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良肢位的应用效果

2020-12-10 04:48黄伟玉龙义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偏瘫轮椅肢体

黄伟玉,龙义娣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重症监护技术的完善,脑卒中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是致残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正规的康复治疗,大约有60%的偏瘫患者能够生活自理[1]。在康复护理中,肢体功能训练是偏瘫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中良肢位摆放是肢体功能恢复的前提,为肢体功能训练提供了基础[2]。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3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总结良肢位康复护理方法,分析良肢位康复护理在偏瘫中的效果,旨在为临床研究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我 院2020年1月 至2020年5月 收 治 的535 例 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67)与实验组(n=268)。对照组男140 例,女127 例;所处年龄范围为40-72 岁,平均(56.20±3.40)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36 例,脑出血131 例;偏瘫部位:左侧134 例,右侧133 例。实验组男性142 例,女性125 例;所处年龄段为41-72 岁,平均(56.30±3.42)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35例,脑出血132 例;偏瘫部位:左侧133 例,右侧134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偏瘫部位,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皆伴有偏瘫;535 例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护理方法的不同,同意加入研究并签字;本次研究得到医院上级部门的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一般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皆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比如营养脑细胞、脱水、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待患者病情好转后,鼓励和指导患者尽早开展肢体康复训练,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做好心理疏导与安抚工作;叮嘱患者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断增强体质,从而尽早康复。

实验组则行良肢位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1)加强对患者的良肢位摆放。①仰卧位:在患者的头部垫上枕头,且头部朝向患侧,在患侧肩关节下方放上软枕头,上肢肘关节向前伸展至枕头上,然后腕关节背伸,手指向前伸展。②健侧下摆放:将患者的膝关节处于微弯曲状,伸直患者的髋关节。③健侧卧位摆放:若是患者患处为上肢,则保持患者上肢自然伸展,肩关节向前平伸,肘关节以及腕关节伸直,然后在患者的腋下放入一个枕头;若是患者的患处下肢,则保持患者的髋部略微屈伸,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被动屈伸。④轮椅坐姿:在轮椅靠背处放上一块木板,以确保患者躯干呈现伸展状,坐轮椅时尽量使患者的臀部位于轮椅坐垫后方,双上肢伸展放在轮椅前桌上或者微屈放在轮椅扶手上,然后下肢在放在轮椅踏板或地板上。(2)加强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①加强对患者的上肢训练,指导患者双手握紧,确保拇指能够最大程度向外伸展,双臂充分向前延伸。②加强对患者的下肢训练,指导患者健侧手握住床架,指导患者从下肢下方尽可能向上抬患侧,确保患肢离开床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标准参照简式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量表[4],量表总共包括17 项,分数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关系。

(2)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采用改良Berthel 指数作为评估标准[5],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3)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判断标准[6]:患者的肌力改善2 级以上则视为显效;患者的肌力改善1 级则视为有效;患者的肌力无变化则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的差异

从表1 的结果可以看出,经干预后,在Fugl-Meyer 评分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

由表2 可知,在Berthel 评分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

2.3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差异

在康复总有效率上,实验组96.27% 明显高于对照组82.40%(P<0.05),具体见表3。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的差异(±s,分)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的差异(±s,分)

组别 例数 Fugl-Meyer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268 64.11±5.23 78.92±6.38对照组 267 63.92±5.12 70.11±5.62 t 0.425 16.945 P 0.671 0.000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s,分)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s,分)

组别 例数 Berthel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268 41.22±6.34 56.83±5.62对照组 267 41.58±6.72 48.23±6.11 t 0.637 16.945 P 0.524 0.000

表3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差异[n(%)]

3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预后治疗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大约9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3 周内皆会出现瘫痪症状,也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已成为临床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据相关统计显示,每年大约有2000 万人发生脑卒中;在幸存的700 万脑卒中患者中大约有450 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症状,残疾率为75%左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7]。因此,临床加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的重要治疗环节,其通过肢体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不断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患者尽早康复[8]。良肢位是近年来新兴的康复训练方法,其主要是运用静止性的反射抑制等方法来对抗肌肉的异常运动模式,从而达到控制肌肉痉挛、出现分离运动的目的[9]。在早期康复阶段给予患者良肢位能够保护患者的患肢、关节功能与肌肉功能,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防止足内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良肢位在摆放过程中通过仰卧位、健侧下摆放、健侧卧位摆放、轮椅坐姿等体位交叉进行,能够减轻患者的疲倦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同时还能够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Fugl-Meyer 评分与Berthel 评分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良肢位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康复总有效率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患者采用良肢位康复护理的效果确切,患者更加认可与满意,对比常规康复护理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良肢位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轮椅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轮椅上的梦
肢体语言
爱的轮椅
肢体写作漫谈
轮椅上的姑娘(外三首)
漫画
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