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

2020-12-11 15:44陈祥伟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佤族体育项目传统

陈祥伟

普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1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

1.1 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

以司岗里、木鼓房、寨心桩、牛角桩、祭祀桩等为生长土壤的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云南民族体育文化重要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受生活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历史上佤族人民依山而居,在防御民族和动物伤害、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俗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佤族特色的原始体育文化。佤族人民在历史生产活动中,在特殊的山区环境中创造了包括射弩、簸石子、叠窝窝、布隆(摔跤)、卓威达威(拔腰力)、瓜棋、牛角棋、莫海亚(鸡毛球)、布冷(陀螺)、布球、重章撒(高跷)、顶头、圆圈舞、舂米舞、木鼓舞、跺脚舞等内容丰富的体育娱乐活动,涵盖了体育竞技、儿童游戏、棋类与舞蹈四种体育活动形式。从根本上来说,佤族传统体育活动都主要以佤族大型节庆习俗为依托进行。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佤族人民生产活动和生活实践经验和智慧积累、沉淀和升华,充分反映了佤族民族地区物质文化进步与精神文明发展。

1.2 形成原因

佤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与外族的抵抗斗争,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体育文化就是其中代表。

1.2.1 生产生活实践

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主要以狩猎和农耕为主,为了生存繁衍,他们需要面对多变的气候,也需要解决频繁的灾害,相应地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生产劳动和生产手段。正是因为如此,佤族人民在长期艰苦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运动技能。面对恶劣的多山多树自然条件以及多变的气候条件,他们不得不用石头、木棍等来防范动物伤害与外族入侵以及食物猎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佤族所独有的体育文化。

1.2.2 传统节日

佤族人民有许多民俗传统节日,这也是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重要基础。一是播种节。佤族人民在农耕活动中形成了播种节,这是佤族人民播种农耕和期盼丰收祭祀的一种礼仪活动,包含着佤族人民期待丰收和身体健康的愿望。播种节活动分为寨子祭祀和家庭祭祀两种形式,祭祀活动结束后,寨子举行歌舞娱乐活动,播种节歌舞活动对佤族人民身心放松快乐和神灵祭祀提供了一种娱乐,这是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原始表现形式,是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新米节(迎新谷节)。佤族人民在新米节(佤历九月至十月)时进行祭祀稻神(稻魂),活动结束后佤族人民穿着漂亮新装、携丰富食物载歌载舞,这就是佤族人民最早的传统体育活动。三是木鼓节。“木鼓节”源于母系社会中对祖先的图腾崇拜。在每个佤族村寨都建有木鼓房,供奉着木鼓。木鼓节是佤族人民为了表达对木鼓的崇敬而举办的祭祀活动。节日当天,进行佤族舞蹈和传统体育项目表演,这是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弘扬的智慧结晶。四是春节。佤族的春节是在汉文化冲击影响下形成的,但是佤族春节与汉族春节又有许多不同之处,佤族春节期间进行家神等神灵祭祀,还会举办篮球比赛、篝火舞蹈以及打陀螺、拔河、射弩等一系列传统体育活动。佤族民俗节庆有效继承和保留了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构建佤族现代体育文化创造了条件。

2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扶持政策问题

受佤族山区环境的影响,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县城地区,对于环境劣势交通不方便的乡镇区域,地方政府难以精准发力,在开放经济趋势下其他民族体育项目容易取代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因为没有精准的目标定位,发展地域和范围相对较小、较为封闭,导致佤族传统体育文化难以大范围传播。再者,佤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经费问题。由于财政资助支持佤族地区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活动等经费有限,传统体育项目在政策、人员和物资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是部分佤族传统体育项目难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2.2 佤族体育项目传承人的问题

一方面,参与佤族传统体育项目人群流失。佤族地区本地人口数量本身较少,为了改善生活和经济状况,许多佤族青年走出佤族大山到外务工,佤族村寨中主要以老人和小孩人群为主,造成了一定的空心村问题,也使得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失去了主力人群,节假日返乡期间青年偶尔参加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以娱乐活动为主,导致他们对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佤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人才流失。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区域性和独特性,需要继承人有相应的意识和才能,但是佤族村寨多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儿童需要读书,老人手中的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形成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3 佤族传统体育项目问题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佤族人民生产活动与生活实践总结形成的智慧结晶,从农耕、防御以及娱乐活动中形成的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欣赏性,并没有为各类传统体育项目设定严谨明确的流程和规则。完整的流程和规则是继承和弘扬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支撑。但是,受历史条件和继承发展的影响,佤族许多传统体育项目规则和流程已经逐渐模糊,比赛规则、流程等主要为口头约定,这大大增加了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发展的难度。

2.4 现代多元文化问题

现代社会背景下佤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外来人口以及佤族外出务工青年带来的现代体育文化对佤族传统体育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多种文化交融和参透过程中改变了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比赛规则,佤族重大活动也渗透了许多外来运动。一方面,经济转型期间使得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共同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土壤。在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与碰撞下,佤族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无所适从,文化交流中部分传统体育文化被外来文化入侵同化,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不同程度被削弱,佤族人民传统体育文化观念淡薄淡化,继承者、教练员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另一方面,全球化竞技体育蓬勃发展严重制约着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城镇化转型期佤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着同化异化问题,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模式、内涵和属性、理论和价值体系等受到了巨大的攻击。

3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筑牢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基础

3.1.1 开展佤族传统体育活动

传统体育活动是保护、传播和传承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要以射弩、簸石子、叠窝窝、布隆、拔腰力、瓜棋、牛角棋、鸡毛球、陀螺、布球、顶头、圆圈舞、舂米舞、木鼓舞、跺脚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竞技运动项目比赛和表演项目,为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和展演提供舞台,在彰显佤族民族和谐团结、拼搏奋进与坚强勇敢等民族形象的基础上,吸引越来越多的佤族人民到体育活动中来。同时,要紧紧围绕佤族春节、播种节、新米节、木鼓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节日活动盛会,在活动中保护和传播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传统体育文化。

3.1.2 建立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基地

为了保护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佤族地区可根据自身特色和需要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基地,选拨培养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继承人,积极开办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班和教育班,加强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后代的培养,解决好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无人”的问题。再者,充分利用和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基地的作用,做好佤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内容、形式、规则等的开发和整理,建立佤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库和档案库,为保护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条件。

3.1.3 加强管理与加大投入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佤族人民、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合力保护。首先,要发挥好政府部门在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管理部门,通过政策条例制定和研究团体组织,促进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传播,为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展示平台。其次,推动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立法,用法律制度确保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合理开发。最后,多渠道、多形式集资增强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投资形式为辅,吸引企业、个体以及外商到佤族地区对传统体育事业投资,强化基础设施、场馆建设,为保护和继承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搭建平台。

3.2 合理选择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内容

3.2.1 做好体育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承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渗透融合着佤族人民不怕艰苦、顽强拼搏、任劳任怨、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等优秀品质与精神,这也是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体现的思想观念对佤族人民行为具有规范、约束和引导作用。因此,要做好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承。

3.2.2 做好佤族传统节日的传承

佤族在长期生产活动与生活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佤族春节、播种节、新米节、木鼓节等重大传统节日,在一定程度上是佤族人民生活与传统体育文化的缩影。其中,佤族春节、播种节、新米节、木鼓节祭祀活动结束后的歌舞活动对锻炼和提升佤族人民身心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传统节日是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传统节日的传承。

3.3 做好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链延伸工作

3.3.1 做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事业”工作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价值链的延伸,教育是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发挥学校教育在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结合佤族不同县域特色和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开设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开展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欣赏性等为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编写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项目活动教育读本,让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依托的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体系。同时,以学校体育课题研究团队为依托,加强佤族传统体育文化课题研究,为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注入研究智力团。另一方面,发挥社会教育在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作用。合理利用社区宣传栏、文化广场、体育广场等场所,加强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相关知识宣传,增强佤族人民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再者,促进佤族传统体育与与全民健身的结合,改造创新佤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带动全民健身运动奠定基础。

3.3.2 做好“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业”工作

以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依托,实现体育产业与佤族民族旅游业的融合,进一步发展佤族体育文化旅游业,延伸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链。一方面,挖掘开发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旅游资源。结合佤族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佤族服饰、体育用品等资源,充实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和内容,加强佤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促进佤族地区体育商品产业、体育娱乐事业等发展,提升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促进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旅游商业市场的渗透,以政府部门、社区、商业区等娱乐区为依托,建立佤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体验广场,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事业、旅游业、商业等相结合的文化产业体系。

4 结语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佤族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凝聚着佤族人民生产与生活实践经验,融合渗透了佤族人民民族语言、风俗活动、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想感情等内容,是佤族人民情感交流和和谐表达等的重要意识形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保持佤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延伸价值链、产业链和文化链。

猜你喜欢
佤族体育项目传统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佤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成语魔方
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