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拉克贡玛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2020-12-10 09:01宁雨鹏王志新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2期
关键词:铅锌北东铅锌矿

宁雨鹏,王志新

(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烟台 264004)

拉克贡玛矿区南侧的柯柯赛断裂为区域内的主断裂,该断裂呈北西向展布,断裂带内往往出现矽卡岩型多金属矿体,多金属矿产与构造关系也十分密切。据资料考证,区域内矿点多与柯柯赛主断裂密切相关,拉克贡玛断裂系柯柯赛断裂组的次级断裂构造,由北东向展布的多条近平行断裂组成,严格控制着矿区内铅锌银矿体的展布,以往尚未在区内发现此类由次级北东向断裂控制的规模可达中型的铅锌矿床。

1 矿区基本地质特征

1.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单一,仅见第四系地层,分布于山前沟谷和局部平缓地带。冰川堆积层(QP2gl)主要由冰川堆积砂砾石层、漂砾、砂砾石等组成。分布于矿区东南山前冲积扇区。冲洪积层(QP3alp)由冲积—洪积灰黄色砾石、碎石、砂和亚砂土等组成。分布于矿区西南部平缓阶地上。

1.2 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为区域北西—北北西向构造的次级断裂构造,在印支期岩浆岩大面积侵入形成后,后期断裂发育。该断裂组由北东向展布的6 条近平行断裂组成,分别为F1、F2、F3、F4、F5、F6(图1)。断裂组规模不大,但与成矿关系密切,断裂控制的铅锌矿体及矿化蚀变带基本与断裂平行呈北东向产出,F1、F2、F3、F4、F5、F6 分别控制着Ⅰ、Ⅱ、Ⅲ、Ⅳ、Ⅴ、Ⅵ号矿化蚀变带的产出。区内各断裂构造的特征类似,特征如下。

主断裂的标志是一绢英岩化花岗岩带,两侧围岩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带内岩石蚀变以绢英岩化蚀变为主,次为少量高岭土化、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等,另局部可见少量断层泥、构造碎裂岩等。区内地表风化剥蚀较严重,导致北东向断裂地表表现不明显,仅在矿区中部出露,在深部工程(坑探、钻探)中清晰可见。断裂具多期活动特点,以张性为主,严格控制着带内铅锌银矿体的分布,断裂多期次活动,既是导矿构造,又是破矿构造,但总体对矿体的破坏作用不大。带内铅锌矿化局部较强,圈定为铅锌矿体,其余部位表现为较弱的绢英岩化蚀变。

1.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以印支期侵入岩为主,按其成分、结构构造、侵入关系,由老至新可分为: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1.3.1 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

仅出露于矿区东部,呈岩株产出,平面上呈椭圆状。侵入时代为印支期晚三叠世,与同期、同时代、同序列的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呈脉动型侵入接触。

岩性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灰白-浅灰-灰绿色,块状构造,中细粒不等粒半自形结构,局部见碎裂结构。

1.3.2 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

出露于矿区西部、和东南部,呈岩株产出,平面上呈椭圆状。岩性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浅红-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局部发育有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等蚀变。

1.3.3 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在矿区内大面积出露,呈岩株产出。岩性为浅肉红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细粒花岗结构,局部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属挤压构造背景下的岩浆活动产物,与矿区内铅锌银矿成矿关系密切。

1.4 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内共圈定异常3 处(图1),编号为DHJ1~DHJ3:①DHJ1异常位于测区西部,形态不规则,该异常位置与所圈定的Ⅱ、Ⅲ号矿化蚀变带出露位置基本一致;②DHJ2异常位于测区中西部,形态不规则,该异常位置与所圈定的Ⅳ、Ⅴ、Ⅵ号矿化蚀变带出露位置基本一致;③DHJ3异常由DHJ3-1和DHJ3-2组成,该异常位于工区中东部和东北部,形态不规则,在该异常内暂未圈定较好的矿化蚀变带和矿体,仅在地表工作中发现了少量的矿化蚀变。

2 矿床特征

2.1 矿化蚀变带特征

根据地表槽探、深部坑探及钻探工程的揭露,采矿许可范围内共圈定7 条矿化蚀变带,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Ⅴ、Ⅵ、Ⅶ,平面上表现为一组密集平行的蚀变带群,总体呈北东向沿主断裂展布,主断裂的标志是一绢英岩化花岗岩带,蚀变带与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基本吻合。

区内地表风化剥蚀较严重,导致北东向断裂地表表现不明显,仅在矿区中部由探槽揭露露矿化蚀变带,其余部位均由深部工程揭露。带内地表岩性多为碎裂状绢英岩化花岗岩,主要蚀变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带内深部岩性多为绢英岩化花岗岩,普遍发育绢英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蚀变,见铅锌矿多呈细脉状、星点状、团块状产出,局部见黄铁矿呈星点状、浸染状分布。围岩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蚀变带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界限不明显。

2.2 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定铅锌矿体23 个,多为脉状、透镜状产出(图2),规模不一,矿体的长度一般为80m~200m,最长达667m(Ⅳ-1 矿体);单工程矿体真厚度一般1m~6m,最厚处可达22.86m(Ⅵ-1 矿体)。其中主要矿体2 个,编号为Ⅱ-1、Ⅳ-1,次要矿体2 个编号为Ⅴ-1、Ⅵ-1,其他19 个矿体为零星小矿体。

其中主要矿体Ⅱ-1 矿体平均厚度5.20m,铅平均品位12.28%,锌平均品位5.71%;

Ⅳ-1 矿体平均厚度3.22m,铅平均品位5.23%,锌平均品位3.64%。

次要矿体Ⅴ-1 矿体平均厚度2.58m,铅平均品位6.28%,锌平均品位1.17%;Ⅵ-1 矿体平均厚度9.81m,铅平均品位2.73%,锌平均品位0.75%。

2.3 矿石质量

2.3.1 矿石矿物成分

铅锌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和辉银矿,其次为黄铁矿和磁铁矿,另有少量磁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金红石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其次为绢云母和绿泥石,另有少量方解石、绿帘石、白云母、磷灰石、锆石等。

2.3.2 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中的有用组分为Pb、Zn、Ag,矿石中共生银品位一般为40×10-6~300×10-6,伴生银品位一般为0.5×10-6~40×10-6。

2.3.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为主,次为交代结构、包含结构。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

2.4 矿石类型

2.4.1 自然类型

铅锌矿矿石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锌矿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少量氧化物,矿石中铅、锌氧化率均小于10%,矿石氧化程度低,混合带不明显,因此矿区内铅锌银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矿石。

原生矿石按矿石中矿物成分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为方铅矿石、闪锌矿石、方铅闪锌矿石和辉银方铅闪锌矿石。

2.4.2 工业类型

矿石中的铅锌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矿石工业类型划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银矿石。

3 控矿因素分析

3.1 岩浆岩因素

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活动频繁,形成了区内分布广泛的中三叠世柯柯赛序列的花岗岩和晚三叠世扎麻日序列花岗岩的侵位,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同造山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侵位,区内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是最重要的赋矿岩性。

3.2 构造因素

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断裂构造多形成于铅锌银矿成矿前期,一般位于铅锌银蚀变带上盘。构造空间较大部位矿体较厚大,含矿热液以充填的方式形成致密块状矿石。

3.3 热液活动蚀变因素

成矿热液沿构造裂隙充填,致使围岩多发育较强的绢英岩化、碳酸盐化蚀变,蚀变发育部位多为矿体赋存位置,蚀变强度与矿石品位呈正相关。

4 找矿标志

4.1 直接找矿标志

地表或深部探矿工程中的方铅矿化、闪锌矿化、辉银矿化等是寻找铅锌银矿体的直接标志。

4.2 间接找矿标志

4.2.1 岩性标志

从近矿围岩来看,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是最重要的赋矿层位。岩石较破碎,蚀变发育部位可作为找矿的间接标志。

4.2.2 构造标志

北东向的断裂构造,以及构造的次级裂隙密集带是成矿的有力部位。

4.2.3 蚀变标志

与铅锌银矿化关系密切的绢英岩化、碳酸盐化蚀变是找矿的间接标志。

5 结论

(1)对拉克贡玛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是最重要的赋矿岩性;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绢英岩化、碳酸盐化蚀变发育部位多为矿体赋存位置。

(2)矿区北东向断裂构造为区域北西—北北西向构造的次级断裂构造,在区域上应存在多处类似矿区的次级断裂,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应以此作为找矿标志,加大区域找矿力度。

猜你喜欢
铅锌北东铅锌矿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算法
某银铅锌矿下向进路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浅谈云南铅锌矿的基本特征及找矿前景
我国铅锌矿床的共伴生矿综合勘查评价指标探讨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找矿模型初探
广东省溪山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乌拉特前旗刘西沟铅锌多金属矿地球物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