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焊接机器人应用关键技术

2020-12-09 19:33张兆光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焊接关键技术机器人

张兆光

摘要:近年来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低迷,接单难、交船难和产能过剩是各国船厂都需应对的难题,市场需求的变化引发整个产业的布局重新调整,迫使船厂采用智能制造代替传统的生产方式。智能焊接是智能制造的代表,在船舶建造过程中,焊接工作量占到40%以上,焊接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对于船舶建造的质量控制、效率提升和工作危险度降低而言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已有大型船企开始尝试采用机器人焊接技术进行船舶结构焊接,不仅得到了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而且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关键词:焊接;机器人;关键技术;船舶制造

一、简述焊接作业机器人

焊接作业机器人,依据不同生产对象,可被划分成型材和管材焊接作业机器人、便捷性焊接作业机器人、中组立形式焊接作业机器人、小组立形式焊接作业机器人。小组立形式焊接作业机器人,其部件结构重复、单一,比较适宜应用在机器人流水线生产当中,故被广泛应用在船舶制造中。

二、船舶智能制造及试点初步探究

船舶智能制造的载体和集中体现是智能船厂。目前,国外先进船企正处于由“工业3.0”向“工业4.0”推进阶段,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船厂。智能船厂暂时没有一个清晰权威的定义,本文初步探讨其内涵。智能船厂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造船技术的交叉融合,是融合物联网、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及先进管理概念,是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造船模式,是以数字化产品设计和大数据支撑的信息系统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生产线及装备、精益管理体系、生产流程管理与调度的智能化等重点的系统集成,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实现手段,以卓越运营为目标,将营销、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动态优化、有机融合,并相互渗透的船舶制造业,具备高度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以及集成化等特征。

三、关键技术

3.1采集模型信息

焊接作业机器人,依据其内部的控制系统、模型数据,采集模型信息技术可划分成3D基础模型导入与离线编程、现场采集与自动识别2种。3D基础模型导入与离线编程技术,需预先将小组立相应部件3D基础模型制作好,并把焊接作业路径离线规划好;现场采集与自动识别技术,智能化程度较高,技术员无需先将模型数据准备好,借助被动或者主动视觉的形式,便可实现对于待焊接作业位置自动识别,焊接作业具体路径也能自动生成。现场采集与自动识别技术之下,前期做准备的时间可以省去,对技术员无特别高的要求。若不考虑到前期制作模型时间,3D基础模型导入与离线编程技术所需准备时间相对较少一些,且有着较高的燃弧效率。如激光采集,现场所采集指导位置信息大致是±10mm偏差,如果筋板末端属于斜切形式,偏差会相对较大。为保证起弧所在位置信息更具精准度,需采用传感手段,如触碰寻位与激光寻位。在一定程度上,激光寻位在精度、速度方面优势突出,而触碰寻位速度较慢一些。为保证焊丝实际伸出长度具有一致性,务必将自动剪丝设备配备好。

3.2选定焊接路径及焊枪位姿

先行小组立式结构十分简单,无立角焊,各个筋板相互间无位置限制,以至于机器人寻位、焊接作业及撤出空间较大。故焊接路径选定期间,机器人更换焊接作业位置期间,仅需移动距离。选定焊枪位姿方面,也只需要确保焊接成形,调试焊接作业工艺期间,需将最适宜位姿确定好便可。区别于先行小组立,小组立式部件结构极具复杂性,临近筋板多,焊枪备受限制。如双层式底肋板的焊接作业顺序,机器人首选焊接作业y方向筋板,而后是x方向筋板。x方向筋板焊接作业期间,为防止焊枪与y方向筋板发生碰撞,需对焊枪姿态加以调整,焊枪和底板角度应在45°以上。

3.3焊接作业流程

1)选定焊材。在寻位和焊接作业期间,小组立的焊接作业机器人于4、5、6轴处频繁转动,角度大,且送丝软管弯曲频繁,有缝普通药芯焊丝因药粉泄露而产生送丝软管堵塞情况,故需选定无缝形式药芯焊丝;在寻位和焊接作业期间,因部件焊接作业机器人动作幅度相对较小,故可选用有缝普通药芯焊丝。同时,需妥善配备好矫直装置,以确保出丝能够挺直。

2)选定焊接参数。通用部件的机器人为不摆动焊接作业方式,类似于船厂所用角焊机,故调试工艺应当依据角焊机各项参数;小组立的机器人焊接方式为正弦摆动形式,需设定好焊接作业速度、电压及电流,并将极限位置的停留时间、频率及摆度幅度等设定好。

3.4集成化流水线

1)在上料工位方面。装配的小组立处部件应用上料工位,区别于人工焊接作业,装配电焊需和筋板末端、短并等距离应超过50mm,尽量让点焊短,为防止机器人结合电焊大小与位置变化,导致焊接作业参数发生改变,防止电焊处焊缝有凸及偏大成型情况出现。上料工位,应选用可升降辊轮,把已装配完成部件有效顶起并运送至焊接作业工位上面,无需装配筋板,牢固可靠;机器人并不会对筋板装配间隙进行采集,对焊接作业参数加以调整,可防止因较大装配间隙所致焊接作业偏小尺寸这一情况出现。上料工位处标注筋板与底板的放置极限,若底板放置已超出极限,则流转期间会和机器人发生碰撞,引发导轨现象;而若筋板放置已超出极限,则将无法实施焊接作业。

2)在焊接工位方面。焊接工位,属于焊接作业机器人具体操作位置,其中配置辊道,方便小组立各个部件流转。而为能够保证焊接作业的质量,各辊道均接地。因受机器人总体结构布局所影响,焊接工位的两侧均有盲区存在,机器人会因扫描的不够到位,盲区工件无法得到有效的焊接处理。

3)在修补工位方面。焊接完成的各个部件会流转至修补工位上面,此流程需由人工完成,可修补缺陷以焊脚偏小、咬边、偏焊、机器人的漏焊等为主。

4)在背烧工位方面。背烧工位所用辊道等同于焊接作业工位,在它的下方设可横向式移动背烧枪,能够同时背烧5筋板5条。背烧能够借助可燃烧性气体经燃烧后所产生热量,对工件表面实施加热处理,对变形工件可起到矫平作用。流水线的工控机可借助焊接作业机器人所给定x方向处筋板具体位置信息、流水线的编码装置所记录传输距离等,将背烧枪具体位置、移动点火及熄火等各个动作时机精准计算出来。因未配置位置传感装置,故背烧操作针对修补工位有着极高的传输精度要求,在背烧期间相邻几个工位需移动,期间应确保临近工位的传输速度具有一致性,防止因卡顿或者打滑等所致传输偏差情况出现。

四、结语

从总体上来说,焊接作业机器人实操流程极具复杂性,对各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那么,为了能够在今后更好地发挥焊接作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优势,高效化開展船舶制造实践活动,便还需更多技术专家及研究者们能够积极投身于实践探索当中,多积累相关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的技术水准,有效把握及完善焊接作业机器人各项现代化科学技术,为现代船舶制造行业的进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首条船舶焊接机器人生产线投入使用[J].钢结构,2008,(03):56.

[2]靳全胜,李杰.焊接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轻工科技,2018,34(02):35-36+58.

[3]桂万杰.焊接机器人在焊接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技术探究[J].时代农机,2018,45(04):119.

猜你喜欢
焊接关键技术机器人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CO2气体保护焊在设备制造焊接中的应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TD—LTE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