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化探析

2020-12-15 10:52于慧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优化高校措施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的充分体现。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及作用入手,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优化措施,从而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化;措施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的“隐性课程”,其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校风、弘扬正气、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优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品质和内涵迫在眉睫。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涵及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以校园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在高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1],其涵盖范围广泛,有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种类型。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的“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丰富大学校园多样化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文化品味和办学效果的充分体现。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对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办学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问题

随着国家教育、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高校对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尽管如此,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度不够,缺乏吸引力。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00后,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和热情,更青睐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而目前高校的很多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陳旧单一,重复率高,很多活动都是一年一年传承下来的,活动形式内容变动很小,甚至有的直接照搬照抄,缺乏新意。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更没有系统考虑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各种需要。

(二)泛娱乐化,缺乏主题导向性。很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类型过于娱乐化,纯艺术体育类项目过多,层次不高,缺乏思想性、知识性,主题性不强,很少有活动能和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未来发展相融合,没有起到引领学生思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有些活动为了营造氛围,甚至随意扭曲历史、恶搞名人、丑化领导等。

(三)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功利化较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单一性与学生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他们沉迷于“快餐式”生活中的网络游戏和碎片化信息,热衷于过“洋节”,反而忽略了中华传统节日,很多传统活动学生并不感兴趣。

大一新生初入校园,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大二相对比较被动,大三大四由于考研、就业、从众等原因几乎很少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除此之外,还普遍呈现学生骨干、性格外向的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而其他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的现象。有些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仅仅为了得到综合测评加分、荣誉奖励,如果没有这些,就会大大降低活动吸引力。学校为了呈现较好的活动效果,强制学生参加,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四)各类保障机制薄弱

1.忽略顶层设计。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大多都是团委老师和学生组织主要干部进行组织策划,他们往往还承担着学生管理事务、自身学业等压力,难以在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上过多的花心思、动脑筋。大多数活动缺乏整体理念,没有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2],没有对活动主题、方式、内容、对象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很多高校盲目开展一些活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重视短期效果,不顾长远影响,忽略了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使校园文化活动出现乱无头绪和放任自流的情况。

2.缺少指导教师。由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局限性,导致很多校园文化活动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娱自乐”,导致活动档次较低,活动效果不佳,学生难以得到技能提升,育人功能难以实现。

3.缺乏资金投入。有些学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资金支持较少,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数量少,资金压力大,活动场所狭小、活动设施不足,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参与量。受资金限制,有些活动经费只能通过商家赞助,活动中布满商家宣传标语,拉低了活动档次,影响了学校氛围,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4.缺少激励措施。很多学校不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没有规范的激励标准,激励因素单一,激励方式随意性较大,激励不及时,导致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性不高。

(五)品牌特色不突出。品牌是打造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标志,是一种有价值、有特色的无形资源,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虽然很多高校的活动日益多样化,但形式内容比较单一,没有根据自己的历史背景、专业设置、学科优势、办学特色和地域环境开展相应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学校特色,千篇一律,缺乏认同感和影响力。

(六)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前期宣传可以有效提高活动的参与度,活动中宣传可以增强活动的影响力,活动后宣传可以将活动进行总结和升华,因此宣传对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来说相当重要。但是很多高校不重视宣传,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范围局限,甚至很多本校学生都不知道学校举办过哪些校园文化活动。

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优化措施

优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活动档次,激发参与热情,丰富校园生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新活动理念,丰富活动形式。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当注重多样化、时代化、科技化等,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时代发展,充分考虑本校特色,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有效利用新媒体,创新活动形式。例如开展“文明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3]等与新时代紧密相关的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顺应社会需求的活动。传承下来的活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每年根据之前经验进行创新改进,让旧活动散发新生机。

(二)明确活动主题,提高活动品味。高校应当将校园文化活动与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紧密结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以道德教育为举措,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开展主题性强、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效。

(三)紧扣学生需求,激发参与热情。高校应当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等设置各种类型丰富的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和需求的活动,比如针对大一学生,多开设文体类、思想教育类活动,对于大二学生,多开设科创竞赛、社会调研类活动,大三大四则多设置考研、就业相关的活动,例如模拟招聘、简历大赛、考研讲座等。

学校可以将“参与管理”[4]引入到活动中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访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仅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更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让学生提出思路和建议,参与活动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后由老师进行审核,选择组织学生真正喜欢、需要的活动。

对于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需要强化参与者归属,让个人之间的比赛转化为团体之间的比赛,吸引观众参加,增强凝聚力。对于一些带有强制性的活动,学校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参加到活动中来,避免学生有逆反心理。

(四)强化保障机制,提升活动质量。高校应当建立规范的活动管理制度、教师指导制度、资金投入制度、活动激励制度等,完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切实保障活动稳步运行。

1.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活动管理。除了团委老师和学生组织主要干部以外,辅导員老师等其他学生工作管理者都可以成为活动策划者。部门之间、师生之间应当分工明确、相互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学生会、艺术团、学生社团组织等是学校联系学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纽带,也是各种活动的活跃者,是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与指导,加强组织内部建设,锻炼学生组织能力,让学生大胆思考、谋划、创新,真正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助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

在活动策划组织之前,先对活动主题、方式、内容、对象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设计活动。活动中加强监督和指导,活动结束后,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评价,让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及时反馈,并在新活动的设计中运用可行建议。

2.聘请指导教师,加强科学引导。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技类、创新创业实践类、艺术类等活动,应当注重专业指导教师的主导性,聘请专业教师,加强科学引导,提升活动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活动档次。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合理的经费支持是活动运行质量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当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尤其应解决好活动场地、设施等基本问题,甚至可以建立专门的活动基地,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4.制定激励标准,创新鼓励机制。高校应建立一套规范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励机制,不仅要给予物质激励,更应重视精神激励,发挥榜样效应,使活动成果与个人发展挂钩,从根本上提高活动策划者、活动主体、指导老师等人员的参与积极性。

(四)传承精品活动,打造特色品牌。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可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与凝聚力,传承学校精神,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校园文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高校应当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优良传统文化、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等确定自己的品牌定位,让品牌活动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主力军是大学生记者团,因此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校园活动宣传工作负责老师,加强对大学生记者团的指导和管理。随着时代发展,单纯文字宣传已经太过单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更具有时代特色。除了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新闻宣传之外,学校还应借助全校师生的力量,鼓励老师和学生通过微信、QQ、微博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学校活动,拓宽宣传渠道,实时发布信息。除此之外,悬挂横幅、发放活动宣传单、制作电子邀请函、拍摄活动宣传片、统一活动服装等,也能对活动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四、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对于高校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努力优化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打造出有思想、有内涵、有品位、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陶冶、引导、激励、教育当代大学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仝国斌.师范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2] 尤伟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路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3):141

[3] 王思佳.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8:35.

[4] 冯丽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6):78

作者简介:于慧,女,汉族,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猜你喜欢
优化高校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