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核磁共振(MRI)成像分析

2020-12-10 10:28王贵章周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符合率例数结节

王贵章,周磊

(泰兴市中医院,江苏 泰兴)

0 引言

人体肝脏受损后会形成慢性肝脏疾病,持续性、长期性对肝脏功能造成破坏,从而导致肝硬化[1]。近年来肝硬化再生结节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并且该病会快速对患者肝脏功能造成破坏,病死率较高。在疾病早期确诊,并接受正规治疗,是控制肝硬化病情发展的关键步骤,可以减缓疾病对患者身体的损伤速度,避免病变转换成肝癌[2]。因此,肝硬化再生结节疾病的诊治需要从影像学诊断开始加强,探究诊断肝硬化检出率最佳的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积极接受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3]。CT检查是临床常见的影像学方式,常用于肝硬化诊断中,但近年来,有大量研究显示,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更为可靠,既能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也能清晰观察肝硬化再生结节结构情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借鉴[4]。本次研究选取3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先后采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对比检出情况和成像特征,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放射科接收的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30例,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先行CT检查,再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患者年龄40~70岁,男17例,女 13例,平均(56.46±9.78)岁,病程 1~9年,平均(5.16±0.43)年,病灶共30个,合并癌结节的病灶7个,病灶直径 0.50~2.10 cm,平均(1.05±0.24)cm。30例患者资料齐全,两种方式检查可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再生结节者;患者同意纳入研究并接受诊疗;预计生存期≥3年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患者;未签署知情书患者[5]。

1.3 检查方法

1.3.1 CT检查

先行常规CT检查,具体操作:采用西门子16多层螺旋扫描仪进行CT扫描检查,设置参数:层厚5 mm,1.5倍螺距,指导患者自然仰卧,先进行平扫。扫描范围从心脏以下部位到肝脏部位,再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增强剂采用碘海醇,以2.5~3 mL/s的速度,持续静脉注射100 mL。采集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分析[6]。

1.3.2 核磁共振检查

采用联影588磁共振成像仪,设置参数:层厚10 mm,间 距 2 mm,T1WI:TE1.5~2.4 ms,TR150~200 ms。T2WI:TE85.8~93.5 ms,TR6200~666 6 m s。F O V:40 cm×3 0 c m~4 0 c m×38 cm。具体操作:DWI序列,T1WI同反相位,T2WI冠状位及压脂,增强扫描时,注射核磁共振专用对比剂,用高压注射器以2~2.5 mL/s的速度推注15 mL钆喷酸葡铵注射液[7]。在不同时段对患者进行全面扫描,分别是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对比CT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的检出例数和诊断符合率,符合率=检出例数/总例数×100%;(2)分析30例病例资料,总结核磁共振成像的结果和特点。

1.5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MRI检查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

3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采用CT检查,检出21例,诊断符合率为70.00%,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时,检出29例,检查符合率为96.67%,误诊、漏诊例数较少,仅1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1 CT检查、MRI检查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n, %)

2.2 MRI肝硬化成像特征分析

2.2.1 肝硬化再生结节成像情况

核磁共振扫描观察到,肝硬化再生结节肝脏外形存在异常,体积缩小或不变,左右肝叶失衡,大小不一,呈不规则的波浪状、驼峰状[8]。左叶外侧和尾叶增大,右叶变小,右前叶萎缩情况更为明显。肝内以小结节为主,也可见混合大结节,小结节呈细小粒装,直径小于3 mm,大结节直径则超过3 mm。T1WI显示患者肝组织信号略高于正常指标或相等,T2WI肝组织信号较弱,肝硬化结节在肝内弥漫发布,并且大小不一,结节周围纤维间隔信号相对较高[9]。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呈低、等信号改变。

2.2.2 肝硬化合并癌结节成像情况

合并癌结节7例患者中,有多发结节型2例,巨块型1例,成像特征为弥漫分布,形状不规则或者圆形,大小不一,直径最大为8 cm。T1WI显示信号有相等、稍强和稍弱,T2WI显示信号较高,并且出现信号包膜,这是确诊关键依据。增强扫描患者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稍弱,周围纤维间隔组织信号略高[10]。合并癌结节患者治疗后,结节体积缩小,信号降低。病变程度不同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特点不同,并且存在较大差异[11]。

3 讨论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肝硬化疾病本身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影响着患者血液系统和代谢系统,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12]。该病是肝脏功能受损后逐渐转变的,病情发展严重,并且不可逆,病情恶化后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病死率较高,患病后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对于肝硬化疾病的临床诊治,最为关键的步骤便是早期诊断,而临床诊断率的提高能够保证患者及时接受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预防癌症[13]。国际胃肠病学会将肝结节分为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肿瘤结节。其中再生结节是最为常见的一类[14]。我国医学界认为,小肝癌发展过程漫长,在此过程中会经历肝硬化再生结节阶段,再生结节是早期小肝癌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对患者进行确诊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本次研究结果,30例患者经CT检查,检出21例,诊断符合率为70.00%,经核磁共振检查,检出29例,漏诊1例,检查符合率为96.66%,P<0.05。将得出的核磁共振成像特征进行总结,T1WI信号稍强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时,肝硬化再生结节处于良性阶段[15]。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肝硬化疑似伴随癌细胞风险。研究采用核磁共振较为新型的扩散加权技术(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癌结节在DWI检查中信号较强,但患者经过治疗后信号显示降低,说明病情发展得到控制,可见,DWI序列可以用于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证明,T2WI扫描信号增强,并且结节供血量上升时,肝硬化再生结节存在癌变风险。

综上可知,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诊断效果优秀,其中T2WI序列、动态增强和DWI序列应用于癌结节鉴别中的价值较高。核磁共振能够清晰地显示再生结节患者病灶,有利于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仅可以帮助辨别是否患病,还能鉴别良性与恶性,有利于小肝癌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猜你喜欢
符合率例数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