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2020-12-09 07:04张瑞丽
关键词:枕头偏瘫肢体

张瑞丽

(河南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脑卒中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常伴有偏瘫、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所以,为了保障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当患者出现偏袒的症状时,应采用科学的方式治疗,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一定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26±5.67)岁,B组为实验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71±6.42)岁,所有患者全部为首次患病,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治疗时,采用常规的药物疗法,即定期向患者服用相应药物等。B组患者治疗时,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

主动运动疗法。通过该治疗方法的应用,加强对患者感觉器官的刺激,主要包括:患者处于卧位状态,重复做翻身运动;处于坐位状态,重复做躯干平衡运动。待身体好转后,做一些简单的全身运动,如穿衣等[1]。被动运动疗法:在护士的帮助下,更换患者体位,1小时1次;由枕头向前方踮起上举100°;从上肢开始,顺、逆时针不间断的旋转患者肢体,并按压患者各个关节;在大腿外侧处,安放较硬的枕头,避免大腿外旋,同时顺着四肢的指向方向拉伸[2]。如果患者身体经常痉挛,则还要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如桥式运动等,运动内容包括:将患者放置于仰卧状态,且双腿屈立,缓慢抬高臀部,使臀部脱离病床,并与膝盖相平行;初始运动时,在偏瘫的影响下,患者会出现伸髋肌无力的症状,使其偏向健侧,因而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采用适当的力度,拍打患侧臀部,逐渐恢复伸髋肌的功能;患者处于侧卧状态,头部放置在枕头上,头部略微前曲,躯干略微后曲,且上肢和躯干之间,呈30°左右的夹角,手指拉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下肢拉直,在膝盖的下方,放置较硬的枕头,以使下肢微曲。由远处到近处,拍打患侧,拍打力度之逐渐增加,速度逐渐加快,同时,做一些被动运动,每天做三次,每次30 min左右。此外,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增加患者对运动治疗的了解,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主要利用Fugl-Meyer评定法(简称FM)对患者肢体进行评定,其中,共由两个大项,50个小项构成。在每个小项内,0分表示肢体运动能力完全未恢复;1分表示部分功能恢复;2分表示功能完全恢复,总分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分析可知,A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得分为(43.52±13.73),B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得分为(67.54±15.91),B组优于A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患有脑卒中疾病后,会破坏患者脑部,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的症状,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偏瘫会恶化为残疾,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脑卒中患者残疾率一直在75%以上。

以往阶段当中,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的是药物疗法,如血栓溶解剂TPA、前尿激酶等,通过这些药物的摄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但治疗效果并不是很高,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康复,大多数患者并未康复,同时,对于任何一类药物来说,都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若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很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如出血症等,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而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之后,则可以有效改变这一情况。虽然,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的损伤,且是不可逆的,难以将其修复,但在患病早期,通过相应的运动治疗方法,可以对神经细胞造成较大的刺激,使轴突再生,并在树突上,长出新的突触,逐渐与四周肌肉接触,形成完善的神经网络,恢复神经系统对患者肢体控制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枕头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枕头到底怎么选?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打呼噜的枕头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钱在枕头边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