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结合体外测量法对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12-10 04:47周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置管心电输液

周严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0 引言

在长期、持续接受静脉治疗的过程中,如化疗、连续输注肠外营养液,需要建立长期、可靠的中心静脉通道,可以选择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方式。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过程中,将闭合输液装置植入患者体内,成为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1]。为了保障植入输液港过程的安全性、长期稳定使用,在实施经颈内静脉植入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各项操作的精细化程度,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出现。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结合体外测量法的应用,可以更加准确进行导管尖端的定位,进而提高置管质量,为静脉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2]。本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输液港植入术的9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结合体外测量法在置管操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输液港植入术的92 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观察组中,男/女=24/22,年龄范围25~69岁,平均年龄(43.18±5.64)岁。对照组中,男/女=27/19,年龄范围23~70 岁,平均年龄(42.97±5.45)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材料与仪器

美国巴德公司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套件,血管专用超声仪,心电监护仪(深圳迈瑞 iPM10),无菌心电引导导线(两端配置鳄鱼夹)。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操作)

应用GE LOGIQ P7 超声诊断仪,在超声引导下,对于颈内静脉进行检查,评估血管的具体情况,确定穿刺点。估测导管的体表长度,测量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反折至第3 肋间隙的距离。患者取平卧位(肩下垫上软枕,头部处于低位),根据穿刺方向,将患者的头部转向对侧,清洁和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行局部浸润麻醉,根据超声引导,实施穿刺,并置入穿刺导丝。在穿刺点位置,作1cm 左右切口(横向),沿导丝置入导管鞘。退出导丝后,再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在锁骨下2 横指位置,行局部浸润麻醉,作3cm 切口(横向),进行皮下组织分离。根据输液港体大小,制作合适大小的囊袋,作皮下隧道,用导管连接注射基座,并予以固定。经过抽吸测试、渗漏检测后,在囊袋中放入注射基座,检查出血情况。止血后进行缝合,进而完成置管。

1.3.2 观察组

(1)记录体表心电图:患者平躺操作台,助手将心电监护仪3 个心电电极片分别贴于左侧锁骨下(LA)、 右侧锁骨下(RA)和左侧锁骨中线肋骨下缘(LL)体表皮肤,将心电监护仪调至Ⅱ导联,观察P 波形态。(2)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作为置管静脉血管,实施输液港植入操作。患者取平卧位,确定穿刺点,估测导管的体表长度,测量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反折至第3 肋间隙的距离。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等操作,导管置入达穿测点至右胸锁关节长度时,导管末端与肝素帽连接,插入注射器(20mL 规格,装有生理盐水),回抽注射器,根据见回血情况,确定在血管内。取下RA 导联,无菌鳄鱼夹心电连接线一端夹住针头金属处,另一端连接心电监护仪,送导管观察心电图Ⅱ导联P 波的变化,以及P 波与QRS 波的关系。当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时,P 波开始高尖,到达CAJ 时达到最高峰,进入右心房则出现负向P 波。记录P 波开始高尖时导管植入长度,如体表测量与心电定位测量一致,为导管最终长度;如体表测量较心电定位测量相差2cm 以下,以心电定位为准;如体表测量较心电定位测量相差2cm 以上,则取两者相差数据的中间值。完成上述操作后,在囊袋中放入注射基座,检查出血情况。止血后进行缝合,进而完成置管。

两组患者完成置管后,需要通过X 射线检查,确认管尖端位置是否到位,评价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

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过程中,对比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进行操作(观察组)和常规操作(对照组)对于一次性置管成功以及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到位的影响,观察组的置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于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观察[n(%)]

2.2 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置管深度

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过程中,对比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进行操作(观察组)和常规操作(对照组)过程中的操作时间与置管深度,见于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置管深度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置管深度对比(±s)

组别 操作时间(min) 置管深度(cm)观察组(n=46) 12.10±1.15 13.69±1.19对照组(n=46) 13.54±1.03 14.43±0.98 t 值 6.326 3.256 P 值 <0.05

3 讨论

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是为了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静脉通道,为长期的静脉治疗提供支持[3]。将闭合输液装置完全植入患者体内,无需反复进行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方便进行长时间、持续性的静脉治疗操作[4]。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能够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并埋植于皮下,不会外露在体外,更加隐蔽和安全[5]。输液港的长期应用过程中,感染风险相对较低,能够为长期静脉治疗提供安全、稳定的条件。置管期间,患者可以正常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输液港的日常维护也较为简单、便捷。在输液过程中,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6]。

在实施输液港植入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操作的精细化程度,精准导管置入深度,可以进一步提升置管质量,确保输液港安全稳定的使用。在输液港植入操作的过程中,一般采用超声引导的方式,进行穿刺、置管,但是对于置管深度的控制不够精准,容易出现置管后导管尖端异位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输液港的使用效果,增加静脉治疗的风险性[7]。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过程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结合体外测量,可以对置管深度进行更为精准的控制。利用腔内心电图的变化,根据特征性P 波,判断导管是否为位于上腔静脉内,并精准的进行定位,结合体外测量长度以此为参考,调整置管操作,保障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过程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结合体外测量法进行操作的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到位率为97.83%,显著高于应用常规操作的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的操作时间更短,置管深度更低。综上所述,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结合体外测量法进行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操作,可以有效保障置管操作的精准度,提高置管质量,进而保障输液港的安全、稳定使用。

猜你喜欢
置管心电输液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一流心电大数据平台的创建及发展前景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