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反馈带教在ICU 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10 04:48李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满意度考核理论

李翠

(遵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二病区,贵州 遵义)

0 引言

临床护理教育是护生由理论转向实践的关键一步。重症监护室(ICU)是危重患者集中地,患者病种、病情、护理措施均较为复杂。因此ICU 护士不仅要理论基础扎实,更要具备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何让护生在实习期间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和扎实的技能操作是ICU 护理带教需要关注的重点。目标反馈带教是基于布鲁姆教授教育理论制定的带教模式,通过制定目标、定期反馈的模式引导护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提高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1]。我病区近年来运用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开展护理带教,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重症医学二病区实习的80 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轮转批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纳入标准:实习时间4 个周/ 人;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学习依从性差,不接受教学模式者;中途终止实习者;观察组护生40 人,均为女生,年龄(22.37±0.71)岁,摸底考核成绩(72.65±4.26)分;对照组护生40 人,均为女生,年龄(22.43±0.65)岁,摸底考核成绩(73.11±4.73)分。两组护生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带教,按照实习大纲制定带教计划后实施带教。观察组采用目标反馈带教。(1)第1 周:①开展入科谈话,了解护生对带教内容和带教方式的期望、自主学习能力等情况,根据护生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带教计划;②带教老师带护生熟悉环境、设备和师生,帮助护生尽快融入科室;③宣布带教计划和学习目标,根据科室现有病人病情特点,安排护生选择讲课题目(如心衰护理、肾衰护理),要求提前查询文献资料准备课件,并预告下周讲课;④安排护生逐日记录实习记录,重点记录重要病例护理经历、以及启发和感悟。(2)第2 周:①首先安排讲课,带教老师对文献质量、课件制作、讲课质量进行讲评,总结经验和不足;②带教老师批阅护生上周实习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深化护生感悟和启示;③与护生沟通,了解上周实习目标完成情况,针对性答疑解惑,了解护生对带教情况的意见建议;④以护生讲课所用病例为基础,安排护生进一步熟悉病例情况,预告下周以小组为单位(4 人1 组)开展角色扮演。(3)第3 周:①首先组织角色扮演,4 名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医护,过程贯穿转入至转出,结束后引导护生分享体验,增进换位思考;②结合护生需求,组织专题辅导授课,重点解决前期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宣教护理查房程序;③项措施同上周;④预告下周进行护理查房,鼓励护生自主选择典型病例,做好护理查房准备。(4)第4 周:①组织护理查房,引导护生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②组织经验分享,护生分享成功和错误经历,总结经验,带教老师提炼总结;③项措施同上周;④组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对ICU 转入至转出全流程实操考核;⑤组织出科座谈,反馈护生实习期间现实表现,重点引导护生克服不足和缺点,指明改进方向。

1.3 观察指标

理论考核:从出科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组卷,在第4 周周日组织考试,总分为100 分。其中90 分及以上为优秀,70 分~89 分为良好,60 分~69 分为合格,60 分以下为不合格。

操作考核:在理论考核后组织,对呼吸机、中心静脉压测量、输液泵、心电监护操作进行逐一考核,各项操作满分均为100 分,考核由2 名高年资护士组织,取平均分为最终得分。

带教满意度:考核结束后,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评价带教满意度,问卷包括带教内容满意度、带教方法 满意度、时间安排满意度、带教老师满意度,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和很满意分别计1-5 分,总满意度为各项满意度综合后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进行分析,等级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生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u,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n(%)]

2.2 两组护生操作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生呼吸机、中心静脉压测量、输液泵、心电监护操作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操作成绩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生操作成绩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呼吸机 中心静脉压测量 心电监护 输液泵观察组 40 95.17±3.62 95.64±2.97 94.02±3.25 94.34±2.68对照组 40 91.09±3.85 93.47±4.02 89.37±3.82 91.79±3.46 t 4.883 2.764 5.864 3.685 P 0.000 0.007 0.000 0.000

2.3 两组护生带教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时间安排、带教方法、带教内容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带教满意度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生带教满意度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带教内容 带教方法 时间安排 带教老师 总满意度观察组 40 4.32±0.61 4.45±0.49 4.34±0.65 4.51±0.43 4.35±0.56对照组 40 3.87±0.74 3.93±0.83 3.68±0.79 3.49±0.85 3.71±0.62 t 2.968 3.412 4.080 6.772 4.845 P 0.004 0.001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ICU 具有病种多、病情复杂的特点,是护生迅速提升护理水平的实习基地。本科学历护生理论基础扎实,参与感强,但面对ICU 病区的复杂情况,存在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2]。传统带教模式未具体明确学习目标,带教手段笼统,加之护生主动性不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3]。

目标反馈带教模式是以护生为主体的带教模式。该种带教模式下,带教老师根据护生需求个性化制定带教计划和学习目标,增强了带教的方向感;定期了解目标完成情况并进行总结讲评,增强了护生的达标感;护生讲课、角色扮演、护理查房等多元的教学活动,让护生在实践中丰富理论;批阅实习记录、组织经验分享和体验分享,以上过程中带教老师注重引导,深化实习感悟和启示,既满足护生的学习需求,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从上述分析可见,“目标-实践-反馈”是目标反馈带教模式的核心思想。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带教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目标反馈带教的优越性。需要指出的是,在开展讲课、护理查房、角色扮演等活动带教活动时,应引导护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时间,而不是简单完成任务。有研究指出,临床护理实习应注重动手动脑,才能有效提升护理能力和素质[4]。因此,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也是目标反馈带教模式教学质量较好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对ICU 实习护生理论及操作成绩改善作用显著,教学质量确切,值得在ICU 护理带教中推广。但需要指出的是,目标反馈带教对带教老师及护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临床运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和删减教学手段,最终目的在于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生搬硬套。

猜你喜欢
满意度考核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内部考核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