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一体化微信群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

2020-12-09 07:04邓传琴
关键词:血糖研究组糖尿病

邓传琴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重庆 402560)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通常血糖指标偏高[1]。患者通常病程较长,且无有效根治办法,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普及让患者可在家中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患者的治疗主观能动性增加。但因其免疫力较低,且老年患者居多,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控糖指导与健康管理。本文研究分别使用常规健康管理及“医-护-患”一体化微信群健康管理后,对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健康管理的糖尿病患者62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研究组31例。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50.25±24.75)岁;研究组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26~74岁,平均(50.28±23.72)岁。患者年龄、性别、临床指标等数据统计结果差别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准合格。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知识讲座,对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饮食习惯的养成及用药治疗的方法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医-护-患”一体化微信群。群内由专人管理,分为两个部分:(1)文字、图片及视频的辅助讲解。对于讲座宣传,患者通常记忆较浅,容易忽视其重要信息,微信群中增加图文并茂的宣传形式,可以让患者更直观的对糖尿病的治疗、并发症的成因及预防、饮食及运动的科学规划、治疗用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解;(2)选取成功控制指标案例进行分享。糖尿病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常出现消极的治疗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对疾病的充分介绍的同时,应当对患者控糖治疗的成功案例进行分享,辅助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加其治疗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管理后的血糖变化情况。患者的临床血糖指标改善越好,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选取的62例糖尿病患者分别接受不同健康管理方式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t检验校准其计量数据(血糖变化),数据采取“平均数值±标准差值”形式表达,x²检验校准其计数数据,数据采取“n,%”形式表达。P<0.05有统计学价值,与此相反则无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2.1 接受健康管理前后患者的血糖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前血糖比较差异不明显,接受健康管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均趋于正常值,且研究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前后血糖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n) 空腹(mmol/L) 餐后(mmol/L)健康管理前 健康管理后 健康管理前 健康管理后对照组 31 6.55±1.24 5.27±0.54 9.05±1.64 6.36±0.44研究组 31 6.57±1.21 4.92±0.27 9.04±1.67 5.78±0.68 t 0.0642 3.2277 0.0237 3.9870 P 0.9490 0.0020 0.9811 0.0002

3 讨 论

糖尿病除了导致患者的血糖升高外,还会致使患者出现肾脏、心脑血管等其它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破坏病人免疫指标[2]。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对其进行健康管理教育。

“医-护-患”一体化微信群健康管理干预,首先采取微信群图文并茂的宣传方法,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介绍,引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减少其出现高血脂等并发症情况,并对饮食习惯进行调整,降低因糖分摄入过高导致的血糖控制不佳情况发生,其次应进行树立健康管理的信心。其次利用患者控糖成功案例分享,增加患者的治疗信息,引导其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辅助其提升配合治疗度。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中,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健康管理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状况,用药安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值得普及使用。

猜你喜欢
血糖研究组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