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2-16 15:24陈红贾圆圆
中国果菜 2020年5期
关键词:片区番茄园区

陈红,贾圆圆

(山东省禹城市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站,山东禹城 251200)

禹城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近年来,禹城市把设施蔬菜作为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培植形成了20 多个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30 多处设施蔬菜生产片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产业升级和质量安全等发展趋势对设施蔬菜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文从禹城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禹城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1 禹城市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禹城市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比重逐年增加,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据统计,2019 年全市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2.67 万hm2,总产量173.6 万t。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73 万hm2左右,包括日光温室1.06 万hm2,大中拱棚0.53 万hm2,小拱棚0.14 万hm2,约占蔬菜播种总面积的64.8%,同比增长0.8%,产值约占蔬菜总产值的89.2%。

1.2 园区化发展势头强劲

蔬菜产业园区是蔬菜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2-3]。近年来,禹城市始终把设施蔬菜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的重要载体,积极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科技服务环境,推动了全市设施蔬菜园区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禹城市已形成市中办、安仁镇、伦镇、房寺镇、辛寨镇番茄、辛店镇、市中办西瓜、梁家镇大蒜、十里望镇盖韭等30 多个蔬菜生产片区,全市面积20 hm2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达45 处,建成向阳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燧禾高标准设施蔬菜园、绿亨设施蔬菜标准园、绿鑫农业科技示范园、绿通设施蔬菜园、彩虹湾设施蔬菜园等20 多个设施蔬菜园区,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1.3 科技水平逐渐提高

禹城市高度重视科技化种菜模式。近年来,禹城市围绕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的目标,结合菜果茶标准化创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基层农技推广等省市蔬菜项目的实施,引进推广了瑞星5 号、罗拉、硕丰89 番茄、新亮剑辣椒、法国皇后西芹、改良汉中韭菜等10 多个主栽蔬菜新品种,另外,还引进了富硒甜糯玉米、紫色红薯、水果黄瓜、苦苣等10 多种特色蔬菜新品种,推广应用卷帘机、PO 膜、水肥一体化以及补光灯、杀虫灯、蓝黄板、防虫网等新设施10 多种,推广熊蜂授粉、生态循环、物联网、生物防控等适用技术10 多项,全市设施蔬菜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1.4 主导产业优势凸显

禹城市设施番茄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伦镇向阳坡、燧禾,房寺镇四季收、绿亨,辛寨镇绿通、绿金,市中办蕊信、闫庄,安仁镇赵集、韩庄等20 多个设施番茄种植片区。为保证番茄产业持续发展,2018 年禹城市组织四季收、绿亨、绿通等9 家以番茄种植为主的合作社成立了玖聚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成员社之间逐步推行统一生产计划、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销售的“四统一”发展模式,目前,产销对接成效显著,冬季是番茄收获旺季,玖聚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日销售番茄达200 t,仅四季收园区就有来自上海江桥,北京八里桥、新发地,河南郑州、许昌,济南七里堡以及淄博、济阳的十多家收购商常驻园区,收获旺季每天的番茄外运量达100 t。目前,番茄作为禹城市设施蔬菜的主栽品种,占比达90%,已成为禹城市农村经济作物的主力品种,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片区发展迟缓

禹城市蔬菜园区整体数量较多,但是面积总体偏小,千亩(1 亩=667 m2)以上的蔬菜园区仅有4 个(向阳坡、燧禾、四季收、绿亨),大多数园区蔬菜面积较小;多数园区管理机制不完善,盈利运行模式尚未形成;非园区化管理的蔬菜基地多却分散,存在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 品牌优势不明显,“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存在

禹城市蔬菜销售仍以地头市场为主,价格随大众蔬菜产品市场波动,种植户为追求高收益,虽然也在不断的提升产品品质,但受投入产出比制约收效甚微,蔬菜种植仍以提高产量为最终目的,“高产才能高收益”的意识行为普遍存在;同时,“三品一标”蔬菜产品销售价格没有优势,大多数品牌产品仍走普通市场销售,“优质不优价”导致种植户有偏离优质蔬菜种植的趋势。

2.3 新设备、新技术利用率低,产业科技含量低

禹城市大棚蔬菜生产中水肥一体化、自动放风机、补光灯、杀虫灯、熊蜂授粉等新技术利用率较低。大棚灌溉以管灌、滴灌为主,施肥机等全套水肥一体化设备利用率仅有15 hm2左右,占比很小;熊蜂授粉技术仅在房寺镇绿亨、彩虹湾等园区有应用,生物菌剂使用率、平衡施肥技术利用率也仅有40%左右。

2.4 贮藏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禹城市蔬菜产业冷链物流建设缺失,蔬菜贮藏加工企业发展滞后,蔬菜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较少。由于加工能力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蔬菜生产的风险增加,收益稳定性较差。

3 禹城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融合为手段,以绿色为追求,全面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3.1 优化布局,创建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片区

产品稳定供应,产业持续发展,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片区创建必不可少。根据禹城市设施蔬菜发展现状,要制定设施蔬菜发展规划,发挥各乡镇蔬菜生产优势,突出主导品种、产业特色和发展目标,推进设施蔬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4]。要将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园区发展升级为蔬菜规模化片区,支持现有蔬菜基地连片发展,现有蔬菜园区扩成片区。重点推进向阳坡、赵庄、燧禾的蔬菜片区,房寺镇四季收、绿亨,辛寨镇绿通、绿金的番茄片区以及市中办、安仁镇的番茄片区等蔬菜片区建设,通过继续扩大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等措施,切实推进设施蔬菜优势片区发展,以保障“菜篮子”蔬菜产品稳定供应。

3.2 提质增效,实行优质产品品牌发展战略

品质农业发展要由增产导向逐步向提质导向转变,必须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培育,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好收成获得好收益。

3.2.1 强化德州市“放心菜园”建设

按照德州市“放心菜园”评选标准,从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销售等各个方面逐项完善,争取2020年梁家镇良占、房寺镇绿亨两园区成功入选德州市“放心菜园”,全市“放心菜园”达到5 家。

3.2.2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对全市蔬菜园区、基地“三品一标”认证情况进行进一步细致梳理,积极引导、鼓励有创建条件的蔬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进行“三品一标”认证,提升蔬菜产品品质,提高蔬菜品牌市场知名度。同时,通过组织举办优质农产品对接、开展品牌产品奖励等活动,提高优质品牌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种植户种植优质蔬菜的积极性。

3.2.3 创建知名品牌

实施设施蔬菜品牌化,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创出自己的品牌[5]。积极培育提升“向阳坡蔬菜”“四季收番茄”“绿亨番茄”“沙河辛西瓜”等原有品牌,做到有品牌、有商标、创品牌、引导消费、扩大市场的战略目标[6-7],积极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知名蔬菜品牌,逐步推进全产业品牌发展,为禹城市蔬菜产业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重点突出“沙河辛西瓜”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培育,建议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创建工作,通过长远细致规划,加大规范引导力度,通过资金、技术等相关措施,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规模、种植、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保护,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样板[8],切实保障地理标志农产品发挥应有的效益,且长久发挥作用。

3.3 科技引领,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蔬菜产业的生命力在于科技。要加大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力度,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助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3.3.1 强化技术培训

按照全年蔬菜技术培训计划,举办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专题培训,结合全市网格化服务园区、政策性大棚保险宣传等工作,在结构调整、汛期等关键时节,对全市蔬菜园区、基地开展现场指导,力争全年培训菜农2 000人次以上,全面提升菜农科技种菜水平。

3.3.2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结合蔬菜种植习惯,在蔬菜重点园区、基地,推广无公害和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以及栽培管理、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适用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推广力度[9]。同时,在全市设施蔬菜园区、基地推广大跨度拱圆棚“甜瓜-番茄”高效栽培模式[10],推进春提早和秋延迟栽培技术,科学安排茬口,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助农增收。

3.3.3 突出科技引领

加强同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围绕乡村振兴、园区规划、发展方向等内容开展深度合作,加速设施蔬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争取实现新技术新模式的率先应用,让蔬菜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结合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实施,选取伦镇燧禾、辛寨镇绿通等设施蔬菜面积较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园区,集中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补光灯、无土栽培等新技术、新设备,在全市范围内打造科技制高点,引导全市蔬菜产业走科技致富之路。

3.4 培育龙头,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3.4.1 培育蔬菜龙头企业

大力培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蔬菜经营主体,不断强化“六统一”服务(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逐步形成“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继续培育壮大玖聚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进联合社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推进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同时,继续加大与山东安信、上海江桥等蔬菜客商合作,切实发挥好联合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销对接,合作共赢。

3.4.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蔬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要逐步走向系列化、产业化的经营之路[11]。一方面,走出去,促进产销对接。引导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终端用户与全市蔬菜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另一方面,引进来,发展蔬菜加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创办蔬菜加工贮藏企业,开发冻干、酱菜、脱水蔬菜加工及净菜加工上市,平衡周年供应,充分发挥蔬菜产后效益,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3.4.3 鼓励引导三产融合

注重发展农业服务业,深入挖掘蔬菜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价值,坚持“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观光、生产体验、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

总之,要通过开展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片区创建、实行优质产品品牌发展战略、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综合措施,逐步推进禹城市设施蔬菜形成规模、品牌、市场优势,辐射带动全市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长期、稳定、安全供应[12]。

猜你喜欢
片区番茄园区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HOME家系列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