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航天育种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2020-12-16 18:32本刊编辑部
电脑迷 2020年8期
关键词:单果生产力航天

本刊编辑部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为了解决我国农业所需的优质农作物新品种,新兴的航天育种技术把航天科技与农业育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高新科技成果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航天育种技术获得的“卫星87—2”甜椒,单果平均重量由原来的90 g增加到170 g左右,最大单果重近500 g,其维生素C含量增加20%;“宇航二号”水稻,穗长由18 cm 增加至22 cm,每穗总粒数由80 粒增加到158 粒,每667 m2增产稻谷155 kg,粗蛋白含量由原品种的8.7%提高到12.08%……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当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科学研究从来都是一个漫长而繁复的过程,农作物育种工作更是如此。普通种子经过太空搭载后,并不会立即成为有推广价值的太空种子。太空旅行仅仅是航天育种的万里长征第一步。经过太空环境洗礼的种子回到地面后,还需要至少3至5年的筛选、淘汰、稳定化试验等程序,才能选育出优质太空种子。

航天育种还必须把产学研结合起来,科研成果只有实现了产业化,才能产生现实的社会经济效益。太空种子的生产、加工、销售及其配套技术服务既是航天育种产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航天育种目的所在。如果航天育种的成果只是束之高阁,那对我国农业发展将起不到任何作用。不管多么优良的种子,如果不是市场需要的,那就是没有价值的。这就要求航天育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的需求。

航天育种还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联合、大协作。航天育种是一个跨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努力。这里不仅需要航天专家的努力,也需要各个学科的农业专家的辛勤付出。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这就要求航天育种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在当地种植的太空种子。2006年以来,我国在航天育种领域开展的联合协作就取得了重要成就,这充分说明只有调动更多的优势力量协同作战,航天育种才能早日实现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单果生产力航天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我的航天梦
安顺市辣椒品种引种栽培及各性状相关性研究
航天梦,我的梦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逐梦航天日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