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的中医诊治研究

2020-12-11 18:28刘秋红
北方药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通络脏腑活血

金 超,刘秋红

(1.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 苏州 215000)

硬皮病[1]是皮肤增厚硬化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在疾病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皮肤增厚伴或不伴纤维化,其中系统性硬皮病可见伴随内脏器官比如肠道、肺、肾等病变。硬皮病往往多伴有免疫异常及微血管病变,病程较长且难以根治,需要终身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硬皮病[2]的发病率在我国结缔组织病中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复杂,是一大疑难疾病。中医方面,本无硬皮病的明确命名,古人根据其表现的病变特点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将硬皮病归为中医“痹证”“皮痹”“肌痹”等范畴。对其最早记载可追溯至《素问·痹论》:风、寒、湿邪杂合成痹,因不同时节而有不同的痹证表现,甚则牵及五脏。西医治疗硬皮病注重抗炎、免疫调节药物治疗、针对血管功能异常的治疗及抗纤维化药物的应用[1,2],通常效果不佳且副作用较明显,而中医治疗硬皮病通常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辨证施治,优势突出。现就近几年的关于治疗硬皮病的中医药诊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虽然古往今来,对于硬皮病的辨证分型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但总的来说,本虚标实是众医家普遍认可的说法,古代医家认为,痹者,血气亏虚、腠理疏,外感风、寒、湿邪气,发为痹证;若医治不及时,病久入深,脏腑故为之病,且肌肤不仁更甚。从病理来讲不外乎虚寒瘀三点,从脏腑来讲,又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现代众多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不少更深入更明确的剖析。

旷惠桃教授[3]将硬皮病归纳为中医“皮痹”范畴,认为外感风雨寒湿之邪导致疾病的发生,且机体卫外不固,逐渐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尤以肺脏受损多见,继而牵及心、脾、肾脏腑病变;久病湿浊蕴于机体久聚成痰,气血运行无力或受阻,瘀血内停,乃虚实交杂证候。在治疗上,旷惠桃教授传承中医取类比象特色治法,针对硬皮病患者所表现的皮肤增厚、硬化和萎缩等症状,取用蝉蜕、刺猬皮、白鲜皮等以皮治皮;对于阳气不足、寒象明显的患者,注重温经散寒、表里兼治,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对于因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较弱而易感邪发病的患者,补养脏腑气血是关键,切不可因标而忘本,主次分明,标本同治。李元文教授[4]认为硬皮病是由本虚——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寒凝瘀滞造成的。虽硬皮病发病多以皮毛先累及,但内在的病因不能忽视。李元文教授将疾病发展中的不同体现总结为水肿期、硬化期、萎缩期,联系其病机特点擅于从益气、温阳、化瘀、通络四大治法出发,除了常用的补气温肾扶正药物,李元文教授重视根据血瘀的严重程度,予鸡血藤、红花、莪术等化瘀强度不等的药物,且主张藤类药物在疏通经络上起了很强的主导作用,常用青风藤、雷公藤等来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秉持着相似理念的还有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5],他认为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导致本虚,寒凝血瘀是标实之因,禤老在治疗上主张分期治疗,进展期皮肤多肿胀紧绷,易捏起,色白,皮肤温度较低,病人多恶寒怕风,是因外感寒邪,气血亏损无力卫外所致,治以活血行气、祛风散寒。方用四物汤加减,药用熟地黄当归白芍黄芪川茸鹿角胶蜜麻黄鸡血藤丹参徐长卿积雪草。稳定期皮肤及皮下肌肉出现萎缩,大多患者伴脱发、血管扩张等,乃病程日久,累及肝肾,阴虚生热,治以补肝肾,清虚热,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药牡丹皮茯苓蕤仁肉益母草生地黄青蒿鸡血藤积雪草薄盖灵芝甘草。周翠英教授[6]认为要深刻认识硬皮病本虚标实本质,才能尽早预防邪气内舍于脏,治法上主张温肾健脾、疏肝宣肺、散寒祛湿通络,且提出活血化瘀乃本病贯穿始终的基本治则。针对硬皮病肾阳虚衰证候,他主张予以阳和汤加减以温补肾气;根据女性群体的高发病率现象,针对肝郁血瘀证型的患者常用逍遥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疏肝行气,活血通络;肺主皮毛,肺气可熏肤、泽毛,所以针对肺气郁闭主导的硬皮病患者,治以宣肺散瘀,常用麻黄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还有患者表现出寒痰凝滞征象的,便从散寒温化痰饮入手,散结软坚,选方牵正散加减;而根据硬皮病发展中出现的皮肤肿胀,甚则伴发热,周翠英教授辨证为湿热阻络型,治以清热解毒通络,选方四妙勇安汤。而边天羽教授对发热这一病程表现更是深入研究,辨证分为毒热证、血瘀毒热证,临床上多见于硬皮病前期病程阶段,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和硬皮病方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2 常用中药

虽各医家对于硬皮病的见解有所不同,临证之时选择的处方也不一致,但总的来说都是在繁多的中药中,根据方剂的配伍、药物的药性归经筛选对硬皮病患者有用的中药,随症加减,李远等人基于数据挖掘统计后发现治疗硬皮病最常用的五味中药分别为当归、黄芪、桂枝、红花、赤芍。杨雪圆等人调查总结发现在单用中药汤药治疗中,黄芪、桂枝、当归、甘草、熟地黄、丹参、白芍这7味药使用频次是最高的。黄芪益气固表、行气通痹,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当归补血活血、行气止痛,熟地黄滋肾阴、补精血,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药性,丹参活血养血,且中药药理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能抗纤维化,白芍柔肝止痛、养血调经。只有对药物药性作用的深入深刻认识和药物配伍的把握,才能更好地去应用于临床,发挥出药物最大的效用,体现出方剂的优势特色。

3 中药外治

钟以泽教授认为中药外敷熏洗可以发挥局部用药的优势,尤其针对局限性硬皮病,不仅是对证论治更是对症施治。常选用散寒祛湿止痛的乌头、独活,配以清热解毒活血的白鲜皮、透骨草,再加上软坚消肿的料姜石,水煎,纱布在药液中浸润,外敷于患处,非常适合硬皮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操作。赵晨曦将二乌煎熬煮,利用其热蒸汽熏蒸病变部位,待蒸汽减少,再以汤药浸湿毛巾外敷在皮肤,等到汤药温度下降,可将剩余汤药冲洗患处,大大提高了汤药利用率,做到了多种简单易行方式有效结合。

硬皮病是一类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辨证分期施治,通常从温阳通络、益气补血、化瘀止痛等方面进行选方用药,往往有较好的疗效收益,缓解病人痛苦。

猜你喜欢
通络脏腑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