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10 04:48周亮钟雯李颐王任红孔欣怡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急性

周亮,钟雯,李颐,王任红,孔欣怡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急性期死亡率约为30%-50%,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管腔闭塞、心肌缺血,而造成心肌细胞急性坏死[1-2]。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能够使狭窄、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有效恢复缺血心肌组织的血供、避免心肌细胞功能受损。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不利于心功能恢复,因此需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术后恢复[3-4]。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行介入治疗的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旨在探究其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 例。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AMI;年龄<80 岁;均行PCI 治疗;患者同意治疗方案并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伴有严重消化道疾病;伴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伴有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观察组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龄43-66 岁,平均年龄(48.36±3.43)岁;梗死部位:前壁21 例,下壁25 例,侧壁14 例;心功能I 级13 例,II 级19 例,III 级18 例,IV 级10 例。对照组中男39 例,女21 例;年龄42-68 岁,平均年龄(49.31±3.42)岁;梗死部位:前壁29 例,下壁18 例,侧壁13 例;心功能I 级16 例,II 级22 例,III 级15 例,IV 级7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术后指导卧床休息、定时翻身、用药指导、依据恢复情况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体位干预。桡动脉穿刺者拔出动脉鞘管,局部加压包扎,每2h 逐渐降低包扎压力,8h 后取掉压迫器,术侧肢体制动6h,制动完成后被动活动患者四肢4 次,5min/ 次;针对股动脉穿刺患者,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h,术后制动12h,按摩四肢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2 次/d,15min/ 次;指导逐级半卧法训练,平卧位时抬高上半身15°,保持该卧位2min 后抬至30°,然后保持卧位4min 后抬至45°,置患者保持该卧位30min后恢复平卧位,3 次/d。(2)活动干预。针对桡动脉穿刺者,穿刺处1 周内避免术侧上肢用力,肢体3 个月内避免提拉重物,负重<2.5kg;行股动脉部位穿刺者术后患侧制动12h,术后24-48h 对健侧下肢和双上肢各关节进行3-4 次被动活动,指导患者行腕部阻抗运动,10-15min/ 次,3 次/d,协助患者洗漱和使用床上便器;术后2-3d 床边悬吊双下肢,3-4 次/d,5-15min/次;术后4d 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肢体、关节,做屈伸运动5-10 次,4 次/d,在家属陪伴下在室内行走50-100m,1-2 次/d,并逐渐过渡到病区走廊上缓慢步行,术后6d 进行上下10 个阶梯训练,15min/ 次,2 次/d;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心慌、气短,运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活动。(3)心理干预。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使患者掌握心脏康复相关知识,认识到情绪激动、饮酒、吸烟、精神紧张与心肌梗死发作的关系,每天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30min 以上,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鼓励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给予其心理支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4)早期营养支持。指导患者术后4h饮水1000-1500mL,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充足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微量元素,控制盐摄入量在4-6g/d,禁止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后3d 和3 个月对两组进行检查,记录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2)生活质量。采用SF-36 量表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维度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2 周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为生理健康总评分和心理健康总评分两个方面,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比较

观察组术后3d 及术后3 个月LVEF 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60) 53.65±4.36 61.65±4.72 55.74±4.53 62.53±5.84观察组(n=60) 54.63±6.21 65.48±6.23 56.78±4.53 67.26±6.64 t 1.000 3.796 1.034 4.143 P 0.319 0.000 0.303 0.000

表1 两组心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比较(±s,%)

组别 LVEF 值术后3d 术后3 个月对照组(n=60) 51.82±4.51 54.23±5.61观察组(n=60) 55.45±5.36 59.87±6.24 t 4.014 5.206 P 0.000 0.000

2.2 两组SF-36 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AMI 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类型,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发病时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常伴有出汗、烦躁不安以及濒死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6]。临床常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可使堵塞的血管再通,心肌得到灌注,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患者术侧肢体需严格制动,生活需要他人协助,患者因担心预后、医疗费用等,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7-8]。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心理状态等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给予患者全面、具体的康复护理[9]。本研究予以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其干预后LVEF 值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心功能和其生活质量。张丽[10]等研究给予3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与本研究结果相类似。分析原因在于通过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和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说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消除患者顾虑,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给予早期饮食干预,保证营养摄入充足,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严密监护下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循序渐进的合理康复锻炼,注意运动方式,术后1-3d 以低强度运动为主,防止运动强度过大而加重病情,术后第4d 以中强度运动为主,避免过度运动而引起患者疲劳,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改善缺血心肌灌注,提高冠状动脉心肌运动耐量,进而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功能急性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包炎1例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