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准确性为导向的康复指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0-12-10 04:47李静郭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踝关节准确性依从性

李静,郭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

0 引言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1],青壮年多见。为达到解剖复位,多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伤肢早期消肿,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的功能恢复早已取代骨折愈合成为最终目的。但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的功能锻炼动作都不到位,没有规范的锻炼流程等具体的参考标准,不清楚锻炼的具体项目、锻炼需要的持续时间、强度等。有研究表明[3]在功能锻炼中若护理、锻炼不当容易给患者造成肌肉挛缩、肌腱粘连等后果,影响关节功能,甚至造成二次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准确的术后功能锻炼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我科踝关节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准确性,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94 名踝关节骨折,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 例。观察组:男性32 例,女性15 例,平均(45.21±6.32)岁;对照组:男性28 例,女性19 例,平均(44.27±3.0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影像学X射线检查确诊为单侧踝关节骨折,有手术指征;②年龄18-65岁;③对本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上肢骨折、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双侧踝关节骨折等;②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患者;③有精神疾病病史者;④合并休克、严重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外伤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按时监测并记录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②取舒适位,下肢略高于心脏水平;③常规予以术后镇痛、观察伤口、抗感染;④向患者说明术后功能锻炼重要性,术后感觉恢复后,主动活动足趾,术后第一天进行踝背伸和跖屈、膝关节屈伸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三项活动内容,加强督导。运用床旁手把手指导、图文资料发放等方式进行床旁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标准化的功能锻炼进行干预护理,具体步骤:①成立以准确性为导向的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其中高级职称医生1 名、主管医生1 名、护士长1 名、骨科专科护士1 名、责任护士2 名,共计6 人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骨科专科护士担任副组长,由高级职称的医生和护士长组织共同的培训学习,并进行理论、操作考核;②术后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受伤程度、年龄等因素一起制定每个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计划,具体量化锻炼频率,次数,项目,强度等;③设计床旁功能锻炼记录单[4],由康复小组每天评估一次患者的功能锻炼是否准确,根据患者执行情况进行适当增减运动量,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方法;④拍摄功能锻炼的规范视频,并进行锻炼步骤的动作分解及讲解。术后第一天做踝泵运动的背屈、跖屈,每个动作运动与放松5-10 秒,每天3 次,每次15 分钟。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则以膝关节下压,绷紧大腿肌肉,运动与放松5-10 秒,频次同前。膝关节屈伸活动每天3 次、每次20 个,并强调注意事项;⑤编辑功能锻炼口令[5],便于患者记忆,一翘五趾往上勾、二压足踝绷向后、三伸膝盖大腿收、四抬下肢健肌肉、五抬臀部防压疮。⑥进行有效的多模式疼痛管理,采用按时给药、口服、静脉等用药,中度疼痛以上的患者运动前半小时予以镇痛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准确性、疼痛分值、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 SPSS 21.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见表1)

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准确性比较(见表2)

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准确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准确率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见表3)

用面部表情评估法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疼痛分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值、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消除伤肢的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6],且早期的功能锻炼对今后踝关节的全面功能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中,将功能锻炼进行标准化就非常重要,在与病人的沟通互动中,增强了病人参与意识,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护-患一体化”[7]。

通过本研究中表1、表2 可看出,对照组依从性、准确性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临床护士需要轮班制,护士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同时术后功能锻炼没有规范的宣教流程与文件,所以护士指导锻炼的方法不统一。有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在接收健康教育后会立刻遗忘 40%~80% 的信息[8],而保留下来的记忆内容也有一半是有误的。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考核、拍摄规范的视频就可以将功能锻炼的方法标准化,编制功能锻炼口令便于患者记忆,从而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准确性。在鼓励病人积极早期功能锻炼的同时,切记不能急于求成,加大锻炼量。功能锻炼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主动为主,被动为辅。当病人活动次数过多,出现伤肢疼痛剧烈、关节水肿等情况,就需要减少活动次数。频繁过度的运动并不能使病人的关节得到更好的康复,不恰当的运动,反而会加重关节的损害,延长康复期[9],因此需要把握锻炼强度。从表3 可以看出,通过面部表情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分值比对照组的低,因此患者更加愿意参与到功能锻炼中。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临床中术后患者多惧怕疼痛[10-11],导致锻炼的动作、频率、强度等都不能达标。每个患者的疼痛阈值不一,术后需要每日进行疼痛评分,根据每个患者的锻炼执行情况适当增减运动量。术后采用口服、静脉按时给药,临时肌肉注射镇痛药解救等多模式的镇痛方式,让患者在功能锻炼的时候,减轻运动痛,从而提高患者功能锻炼准确性。

骨科的康复锻炼专业性较强,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骨科专科和康复专业学习,参加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强医护沟通,实时地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共同制定和修改康复训练计划,以便更好的实施指导。

在临床中,踝关节骨折分型较多,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掌握理解程度与受伤机制、文化程度、年龄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下肢骨折的患者往往还合并其他的基础病史,因此在指导功能锻炼的时候需要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予以个性化的实施方法[12],这样才能给临床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更针对性地康复训练指导。

4 结论

本文通过准确规范的功能锻炼指导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影响初步探讨发现,通过标准化的功能锻炼方法,患者的功能锻炼准确性、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术后的护理,术后患者的疼痛与住院时间也要远远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以准确性为导向的功能锻炼方法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在骨科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踝关节准确性依从性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