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治疗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12-10 04:47唐璐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乳腺炎哺乳期乳房

唐璐霞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广东 佛山)

0 引言

哺乳期乳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有能够触及到的肿块、结节,有肿痛感,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红肿、高热畏寒,甚至有脓肿出现[1]。传统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为抗生素用药、手法排乳,但治疗效果欠佳[2]。现为探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特在我院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接受治疗的该疾病患者60 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对其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0 例。观察组患者23~34 岁,平均年龄(29.43±1.21)岁。病程1~12d,平均病程(6.11±0.35)d;对照组患者24~35 岁,平均年龄(29.40±1.22)岁。病程1~12d,平均病程(6.28±0.36)d。本研究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主动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首次患病;(2)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增高;(3)经超声诊断确诊为该疾病。

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者;(2)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行常规理疗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对双乳进行冰敷,并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再配合手法排乳进行治疗。

行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治疗的作为观察组,先对乳房进行按摩,通过抽吸的方式将淤积的乳汁吸出,并对乳头输乳管进行扩张。再于病变的乳导管中注入生理盐水以及溶解类药物,在对患者进行穴位理疗,理疗仪型号为WH290-Ⅰ型治疗仪。治疗时应耐心逐级对电刺激波强度以及光强度进行上调,以防强度突然增加诱发不适造成电灼感出现。从第7 级开始进行电刺激,应不断问询患者感受,逐渐增大级别,以患者耐受为准。治疗时间选择40 分钟,但单侧乳腺治疗时间应在20-30 分钟内,乳导管灌注治疗后的理疗,应控制时间为每个乳房10-15 分钟。治疗时,先将红外探头对“阿是穴”进行治疗以及乳腺通透性进行治疗后,再采用LED 覆盖乳腺治疗。包括胸乡穴、鹰窗穴、灵墟穴、神封穴、步廊穴、乳根穴以及食窦穴。LED 为电脑程度控制部件,自动工作,操作人员将其按照规定位置摆放好即可。LED 电缆顺着“胃经”方向自然下垂,即“乳根穴”向下位置,LED 贴实乳腺,开始治疗,由LED 对穴位进行自动识别。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每日接受一次床边彩超检查,一旦发生出现脓肿,应及时给予置管引流或切开引流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一周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 以及C 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

根据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乳汁状态、产妇体温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定[3-4],显效:血清炎症因子降至正常参考范围内,乳汁颜色正常、分泌通畅,体温正常,乳房热痛、红肿症状显著缓解;有效:血清炎症因子显著降低,乳汁颜色正常、分泌通畅,体温正常,乳房热痛、红肿症状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经彩超检查有脓肿出现。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内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计算,采用χ2检验进行样本率的比较,用“±s”表示正态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 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效果情况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为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情况[n(%)]

2.2 对比炎症因子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 以及CRP 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 以及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炎症因子改善情况(±s,分)

表2 对比炎症因子改善情况(±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WBC(×109/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1.60±1.38 8.66±0.54 81.88±9.54 19.74±2.23观察组 30 11.61±1.39 7.45±0.48△ 82.00±9.55 11.18±0.55△t 0.028 9.127 0.049 20.413 P 0.978 0.000 0.961 0.000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喂养途径,母乳中包含了婴儿所需的抵抗力以及营养,也是提高母婴亲密度的主要方式[5-6]。但受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产褥期产妇情绪低落等多种因素影响,哺乳期乳腺炎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哺乳期乳腺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度,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7-8]。现为探究何种治疗方式可有效治疗该疾病,尽快恢复母乳喂养,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为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BC以及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传统的理疗治疗,是通过手法排乳与抗菌素联合应用,排乳过程中,如产妇乳房充盈度较高,会导致产妇出现强烈的疼痛感,且如力度未得以很好的运动,会使乳房因受到多度挤压而诱发乳房水肿发生,导致产妇的临床症状加重,进而造成乳管破裂,使脓肿出现,不利于产妇的康复[9-11]。而观察组治疗方案,是结合了疾病发生原理进行治疗。由于乳头是乳腺导管集中位置,故此处属于最狭窄的地方,是乳汁淤积发生的主要位置[12-13]。通过细探针将冲洗液送至乳管开口处,使药物能够弥散到乳管深处,提高药物作用效果,使管腔内分泌物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得以抑制,进而促进乳房包块变软,疼痛缓解。再利用电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对神经体液以及血液循环进行调节,使分泌功能得以改善,进而提高泌乳顺利度[14-15]。

综上所述,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行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乳腺炎哺乳期乳房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准妈妈 请小心呵护乳房
长着乳房的大树
哺乳期妇女应定期换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