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六班银铅锌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2020-12-10 09:01吴启强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2期
关键词:寒武矽卡岩铅锌矿

吴启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广西 贵港 537100)

贵港六班银铅锌矿最早为民采矿点,在龙头山金矿发现之后,才逐渐发现有金银铅锌矿[1]。最近的研究表明,贵港地区围绕大平天山岩体发育一系列的矿床:南东边缘为著名的龙头山金矿,一般归为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2],也有人认为是斑岩型金矿;北部为龙山金矿田,包括六梅金矿(大型)、山花金矿(中型)及其他一些小型金矿床(点),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大平天山岩体边缘的砷矿沟-头闸银铅锌矿、白沙银铅锌矿和新民铜多金属矿,以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加强对中带的中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的研究,对深入认识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性质和找矿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区域地质特征

广西贵港六班银铅锌矿位于大瑶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南西段、龙山鼻状背斜西南倾伏端、龙头山次火山岩型金矿床北西侧。矿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黄洞口组和泥盆系莲花山组,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寒武系黄洞口组为中至薄层状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互层,沉积韵律发育,具复理石沉积建造,浊流沉积特征明显。泥盆系莲花山组底部为紫红色厚层状砾岩,往上为浅紫红色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夹泥质细~粉砂岩,沿不整合面可见滑脱构造角砾岩。泥盆系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是龙山~龙头山金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龙山矿田的金矿全部在寒武系黄洞口组断层破碎带中。在岩体及岩脉的内、外接触带热液蚀变作用强烈,电气石化、硅化、角岩化、黄铁矿化普遍,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常见。大瑶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金矿床(点)星罗棋布,共有90 多处,另有矿化点数十处,达大型规模的矿床有贵港市福六岭金矿,中型规模的矿床有贺州张公岭及龙水、昭平古袍、贵港龙头山、山花金矿等,小型金矿床则有贵港六九顶、三岔、新村、藤县桃花、平南六岑、荔浦深泥田金矿等。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次火山岩型及矽卡岩型、斑岩型等。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二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D1l)为紫红色,下部为中至厚层状细砂岩,上部为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夹数层黄绿色钙质粉砂岩和泥岩。底部有厚层的砾状异粒石英砂岩、砾岩。地貌上形成斗陡岩。寒武系黄洞口组,主要出露下段(Єh1),为一套岩性轻变质海相浊积碎屑岩。每套岩性组合自砂岩开始,向上到泥岩(板岩),沉积韵律十分发育,韵律大小不一,大者数米~数十米,小者数厘米,每个韵律的韵素一般由粗砂岩、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板岩)或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板岩)组成。常见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水平层理和砂包泥及底模构造等浊流沉积的岩相标志。

2.2 构造

(1)褶皱。矿区泥盆系为以单斜构造,倾角平缓。寒武系地层褶皱十分发育,以大型紧闭复式褶皱为主,具有多级次的特点。矿区北部为一复式背斜,总体表现为宽缓状,但二级褶皱则为紧闭状。矿区南部为一复式向斜,核部发育十多个二级紧闭褶皱。以灰岩层为标志层,可以很好的恢复褶皱形态。受复杂的褶皱形态影响,矽卡岩型矿体形态十分复杂。

(2)断裂。勘查区断裂构造相当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向、北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此外勘查区南部PD260、PD220、PD180、东部的PD410 坑道内近东西层间破碎带也相当发育。北北东向断裂:分布于勘查区东北面,主要有F24、F22、F27、F25、F35 号断裂,除F24 号断裂倾向北西外,其他断裂均倾向南东,倾角80°~85°,破碎带长180m~500m,宽1.00m~4.0m,组成断裂带岩性为压碎岩、构造角砾岩,具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北北西向断裂:分布于勘查区北面,主要有F1、F2、F3、F19、F21断裂,除F3 号断裂倾向南西外,其他断裂均倾向北东,倾角70° ~86°,破碎带长150m~550m,宽1.2m~10m,组成断裂带岩性为压碎岩、构造角砾岩,具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近南北向断裂:分布于勘查区中部,主要有F5、F4 号断裂,倾向西或东,倾角70°~87°,破碎带长110m~640m,宽1.20m~9.20m,由构造角砾岩、压碎岩或岩脉侵入充填。近东西层间破碎带:分布于勘查区南面和东面,主要见于PD260、PD220、PD180、PD450-CD3、PD410 坑道中,倾向北北西或南,倾角45°~70°,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掘进破碎带长50m~130m,厚1.2m~2.0m,局部地段>2.0m,组成破碎带岩性主要为矽卡岩、压碎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与银铅锌矿关系密切,岩石普遍有黄铁矿化、硅化。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断裂是矿区最主要的控矿断裂,是热液流动的通道,也是高品位的断裂破碎带型矿体的赋矿断裂。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内银铅锌矿体严格受断裂及寒武系中灰岩层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北北东向、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的断裂和东西向灰岩层中,矿体呈脉状、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区已发现26 个矿体,规模相对较大的有3、4-3、5-3、22-2、Ⅵ、Ⅲ、Ⅳ号矿体。

南北向断裂破碎带型矿体:以3 号银铅锌矿体为代表,分布于矿区西北部,矿体赋存于近南北走向的断裂破碎带中,受断裂控制,破碎带中破碎角砾发育,角砾成份为石英、粉砂岩及泥岩等,围岩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常见黄铁矿化、硅化,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呈脉状产出,走向和倾向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具收缩、膨胀和分叉现象,有用矿物呈透镜状或团包状,成分含量不均,矿体倾向70°~80°,倾角72°~80°,控制矿体长度约300m,厚度0.45m~1.80m,平均厚度0.97m,矿石品位:Ag(39.3~430)×10-6,平 均176×10-6,Pb(0.46~7.68)%,平均3.06%,Zn(0.34~5.32)%,平均1.11%。

3.2 矿石质量

(1)矿石的结构。常见有结晶作用形成的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自形晶粒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交代溶蚀作用形成的他形代晶结构、环边结构;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乳滴状结构。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中黄铁矿颗粒,具有完好的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外形。半自形晶粒结构:矿石中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矿物颗粒,没有结晶外形,呈不规则状。他形代晶结构:在矿石中较常见,先生成的磁黄铁矿和闪锌矿矿物颗粒被后生成的闪锌矿和方铅矿等交代溶蚀,后生成的矿物颗粒外形呈不规则状。环边结构:在矿石中,先生成的磁黄铁矿颗粒边缘被后生成的白铁矿置换;白铁矿环绕磁黄铁矿。网状结构:后生成的方铅矿沿着早期生成的闪锌矿颗粒边缘或解理呈不规则细脉交织成网状;两种矿物有弯曲溶蚀的边界。乳滴状结构:黄铜矿呈细小的乳滴状颗粒不均匀散布于闪锌矿颗粒中。

(2)矿石的构造。常见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呈星散状分布于透辉石、符山石、石英等脉石矿物中。条带状构造:在矿石中,石英、绢云母等脉石矿物与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石矿物呈带状出现,脉石矿物条带是由交代作用形成的残余矿物条带。块状构造:矿石主要由相同的金属矿物(如磁黄铁矿)组成,其含量占80%以上,粒径大致相同,彼此紧密连生,均匀致密。

4 矿床成因

4.1 矿床成因

根据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矿体产出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初步分析认为,矿区中西部的银铅锌矿体主要产于寒武系黄洞口组与泥盆系莲花山组层位的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破碎蚀变带中,属热液充填脉状矿床。本区矿床成因类型属热液充填脉状型和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与大平天山岩浆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属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一部分。

4.2 控矿因素

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体主要产于东西向寒武系灰岩夹中,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三个因素控制。

(1)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主要是层位和地层岩性对矿体赋存位置的控制。矿区内有寒武系黄洞口组和泥盆系莲花山组两个不同时代的地层;东西走向的矿体只出现在黄洞口组下段灰岩夹层中。该段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泥灰岩或钙质泥质粉砂岩。但矿化仅选择了灰岩夹层岩石。由于灰岩夹层岩石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与矿液进行交代反应,而且具有较硬而脆的物理性质,受应力作用容易破碎形成裂隙发育带便于矿液渗透。因此,灰岩夹层控制了成矿溶液在地层中的活动方向和沉淀方式。

(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控制矿体的容矿空间、形状及产状方面。矿体赋存于东西向灰岩夹层中。东西走向矿体与层状构造和褶皱构造的关系极为密切,呈似层状顺层伸展,产状随岩层产状变化,矿体本身就是褶皱构造层的组成部分。南北向断层是含矿热液上升的通道。

5 结论

(1)对断裂破碎带型矿体而言,银铅锌矿体赋存于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中,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因此,断裂构造带是本区银铅锌矿体的找矿标志。

(2)采矿遗迹(民窿、采坑)是银、铅、金矿直接找矿标志。

(3)岩性标志:灰岩、矽卡岩及矽卡岩化岩石可作为寻找银铅锌矿体的标志。

(4)围岩蚀变: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矽卡岩化等围岩蚀变组合是本区银铅锌矿体的找矿标志。

猜你喜欢
寒武矽卡岩铅锌矿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湖北寒武系第二统水井沱组宏体锥管化石新发现
某银铅锌矿下向进路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寻隐者不遇
试论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
寻隐者不遇
浅谈云南铅锌矿的基本特征及找矿前景
对涞源县南赵庄铅锌矿床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川西南地区震旦—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东天山雅满苏铁矿床矽卡岩成因和矿床成因类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