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学习法在肩关节运动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12-10 04:48高玲莉王欣雨黄金陈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治疗学运动学肩关节

高玲莉,王欣雨,黄金,陈岩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工作的重点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1],人们对身心整体健康服务有了更多的需求,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对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数量、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运动学作为培养康复治疗师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核心在于运用力学原理研究肌肉、关节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规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的授课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但授课效果并不显著,导致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困难。寻找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提高运动学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PBL 学习作为一种以问题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已在医学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2],其优势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知识整合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本研究主要探讨采用PBL 学习法在运动学中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以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 级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2 个班共6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教学周期为3 周,每周1 次课。

对照组采用LBL 方式为主,讲授内容肩关节复合体解剖结构、运动学机制及临床常见的肩关节损伤的运动学机制分析,并发布课后作业,每次课90min。

试验组采用PBL 方式学习为主,每次课90 min。课前,学生和老师要熟悉PBL 学习流程和要求,10 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设一名学生组长,组长的选择以自荐为主,每次课要选择不同的组长。PBL 学习围绕“问题”进行,指导老师选取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例作为标准案例,每次课前发放病例资料,在第一次课上由小组成员共同阅读病例,并提炼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提出任务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再此过程中指导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并在学生凝练关键问题出现偏离病例时,给予一定的提示,使问题回归病例本身。在第一次课结束时,老师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并且同学之间要进行互评。最后要求学生课下对第一次课凝练的问题进行讨论,查阅资料等,并在第二次课上进行汇报展示。在第二次课上讨论查阅的资料并提出新的问题,在课堂结束之前,指导老师要给学生发布新的病例,学生查阅资料在第三次课上进行汇报展示。在每次课结束后,指导老师要逐个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同学之间要进行互评。

2 教学评价

2.1 成绩考核

考试内容涉及肩关节复合体的解剖、运动机制与临床常见肩关节疾病的损伤机制,满分100 分。

2.2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学习主动性、批判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统计结果:2 班学生通过3 周的学习在以上各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及有所提高。

3 统计学分析

运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4 结果

4.1 理论考试结果显示,在教学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之间基础知识水平对比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教学前后对比发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后,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比教学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教学前后对比发现,采用PBL 学习法后,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比教学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教学后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理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考试结果(±s,分)

表1 两组理论考试结果(±s,分)

注:①组内比较:对照组,P<0.05;实验组, P<0.05.②组间比较:教学前P>0.05;教学后P<0.05

组别 教学前 教学后对照组 33.77±6.13 ② 68.83±8.49 ①②试验组 34.10±6.32 81.20±7.55 ①

4.2 2 组学生对LBL 教学与PBL 学习2 种教学模式的评价显示,试验组的学生认为通过PBL 的学习,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批判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对照组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并未有所提高,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5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模式[4],在残疾发生后,人们的需求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因此对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中西医高校均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学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好本专业的基础。而运动学是一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相互融合的一门学科。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发现,授课进度推进较慢,学生对课本内容较难理解,即使在课前要求学生对已学过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理学知识的进行回顾,但在课堂上,授课教师仍需要在课堂上对涉及到的解剖、生物力学、生理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导致原本的授课内容无法完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原因主要由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前期所学基础知识薄弱,无法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预习任务虽然发布,但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差,往往不能完成预习任务,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本研究以肩关节运动学为例,探究PBL 学习法在人体运动学教学中的效果。肩关节是人体中的三轴关节,运动形式复杂,灵活性强。肩关节运动学是运动机能学中重要部分,肩关节功能障碍也是在临床康复中常见的问题,许多常见疾病均会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肩周炎等。只有熟练掌握肩关节运动学机制才能给患者制定适合的康复治疗方案。

本研究中,经过对肩关节的理论课培训,涉及肩关节的构成,运动学特征,损伤后病理变化过程,在教学前后理论考试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成绩均有提高,试验组成绩的提升更为显著。试验组学生的思辨能力明显得分优于对照组。PBL 学习,需要学生主动翻阅相关教材,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进行文献检索理论知识,把课堂当做病房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体现重在培养学生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5-6],促进学生从传统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到学习主角的主体身份转变[7-8]。同时PBL 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发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

本研究采用了学生对授课模式的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学习主动性、批判思维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其结果也体现出试验组学生普遍认为,PBL 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三方面远远高于对照组。主要原因在于,LBL 教学时,老师重在单方教授肩关节复合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导,忽略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动力不足,基础知识碎片化。PBL 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变“主导”为“引导”,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角色突破传统定位,体现出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角色。

由于各大高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时间尚短,专业课程的设置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运动学虽然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但是不同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及科目名称也不尽相同,甚至课程学时数也不一致。但是,对于该课程授课教师而言,都面临者同样的问题就是LBL 教学,教学效果较差,课堂上互动困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缺少课前预习及课后的复习等。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通过PBL 学习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团队合作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同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治疗学运动学肩关节
轿车前后悬架运动学仿真分析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龙湖
长白山之行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复合切割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研究
基于运动学特征的新型滑板对速滑蹬冰动作模拟的有效性
桃红四物汤加减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