显示患者肺功能异常[12]。故早期尘肺在PFT 可表现为无异常,与CT 结果进行研究时无法获得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肺叶划分,确定各肺叶的CT肺容积、平均肺密度与PFT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反映肺功能受损情况,为临床尘肺患者肺功能监测提供参考。

本研究中CT肺容积参数与TLC、VA、FRC、RV呈显著正相关,推测肺部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导致肺组织顺应性降低,故TLC、RV 等降低;CT肺容积参数与DLCO/VA 呈负相关(r=-0.323),提示深吸气相扫描结果与双相扫描结果相符。

平均肺密度是由肺部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的反映肺内气体、肺组织、血液综合的平均密度值,因人体不同体位、呼吸情况影响,平均肺密度存在差异[16]。如病变较少或集中于某一小区域,计算全肺平均肺密度时易被均值化,造成假阴性结果,故精确划分肺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研究根据肺部解剖准确划分肺叶,结果显示平均肺密度与FEV1%、FEV1/FVC 呈正相关,其中左下肺叶的相关性最强,与李凯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尘肺后期情况越严重,肺内潴留粉尘越多,其密度也越高,反映到平均肺密度上越明显;其肺内所占气体容积自然降低,故其与TLC、VA 呈负相关,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此外,RV 在全肺肺密度水平上无相关性,但在不同肺叶上(RV 与左肺、左肺上叶平均肺密度)具有相关性。由此可见,对肺部进行精确划分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深吸气相CT肺部分析与PFT 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作为临床评估和监测尘肺患者肺功能情况的补充。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仅采取单相扫描,未采用双相扫描计算呼气末和吸气末的容积差和密度差;②由于样本量有限,本研究未对尘肺分期进行分级研究。

总之,尘肺患者由于肺部组织纤维化影响了其肺功能。深吸气末CT肺部分析与PFT 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情况,为临床监测肺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深吸气尘肺肺叶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肺康复护理对提高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十月备忘录
健肺益寿操提高肺活量
煤工尘肺壹期晋期贰期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颈、腰、膝疾病的自我运动疗法
煤工尘肺块状纤维化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