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镇江“华山畿”传说生产性保护研究

2020-12-09 00:45余红艳
关键词:神女华山镇江

余红艳,张 哲

(江苏大学文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作为我国悠久文明发展史与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见证。然而,伴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承载着丰富民间文化的传统村落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据统计,我国自然村总数从2000 年的360 万锐减为2010 年的270 万个,平均每天有近250个自然村消失,村落消亡的速度触目惊心。[1]传统村落的消亡不仅意味着大量承载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传统民居、文化景观等物质见证的消亡,更意味着承载着扎根乡土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凋零。因此,如何让传统村落文化与新时代社会语境相适应,推动其所蕴含的传统村落文化内核在新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重现生机,是当前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作为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传说的保护与发展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作为“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2]民间传说的口头性特征成为其传承与发展的最大困难。不同于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具有明显物质生产性质的非遗类型,民间传说所具有的纯粹非物质生产性使其缺少可视化途径,口传面授的特殊传承方式导致民间传说的传播效率与传播力度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作为民间文学一部分的民间传说“承载着人民大众的生活与思想感情”,[3]但真实性与虚构性并存的特征又使得其难以获得学界认可,作为“虚无缥缈的传说”,长期被排除在主流文学之外,其社会价值与教育价值也随之被忽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民间传说却往往成为村落文化建构的核心,一方面,民间传说的真实性影响着村落的文化景观建构;另一方面,民间传说所具有的教化性深入人心,成为规范村民行为的重要思想工具。因此,探索民间传说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生产性保护路径,不仅有助于恢复民间传说本身的生命力,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更有利于借助民间传说这一文化主题,带动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将以镇江“华山畿”传说为例,尝试探究切实可行的“华山畿”传说的生产性保护方法。

一、镇江“华山畿”传说的历史演化

最早记载“华山畿”传说的文本是北宋李昉等人编著的《太平广记》,传说中南徐士子与华山女子合葬之墓被称呼为“神士冢”,原文如下:

南徐士人:宋少帝时。南徐有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中有一女子。年可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成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往至华山云阳。寻见女子。具说之。女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藏于席下。卧之当愈。数日果瘥。忽举席。见蔽膝。持而泣之。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华山过。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打不行。且待须臾。女妆点沐浴竟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君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言讫。棺木开。女遂透棺中。因合葬。呼曰神士冢。[4]

同期,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在吴歌《华山畿二十五首》前转引《古今乐录》记载,故事情节与《太平广记》记录差别不大,仅结尾处二人合葬之墓被称为“神女冢”,这也是“神女冢”一名在文本中首次出现。由此,“华山畿”传说展现出传说文本与吴歌文本的双线发展,传说结尾“神士冢”与“神女冢”并存的局面。

元代“华山畿”传说的主要记录包括《至顺镇江志》与《诚斋杂记》。《志顺镇江志》中第一次出现了同一部书中“神士冢”与“神女冢”并存现象——《志顺镇江志》卷十二“墓”中记有“神士冢”一条,卷二十“文事”部分“歌华山畿”一条转录《古今乐录》华山畿故事,但与《乐府诗集》中转录内容略有不同。《诚斋杂技》则彻底颠覆二人合葬情节,将传说结尾改编为二人死而复生,可视为“华山畿”传说的又一种变异。

明代记录“华山畿”传说的文本包括《高青丘集》《浣水续谈》《鳌峰集》,传说结尾仍然为“神士冢”“神女冢”并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已有文人有意识地将“华山畿”传说与梁祝传说进行对比,如《浣水续谈》中明确注明“《乐府》有华山畿本,事与祝英台同”,[5]华山女子的形象也由此与祝英台发生重叠,成为“义妇”类作品的经典文本。此外,在这一时期,以金宗直、王士贞、屈大均等著名文人为首的大量文人参与到“华山畿”的创作中,生产了大量关于“华山畿”的诗歌作品,“华山畿”也由此成为诗歌创作中的经典意象之一,既承载着“称颂男女相与赴死的壮烈爱情之美”,如王世贞《华山畿》:“华山畿,天地为情转,生人做鬼妻”[6]一句,又与“宣扬妇女守贞殉节”的传统封建社会女性观相结合,如屈大均《四关烈妇诗·其三》“哭向黄泉同穴去,恩情不减华山畿”,[7]展现出双重的文化韵味。

清代关于“华山畿”传说的相关文献存留较多,包括《坚瓠余集》《康熙丹徒县志》《乾隆镇江府志》《嘉庆丹徒县志》《古谣谚》《光绪丹徒县志》等,除《坚瓠余集》仍将二人合葬墓称为“神士冢”外,其余文献全部称呼为“神女冢”,可见自康熙后,“华山畿”传说彻底定型,二人合葬墓“神女冢”之名得到广泛认可,流传至今,而“华山畿”这一经典题材的传播方式也由宋代时期的传说文本与吴歌文本扩展为传说文本、吴歌文本与诗歌文本三轨并存。

进入新时代后,“华山畿”所承载的“守贞殉节”观念彻底消散,宣扬自由恋爱、歌颂爱情美好成为新时代“华山畿”的文化内核,华山女子也由“贞妇”“节妇”转变为“视死如归、为爱献身的爱情斗士”形象。在文艺创作方面,戏曲成为“华山畿”传播的新形式:20世纪50年代,丹徒县锡剧团多次演出戏剧《华山畿》;1987 年,丹徒县文化馆创作的《华山畿》道情演唱,一直演到南京,获江苏省曲艺作品一等奖。伴随相关文艺作品开发与梁祝传说研究的逐渐升温,作为公认梁祝传说原型之一的“华山畿”传说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已成为镇江较为知名的民间传说。[8]

二、镇江《华山畿》与“华山畿”传说保护与开发现状

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华山村是“华山畿”传说的发源地,由镇江新区申报的《〈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项目于2006年入列镇江市首批市级非遗名录,2007 年又被确立为首批江苏省省级非遗项目。华山村历来享有“江南第一村”的美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外,村内还存有省级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太平泥叫叫”一项(第四批),省级民俗类非遗项目“华山庙会”(第一批扩展项目)一项,村内保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于2013年先后入选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第七批)及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二批),于2020年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单,极具研究与保护价值。[9]

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镇江华山村围绕“华山畿”传说开展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与开发利用,2004年华山村民自发成立“华山民间古文化保护协会”,2016年制定《〈华山畿〉与〈华山畿〉传说保护规划》,2018 年6 月,成立“镇江新区姚桥镇华山村历史文化保护协会”社团组织。同时,围绕华山村整体保护,当地先后于2008 年、2014 年制定《江苏省镇江市华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划定华山村核心保护范围,对华山村内相关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各类古迹遗存进行挂牌保护。此外,在各级政府与村民的大力配合下,对村内部分文保单位如张家老宅、华山古寺、冷家祠堂等进行修缮,在南北朝古墓发掘原址修建“华山畿文化公园”,在恢复华山村整体风貌基础上有效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华山畿》研究保护方面,华山村于2012年出版《华山畿资料集丛》系列丛书,辟专章收录大量华山畿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民间采风原始记录稿,于2016年、2019年先后确立解小祥、万保国两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摆脱了“华山畿”传说依靠社会集体传承的局面,为“华山畿”传说的系统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借助华山庙会、重阳节等重要节庆活动,广泛开展华山畿相关文艺演出活动,促进了“华山畿”传说的传播与发展,使“华山畿”传说成为了镇江地区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样式之一。

可以看到,镇江华山村在“华山畿”传说的保护与开发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有待提升的发展空间。首先,作为“华山畿”传说的重要景观符号,“神女冢”及其配套性景观“华山畿文化公园”与华山村本体相距甚远。二者直线距离约一公里,且受农田阻隔无法直达,而村内建筑遗存则主要体现为祠堂、老宅等家族文化景观,“华山畿”传说难以与华山村村落文化有效整合,在不利于“华山畿”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使得以爱情文化《华山畿》知名的华山村呈现出一种“名不副实”感。其次,作为华山村最重要的标志性景观,“神女冢”及“华山畿文化公园”并未展现出“华山畿文化”。华山畿文化公园于2013年基本完工,占地面积较广,但公园大门、标牌等设施缺乏,仅有树木、草地和一些大理石地面等基本要素。[10]仅占据公园一角的唯一文化景观“神女冢”显然难以承担“华山畿文化”这样庞大的主题,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游客很难找到本就远离华山村的“神女冢”的具体位置,这也直接导致了《华山畿》与“华山畿”传说的进一步遇冷,伴随“华山畿”知名度的不断走低,2013 年即建成的“华山畿文化公园”至今无法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知名电子地图产品中查找,公园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最后,尽管镇江市已于2016、2019年分别确立两位市级《〈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二位传承人年事已高,青年传承人的匮乏使“华山畿”传说面临断代危机。同时,受到“神女冢”远离村落本体的不利影响,“华山畿”传说难以融入华山村村落文化生态,难以获得村民的文化认同;由于现华山畿文化公园位于新开发的小区附近,民众认同度较低,原“神女冢”碑刻甚至于2015年9月遭到市民蓄意破坏,破坏原因可能与认为公园中心出现荒冢不吉利的心态有关。尽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已于当年10月重修新碑,但也足见“华山畿”传说的知名度之低,令人唏嘘。[10]这些均为“华山畿”传说的传承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可解读性原则下的镇江华山畿传说的生产性保护

“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如歌谣舞蹈戏曲,如传统体育,如传统节庆等,才是纯粹的非物质的文化的东西。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才是真正的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11]作为非遗项目中“纯粹的非物质的文化的东西”,探索民间传说的生产性保护具有必要性,镇江“华山畿”传说的保护与开发不能简单依赖景观符号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探索“华山畿”传说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空间。应当依据镇江“华山畿”传说现有基础,在可解读性原则下开展“华山畿”传说的生产性保护。

尽管镇江“华山畿”传说在当下的保护与开发不尽人意,但其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与优势。首先,华山村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宁镇扬城市群中的卫星型农村,[12]华山村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其次,村内文化景观遗存众多,除华山畿“神女冢”所代表的爱情文化景观外,还包括以张家老宅、冷家祠堂为代表的家族文化景观,以及抗日政府北山县政府旧址、冷成林革命烈士墓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多层次的文化资源为华山村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源。最后,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祝传说原型之一,“华山畿”传说相关文献采风资料保存完好,有利于通过揭示其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南徐士子与华山女子的爱情故事本身展现出追求性别平等、自由恋爱、信守承诺等种种内容,与当代社会所追求的“平等、自由、诚信”核心价值观要求不谋而合,在当代社会仍然拥有不可忽视的道德教化作用,具有较好的可解读性。

不同于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具有物质生产性的非遗项目,民间传说由于其明显的“非物质性”,往往难以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基于这样的情况,杨利慧提出通过开展遗产旅游以实现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的“一二三模式”成为值得利用的生产性保护途径。在“一二三”模式中,“一”代表一个核心原则,即保持民间传说核心情节不变化;“二”表示一篇导游词底本与若干主题性的旅游吸引物;“三”代表主题演出、传承人与公共民俗学家指导。各要素重要性由一至三递减,需结合各地实际灵活调配。[13]通过借鉴杨利慧提出的民间文学保护模式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相关理论基础,笔者尝试提出关于“华山畿”传说的生产性保护的建议。

首先,保持“华山畿”传说的基本情节不变至关重要。可通过广泛采风,收集“华山畿”口头传说与搜集“华山畿”传说相关古文献记录并行。既可揭示“华山畿”传说的完整历史演化过程,又能保持“华山畿”传说的基本情节不变。

其次,在保证“华山畿”传说基本情节不变的基础上,由“华山畿”传说代表性传承人与当地民俗学者共同合作,撰写“华山畿”传说导游词底本。建立传承人工作室与导游培训中心,吸纳当地群众进行导游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渗透“华山畿”传说的传承工作,并选取一批优秀人才作为新的代表性传承人,在增进当地居民村落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促进“华山畿”传说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将景观纳入叙事理论框架,构建以景观建筑为核心,由传说图像、雕塑、文字介绍、导游口述等共同构成的“华山畿”传说景观叙事系统。[14]优化华山村与华山畿文化公园的交通,增强华山畿文化公园的特色度,一方面在公园内部修建“华山畿”主题雕塑、复建“神女庙”,增加“华山畿”主题诗歌碑刻,建设华山村民俗博物馆,并增设导览介绍牌等;另一方面,对村内核心景观区进行系统修复,选取废弃房屋设计恢复“华山畿”传说景观—“华山女子客栈”,增强“华山畿”传说与华山村村落本体的文化关联度。编制规划旅游路线,对内优化村内路网系统,规划华山村村落导览讲解路线;对外既以村内“宗族文化”为核心,联合镇江东乡地区其他古村落(如:儒里古镇、葛村等)开展“镇江东乡特色宗族文化旅游专线”;又以“华山畿”传说与镇江白蛇传说、董永传说、七星巷传说等形成联动,突出镇江爱情故事中的“忠义、勇敢”色彩,共同打造镇江“东方爱情之城”旅游名片。

最后,基于华山村现状,可以村内省级民俗类非遗项目“华山庙会”为契机,设计“华山畿”传说专题表演环节,同时大力开发华山畿主题文化产品——如戏剧、结合村落相关文化景观开展实景表演等,定期开展展演活动,增强华山村与“华山畿”传说的文化联结,在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扩大“华山畿”文化影响力的基础上,增进村落景观与村落文化的联结,以村落文化产业化为契机,使华山村传统村落文化切实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中,实现华山村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华山畿”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题材之一,然而作为“华山畿”传说的重要起源地,华山村与“华山畿”传说的内部文化关联却不断削弱,“华山畿”传说面临传承危机,而借助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的“一二三”模式对“华山畿”传说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不仅有利于“华山畿”传说的传承与发展,更有利于“华山畿”文化与华山村村落文化的进一步整合,以“华山畿”传说的开发保护为契机,增强当地居民对于华山村村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推动华山村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神女华山镇江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咏华山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神女游
亲近神女(组章)
华山旅店盗窃案
“放歌桃乡颂华山”全国征联揭晓
『放歌桃乡颂华山』全国征联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