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及院内抢救的分析

2020-12-10 04:47王振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医护人员

王振夫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 贾汪)

0 引言

在内科疾病中,冠心病十分多见,该疾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粥样硬化引发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痉挛,造成血栓的出现,导致管腔阻塞加重的情况,而引发心脏的罐装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氧、缺血或发生梗死的一种心脏疾病,该疾病都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目前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发生该疾病的人群不断趋于年轻化水平。疾病,此疾病通常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但是目前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人群已经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患的临床特点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患者在发病期间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的情况化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1]。因此,本次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及院内抢救的分析效果进行探讨,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78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78 例,本次根据数字抽选法进行平均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各39 例。实验组:男、女分别为19、20 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56、75 岁,中位年龄(63.14±2.18)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18 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54、78岁,中位年龄(65.43±2.57)岁,两组在年龄等资料方面不具有对比意义,P>0.05。

1.2 具体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接到患者急救电话后常规出诊,到达后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监测和对症处理等。实验组:给予优化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1)优化出诊:由于患者多为突然发病,发病后可能在家,也可能在室外,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有部分患者伴随其他疾病,在实施急救时容易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受到干扰。为了确保急救的有效性,积极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能力,我院专门设立了由急诊科室等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了急救小组。小组的医护人员均为院内业务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人员组成,以便争取救护时间,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判断患者所处位置及病症特点,并制定急救护理的方案。(2)出诊途中护理:在到达患者所在地前,医护人员通过进行电话通话对患者病情情况初步了解掌握,在此过程中告知家属不随意搬动患者,不盲目对患者进行施救措施,确保处于环境中空气的通畅,将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进行及时告知。(3)心理指导:由于患者多为突然发病,其本身和家属均没有心理准备,一时间可能不知所措,加重了恐惧、焦虑的情绪。故此医护人员给予耐心疏导,对其心理状态初步评估,确保其情绪和心态的稳定,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4)急救与运转: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临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补液。进一步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严密监测并记录。同时在实施护理的时候需要坚持预见性,对于患者可能突然发生的问题进行提前的预见,并做好预防工作。另外,负责运转的医护人员还需要确保具有十分准确的判断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沉着冷静,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危。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院内运转大多采用抬起窗栏,采用约束带等方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因此对于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让其选取平卧位,并使其头偏向一侧,同时在运转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一旦患者呼吸骤停,应当即刻就地抢救。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当在培训过程中,积极进行患者抢救模拟演练,对抢救的过程和条例掌握,以提升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在完成基本的急救措施后进行转运,转运途中涉及到搬运动作,应当轻柔。(5)回院护理:在回院途中,医护人员及时联系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急救相关的措施,通知打开绿色通道,以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的生命,患者到达医院后送至抢救室,医护人员帮其办理相关的住院手续,进一步进行疏导,确保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得信心,帮助患者尽早脱离危险。(6)院内抢救:患者到达抢救室后,进行妥善安置,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支持,采取多功能心电监护相关指标,并即刻将静脉通道打开,将相关的抢救物品及除颤仪等备好,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同时对其病情情况及生命体征给予严密监测,如面色情况、呼吸情况、心率、尿量等。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询问其有无冠心病等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诱因等。(7)药物治疗:即刻给予硝酸甘油,剂量为5-10mg 静脉滴注;大肠溶阿司匹林0.3g、氯比格雷300mg、阿乐20mg 口服或嚼服;瑞替普酶溶栓;吗啡镇静止痛;其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营养心肌、调节血脂、血压药物应用。患者用药后,医护人员应当对其用药后情况严密监测,对于溶栓治疗的患者,观察其皮肤粘膜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观察患者牙龈出血情况。一旦患者存在异常情况,即刻告知主治医生,并给予施救。(8)再灌注治疗时护理:询问患者发病的时间,对患者基本病情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再绝对是否采取溶栓治疗。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提升其生存的几率,并且密切配合救治护理工作,能够更早的对患者完成诊断和救治操作,并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在对其实施溶栓前及溶栓后均应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给予护理,同时对治疗后情况严密监测,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如心律失常、室颤等。根据医生嘱咐对患者进行定时抽血操作,并对其心肌酶及心梗全定量的变化情况实施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由专业且由同一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其指标包括出诊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3.0 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用卡方检验χ2,对比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出诊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出诊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出诊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指标的对比(±s)

表1 出诊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指标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出诊反应时间(min) 救治成功率(%)实验组 39 57.58±12.73 38(97.43)对照组 39 86.62±15.16 30(76.92)t/χ2 - 10.373 7.3412 P - <0.05 <0.05

3 讨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冠心病心的发生几率较高,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前区发作性绞痛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心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又以心肌梗死最为多见,通常冠心病心肌梗死为突然发病,且具有病情严重、急骤等特点,当患者发病后若急救受到延误可能危及到其生命[2]。因此,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生存的意义重大,紧急呼救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接受到急救,对于患者的预后及降低其死亡率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故积极优化急救措施,是每位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每位医护人员所关注的问题[3]。而本次对实验组在常规院前救治基础上,采用了优化院前急诊的模式,其原因在于该种急救方式更具针对性,根据患者的人实际病情情况展开急救干预,从本次实验组采用该种急救方式来看,首先对出诊的条件进行优化,充分考虑到患者发病时不同的因素,及时对患者不同病情情况进行判断[4]。其次,在出诊过程中随时与患者取的联系,告知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并给予其积极的人心理疏导,等待救治,增强其信心。再次,到达后进一步观察患者病情,给予急救后搬运回医院,在回院途中积极取得院内医护人员取得联系,打开绿色通道,进一步为患者取的救治时间。最后,患者到院后,医护人员及时帮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安排手术室,积极开展院内的急救工作,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以为治疗提供可行性依据,而对患者进行心率变化的观察则能够有效体现[5]。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监测。另外患者血压的变化也十分重要,其标志着患者休克之后的情况,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尿量进行观察,由于尿量能够反映患者身体脏器血供情况,因此医护人员还应当积极将患者的尿量进行记录。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定时检查患者的神志、皮肤的颜色、体温等[6],以最大程度的救治患者。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出诊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优化院前急诊和积极给予院内抢救,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利于缩短出诊反应的时间,同时有利于提高救治率,因此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医护人员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