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炮制辅料蜜及其炮制品规范的思考△

2020-12-16 06:36吴萍张志国杨磊张震李瑞周逸群
中国现代中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药典辅料中药饮片

吴萍,张志国,杨磊,张震,李瑞,周逸群,4*

1.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700;2.湖南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3.湖南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传统技术传承基地,湖南 长沙 410208;4.中药成药性与制剂制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208

蜂蜜味甘平,归脾、肺、大肠经,具有补中、润肺、止痛、解毒的功效[1],《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中药蜜炙法是中药炮制法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药材经蜜炙后可以增强或增加其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药炮制辅料蜜的历史沿革及质量标准,结合蜜炙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文献研究,综合分析探讨蜜炙法及炼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药炮制辅料蜜及其炮制品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1 历史沿革

《神农本草经》首载蜂蜜,将其列为上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2],《本草图经》记载:“食蜜有两种:一种在山林木上作房,一种人家作窠槛收养之……”[3],《本草衍义》记载:“山蜜多石中或古木中,有经二三年,或一得取之,气味醇厚”[4],《本草纲目》记载:“蜜以密成,故谓之蜜”[5]。蜜炙法是中药炮制的传统方法,早在《雷公炮炙论》中就有紫菀蜜浸的记载[6],距今已有1600多年。梁代《本草经集注》记载:“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7];唐代《新修本草》记载:“先火煎掠去沫,令色微黄……随蜜精粗,遂至大稠,于丸弥佳”[8];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谓之水火炼法”[5];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秋海棠白蜜拌匀,蒸晒十次,令化为度”[9]。传统的蜜炙方法有蜜浸法、蜜蒸法、蜜煎法、酥蜜法、蜜焙法、蜜炙法等。蜜浸法是指中药饮片置于蜜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凉干后用的方法,如《雷公炮炙论》中就有“紫菀蜜浸”的记载[6]。蜜蒸法是指中药饮片直接用蜜拌蒸或经蜜水浸润后蒸炙的方法,如“洒蜜水蒸大黄”和“骨碎补,蜜拌令润……蒸一日”[6]。蜜煎法首见于《金匾要略》:“大乌头煎,以蜜二升煎取一升”[10],《肘后备急方》载有:“蜜煎升麻”[11]。酥蜜法用一定比例的酥油与蜜水混合涂抹中药饮片,置火上涂炙。如《雷公炮炙论》中“杜仲,一斤用酥一两,蜜三两合涂,火炙尽为度……”[6]。蜜焙法将中药饮片与蜜水浸泡或蒸后,经火焙干,如“五味子……以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用”[6]。蜜炙法中“炙”《说文解字》释义为:“抗火曰炙,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12]。蜜炙的古典意思是涂蜜,火烤,《肘后备急方》记载:“苏合香,……蜜涂微火炙少令变色”[11]。宋代的蜜炙开始向加蜜炒炙发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黄连“蜜拌慢火炒干”[13],明代蜜水炒开始普及,清代的古籍里蜜水炒与蜜炒出现的频率高于蜜炙,且对于“炙”的方法仅注明蜜炙,据此推测蜜炒法沿用了蜜炙这一概念。现代蜜炙法一般是指中药饮片与炼蜜置锅中共炒。蜜炙法是中药传统炮炙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2 国家炮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炮制通则】规定:“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1]。

3 地方炮制规范

笔者查询了17个地方炮制辅料蜜规范,炮制辅料蜜的制备工艺粗糙,没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见表1。为保证蜜炙品的质量,应进一步明确炮制辅料蜜的质量标准。

表1 地方标准对蜂蜜炮制要求

续表1

4 相关文献报道

笔者查询了中国知网中有关中药蜜炙法的相关文献,其中炮制辅料蜜区分炼蜜级别7篇(中蜜6篇、老蜜1篇),其余均未区分炼蜜级别(见表2)。

续表2

5 小结与讨论

5.1 蜜炙品与炮制辅料蜜的质量标准

经考证《中国药典》与地方炮制规范,目前市场上蜜炙品的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蜜炙饮片大多只是表面挂蜜,断面几乎不见蜜,也有个别厂家为追求好看的外观,直接将药材加入蜂蜜后烘烤,弃用了传统的炒炙。追其原因,相关法典对蜜炙法只有简单的“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中国药典》收载的16种蜜炙品,有药材蜜炙后的成品含量测定同生品药材(枇杷叶、麻黄、前胡、黄芪、款冬花、紫菀、罂粟壳),有的蜜炙品标准还是空白(百合、桑白皮、马兜铃、白前、旋覆花);然而,仅从炮制成品的外观性状、浸出物含量、含量测定等判断蜜炙品的优劣,根本不能合理地反映出蜜炙品是否“蜜炙透心”[52]。由表1可知,17个地方炮制规范收载了炮制辅料蜜炮制方法,然而仅湖南、浙江对炮制辅料蜜进行了嫩蜜、中蜜、老蜜分级,其他地方标准对炮制辅料蜜描述有熬炼至黄棕色、滴水成珠(安徽、广西),炼至“搭丝”(河南),熬至起“米筛花”泡状、“滴水成珠”(江苏、江西),炼至颜色稍深,黏度增强(山东),练至金黄色(贵州)。以上不规范的炮制辅料蜜表述不利于后续蜜炙品的研究,亟需完善蜜炙品与炮制辅料蜜的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

5.2 蜜炙的方法与炼蜜的分级

从中药蜜炙的相关文献分析可知,目前中药蜜炙炮制方法基本依照《中国药典》执行,少数用到了烘干法、机器法、恒温烘干法、远红外烘干法、微波干燥法、微波法、烘制法、机械化炮制法、甘草汁法、生蜜拌法。目前,相关法规规定蜜炙时用炼蜜,然而所用炼蜜标准法规没有相关规定,各地也没有统一的炼蜜标准。炼蜜时根据水分含量、密度、所达温度分“嫩蜜”“中蜜”“老蜜”三级[52](习称“炼蜜三级”)。从表2可知,其中11种中药蜜炙时用到了炼蜜而未区分嫩中老蜜。百部蜜炙时用到了老蜜、蜜、蜜液、中蜜,对叶百部用到了炼蜜和蜜液;黄芪用到了炼蜜、蜜液、中蜜、嫩蜜;南五味子、前胡、杠板归、纹党参用到了中蜜。对于表述不清楚或不规范生蜜、蜜液、蜜、炼蜜以及同一种中药蜜炙时用到了不同级别的炼蜜等都会给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困扰。张志国等[52]认为蜜炙中药时多选中蜜与老蜜(一般待炮制品色深的选中蜜,色浅的选老蜜),因其色泽较黄,有利于蜜炙品的“挂色”(即带有蜜的黄色)。蜜炙时炼蜜是否选择中蜜与老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统一的炼蜜工艺及质量标准还有待加强。

5.3 蜜炙品的名称

从《中国药典》所载16味蜜炙品中3味单列品种前缀为“炙”(炙甘草、炙黄芪、炙红芪)、13味前缀为“蜜”。张志国等[53]研究表明,炙法即包括了姜、盐、醋、酒、蜜、盐等液体辅料相关的泛指炮炙方法,而不是具指,且相关辅料制备的其他中药命名在《中国药典》正文中都是具指,如姜厚朴、盐杜仲、酒黄连、醋青皮等。《中国药典》所载16味蜜炙品辅料均是蜂蜜,然而名称不统一,故蜜炙品的命名有待规范。

综上所述,对于现今蜜炙工艺炼蜜的标准、炼蜜的用量、加沸水的用量、炮制后半成品是否需要干燥、蜜炙品的标准等还未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从炼蜜历代炮制方法,蜜炙法相关法规要求以及现代文献研究进行考证,为开展蜜炙饮片规范化研究,经典名方复方中药制剂研发,提高蜜炙饮片质量,维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猜你喜欢
药典辅料中药饮片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穿山甲药典除名
热销面料及辅料
浅谈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某三级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38号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