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人之常情

2020-12-08 02:14璞石
爱你·健康读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年龄阶段岁数湖南师范大学

寒暄中的“夸张”

人际交往中,人们均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一些讨人欢心的、夸张的接人待物用语,细细回味起来倒还有点意思。

我国特别讲究敬老爱幼,并常将妇女尊为“半边天”。人们在交际中,当论及小孩、女士与老人时,常常有着张口就来不同程度的“夸张”褒奖之语。

例如平常休闲时,无论在公共场所的大庭广众之下,还是在社区的楼栋之间,与同事、朋友及邻里相遇,看见大人抱着或牵着小孩,人们均喜欢以小孩为主题逗“乐”,而且大家都喜欢称赞孩子“看起来岁数大、稳重、老练”,效果奇佳,屡试不爽。

实际明知小孩刚满周岁,也刻意说成像二三岁的儿童,这样老、中、青不同辈分的家长听了都心花怒放。

见到女士,不论胖瘦,一律均用苗条或漂亮喻之,一句“哇!你越来越瘦(漂亮)了!”对方听了必然喜笑颜开,对你恭敬有加。

与老人相逢,不论男女性别,一般采用比实际年龄“小得多”来恭维。例如,碰到已退休多年的老人,明明满脸岁月沧桑,两鬓白发,见面招呼时,一定要说:“您精神矍铄,气色甚佳,像个年轻人哦!”或说:“五六年前,您就是这样,一点都没有变化,青春依旧呀!”

本人就是常常这样被熟人忽悠的老人,尽管心中知道别人都是在善意地说着“谎话”,虽嘴上多以“别‘调戏老人啰”或弱弱地用“是吗?说明我五六年前就像现在一样苍老了呀”之类的调侃语回敬,但心中还是乐滋滋地臭美。

有趣的是,夸奖小孩往“大”说,赞美女士用“瘦(美)”捧,褒扬老人往“小”讲,尽管是“瞎扯”,保准老中青男女个个都爱听。

这就是人之常情,谁都愿意听好话,哪怕是胡编乱造的赞美。注意对象,适度把握,对“症”讲“话”,将夸张之词说到别人心坎上,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不信?试试!

年龄段的“差异”

众所周知,不同年龄阅历的人,处事方式不同。而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岁数的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

无论是三十而立,还是年逾花甲,只要身体健康,往往自己是感觉不到岁数大的,可在晚辈眼里,你早已“老掉牙”了。

倘若以男性为例来“素描”,则常见二十弱冠的“小鲜肉”喜叫三十挂零的为“大叔”,而立之年的“宝宝”称不惑岁数的为“油腻中年男”,四十余岁的“帅满哥”喊知天命的为“嗲嗲(爷爷)”……为何这种“年纪还轻”的自我感觉,在小辈心中被放大了那么多?当然,只有自己活到了那个年龄段,才能切身体会得到。

再瞧瞧出生年代与阅历不同的老中青,对事物表述的方法有何差别。

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照相为例。由于傻瓜相机的问世,以及手机摄影功能的扩展,照相已成为轻而易举之事,大大增添了人们拍照留影的生活情趣。

然40后至90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无论在哪种场合照相,均有着截然不同的表情与姿势。

40后与50后照相,不论单照,还是合影,通常都是两手后置紧握,面色凝重,略带木讷、苦涩之笑。

这两阶段的人几乎与新中国同时期成长,大多经历与目睹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盲目浮夸的“大跃进”,六七十年代一茬接一茬地勒紧裤带过“苦日子”、疯狂至极的“大革命”、上山下乡的“再教育”,八十年代全民经商的“下海潮”,九十年代争相出国的“留学热”,进入新世纪后扶老携幼的全球“列国游”,以及竞相攀比购置“豪车”,似乎家家户户都出了个一夜暴富的煤老板。

他们历尽生活艰辛的苦辣酸甜,生活都写在那张饱经风霜、堆满苦笑的脸上。

60后与70后,童年均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日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岁月,一起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相较于前两代人,60后照相脸上露出了自然、难以掩饰的微笑,而大多70后拍照,开始有了此起彼伏的“茄子”,生活中平添了更多的明媚阳光。

相对而言,80后大多都在“蜜罐”中长大,从前的艰难生活都是吃饭时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的。往往拍照时,均喜欢高举一个剪刀手,喊着一个拖长8拍的“耶”字。

全都在衣食无忧环境下长大的90后,照相常常高举双臂以两个“V”字形手势,毫无顾忌地以8加6度的高音呼喊,尽力宣泄内心的欢快情感。

【专栏作者简介】

龚维忠,笔名璞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期刊协会副会长、湖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科学启蒙》杂志总编辑。

璞石有话说

随着年岁的不断攀升,所看到、听到与经历到的事情渐渐增多,乃至慢慢地對日常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人和事有了些许感悟,特将其“录制播放”出来,与大家共欣赏。

猜你喜欢
年龄阶段岁数湖南师范大学
我的各路好友
如何面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
岁数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
教学暗示艺术在小学不同学段的运用策略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岁数不叫岁数,叫“年轮”
《姑娘的秘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