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课为抓手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2020-12-11 09:19刘孝华
读写算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心理健康

刘孝华

摘 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审美的艺术、音乐更是心理的表达。每个人的心理情感表达、心理情绪状态对音乐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创建音乐课堂情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心理疏导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具体运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音乐教育;小学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031-0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美学的艺术,音乐是心理的表达。因此,每个人的心理和情感表达、心理状态对促进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室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每个学生的音乐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然后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进而达到学生能快乐地歌唱,能通过音乐舒缓自己的情绪,使学生能快乐地成长。

一、创建音乐课堂情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小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某些教学内容的场景描述或与环境匹配场景的设置、模拟和创作。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学生将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实现某种教育目的的氛围和状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好地学习音乐技巧,提高音乐素养,从而使儿童在特定教学中更快地进入音乐状态,受音乐感染,准确捕捉音乐形象并输入角色。将学生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结合起来,在音乐教学中创造音乐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例如,苏少版五年级上册《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表达:“事实上,无论母亲做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对无私的母爱都是一样的。听听歌曲里描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你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感到父母努力工作并不容易。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每个学生的基本心理状态可以有一定表现,处于叛逆期的对父母不理解、对父母发脾气、对长辈不尊重的学生在这一环节有一定情绪反应。通过这个情境,有逆反情绪的孩子看到全班所有同学都能感受父母的不易,他们也会对自己有所反思。

再比如,在学习苏少版五年级上册《学习歌》这一课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妈妈说”“爸爸说”“爷爷说”“奶奶说”“姐姐说”“哥哥说”“老师说”,最后重点演绎“我们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到最后表明决心,用歌唱的方式、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悟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学习歌》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有念唱、有合唱、更有“rap”的节奏风格,所以这首歌曲很受学生喜爱。通过这样的角色演绎能很好地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有不良学习情绪的学生也能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二、放声歌唱、疏导情绪

医生指出:大声歌唱能有一定的健身治病功能,通过歌唱能有节奏地对体内进行按摩,让血液缓慢流动。同时放声歌唱会将体内的污浊空气排出,氧气更加充足地进入大脑,使大脑更加灵活,使人身心更加愉悦,这种调节是任何运动都代替不了的。经常歌唱、喜欢唱歌的人,他们的内心会更健康。

音乐在程序记忆层次上激活了以前未经处理的创伤记忆。然后通过歌词和旋律的组合来象征这些记忆以实现治疗效果。坦率地说,人们在过去被压抑的情绪或创伤在相关音乐中被激活并升级到意识水平。然后,通过模仿唱歌或创造性的歌唱,它被可视化(视觉和音乐的组合)然后被发泄。歌唱或音乐可以让人生气或平静,甚至抑郁,其原因是歌唱者的情绪与歌曲中表达的旋律和歌词以及人类经历相呼应,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有些孩子已经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不理解,和父母闹矛盾;对教师不理解,和教师唱反调;对同学不理解,和同学发生矛盾。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就更应该对这类有心理异常的学生,通过音乐歌唱进行解压训练。比如在学习苏少版五年级上册乐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时候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歌唱,跟着钢琴进行歌唱、男女分组进行歌唱、师生接龙歌唱,最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恩心绪进行有表情的歌唱。同时,让学生都来说说自己妈妈的生日、妈妈的爱好、妈妈辛苦持家的点滴。通过每个人都“夸夸我的妈妈”的方式,让有叛逆心理的学生进行反思、感悟。在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甜甜的秘密》这首歌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仔细思考歌词中“悄悄地、把橘子放进老师的抽屉里”“老师啊,快剥开橘子,请听听我们的话语”。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对同学们付出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进行歌唱,进而释放他们的压力,保持健康的心态。再比如,在学习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理解多好》这首歌曲时,结合歌词“我们都有一些小毛病”“理解多好”让学生在歌唱中化解小矛盾,在歌唱中增进友谊。

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进行歌唱,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歌唱、呐喊的形式让学生赶走不良情绪,疏导不良心理,同时让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单独进行歌唱,单独表演,全体同学进行鼓励,让他也能感受集体的温暖,最终化解他的不良心理。

三、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在讲授音乐知识和进行相关问答时不能区别对待,更不能带有色眼镜对待学生。教师应该让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应该给心理异常的学生更多的表现参与活动的机会,进而使心理异常的学生能获得更多的自信,发现个别心绪异常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师是一节课教学的传授者,在教授歌曲等知识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并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苏少版五年级上册《故乡的恋情》的时候,虽然学生的年龄和这首音乐创作的时间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对乐曲创作的背景很陌生,再加之乐曲旋律有點难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有抵触情绪。这个时候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应该多准备点多媒体视频,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样学生能对乐曲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开始接受这首乐曲。同时在教授《故乡的恋情》这首乐曲时还应该对学生渗透爱国情感。教师预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创设游戏律动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在课堂总结时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只有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和烦躁感有积极作用。再比如,有些学生来自外地,家庭条件略落后于本地学生,在穿衣、文具用品上都有差距,使得这些外地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在学习苏少版五年级下册《好一个土娃子》这首歌曲时,让每个学生都来表演一次“土娃子”的音乐形象,尤其是“土土的土娃子,土得掉渣子”“一会一个鬼点子”。通过让学生模仿、扮演“土娃子”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能感受“土娃子”,懂得“土娃子”并不可怕,“土娃子”也有可爱的一面,“土娃子”更有他独特的一面。进而可以打消个别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自卑的心态,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变得自信,让有异样眼光的学生也能多一份包容,同时也能让班级学生更加团结,让整个班级有更好的凝聚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音乐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使音乐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通过对音乐的研究,可以减少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使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袁蓉林.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心理情感体验[J].北方音乐,2018(18).

[2]程晓静.让学生在音乐的土壤中慢慢生长.[J].美育与体育,2018(04).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