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铁路工张腾:总得有后浪,奔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20-12-10 06:48张腾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21期
关键词:拉林青藏公路养路工

作文君:拉林铁路全长435公里,全线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是目前中国在建高原铁路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在那里工作的铁路工人张腾,为我们讲述了这条铁路和他们的故事。

我叫张腾,2019年9月,我来到西藏,参与到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的修建。我主要负责从下觉村到林芝市城区大约110公里铁路接触网的测量工作。

提到西藏,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都是雄伟的布达拉宫,或是美丽的纳木错。对我而言,首先想到的却是高寒缺氧的环境、脆弱的生态,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隧道。

拉林铁路50%以上的标段都是隧道。隧道内经常会有积水的情況,有的隧道内积水甚至会没过膝盖,寒冷刺骨,一泡就是五六个小时。隧道内没有光亮,黑咕隆咚的。大家都要戴着头灯,穿着反光马甲,使自己更显眼,但难免发生磕磕碰碰。还有一些长的隧道有10多公里,或是曲线隧道弯比较多,里面通风不畅,施工车辆产生的大量废气夹杂着灰尘,出了隧道,脱下口罩,发现鼻子里面都是黑色的。

我们最担心的还是感冒。有时大车在隧道内施工,小车进不去,我们只能背着很重的设备赶路,几公里跑下来,经常会大汗淋漓。隧道内外有十几摄氏度的温差,很容易感冒。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感冒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我们都特别小心。

为了覆盖更多的乡村,拉林铁路的很多车站都设立在偏远地区。那些盘山路都非常狭窄,仅够一辆车勉强通过。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到了雨季,甚至还会有落石的危险,我们不得不在附近的工地上过夜。

这条110多公里的线路,我已经跑了无数遍,而引导我走向这条道路的,是我的家人。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铁路人。1952年,我国修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时,我的爷爷就是其中一名工人。到了90年代,我的父亲也奔波在铁路上。受到他们的影响,2016年,我也成为一名铁路工人。我想,我们一家三代也算是中国电气化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的见证人与参与者。

铁路施工大多居无定所,现在很多年轻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工作状态。有时候我也在想,跑到大漠戈壁、高原冰川去吃苦、去奉献,值得吗?

可当我爬上10米高的钢柱进行作业时,虽然没过一会儿就喘得厉害,但一抬头看到那些伫立在雅鲁藏布江畔的铁路桥,那些穿行在山脉腹地的隧道,以及我们亲手架设的铁路接触网在夕阳下闪着光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想,总得有一些后浪,奔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期待着拉林铁路能够早日全线通车,结束藏东南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也期待着便捷的电气化铁路,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去更多的繁荣与安康。

(摘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社”)

【素材任意门·“天路守护神”青藏公路养路工】

1954年,慕生忠将军带领2000多名军民来到格尔木荒原,就靠着双手和钢钎、铁锹、十字镐,花费7个月零4天,用最原生态的方式终结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他因此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公路时代,青藏公路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的运输任务。66年来,一代代养路工用汗水甚至生命,坚守着这条西藏人民的“生命线”,他们夏季战洪水、冬季斗风雪,常年在恶劣的气候里抢修塌方路面,为青藏公路的安全畅通保驾护航,他们是天路的“守护神”。

【适用话题】奉献青春;建设边疆;人生选择

猜你喜欢
拉林青藏公路养路工
拉林铁路开通一年幸福歌声传唱四方
陈泉辛
拉林铁路上,幸福歌声传唱四方
藏羚羊如何安全“过公路”
川藏铁路拉林段全线47座隧道全部贯通 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青藏公路旅游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思考
陕西省“十佳养路工”潘林森
群众路线下的“两路”精神分析——基于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设的认知
国境线上一抹橘红——内蒙古边防公路优秀养路工素描
拥抱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