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0-12-16 04:35王洪洲段伦超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网格化仪器设备效益

王洪洲,张 乐,段伦超

(1. 南京工业大学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1816;2.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3.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1]。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也是高校合理配置资源、节约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手段[3],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建立已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等群体的普遍需求[4]。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5],避免闲置浪费和重复购置,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以及《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相关文件,我省也出台了《省政府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106号)等配套文件,文件中都明确要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要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部门分割、单位独占,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6]。

近几年,在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热效应”在高校范围内愈发显著。各地高校纷纷结合“管好、用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其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效益,是仪器设备管理者需要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一共性认识展开积极探索[7],推出了许多创新措施,其中强化对开放共享的效益评价工作尤为突出,各地高校对此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涌现出了多种模式的效益评价体系。南京工业大学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评价工作上升至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了“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对开放共享实行分类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激励调控。“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一方面,很好地激励了科研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科研实验技术人员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力和创新能力[8];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全面开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9]。“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不仅对学校提升开放共享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而且对在省属高校范围内进一步深化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评价体系的现实状况

自 2014年国务院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提出具体实施意见,要求管理单位在满足科研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以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得以不断深入开展。2019年,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分为运行使用情况、共享服务成效、组织管理情况等方面,同时对一级指标又进行了细化,指导高校院所开展自评及国家考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政策的制定、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国家及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有序运行,各类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得以进一步明确,提高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管理水平,激发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对科技创新服务和支持作用,提升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但是,开放共享工作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不足以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对于发挥“保驾护航”作用的效益评价体系,国家层面并未出台统一规范的政策性制度,地方政府尚未发布具体明确的指导性文件。省属高校与部属高校相比,在思想认识、资金、人才队伍、管理水平、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绩效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0]。省属高校普遍对开放共享效益评价工作缺乏理性认识,普遍对开展分类评价的重要性、全面性以及激励调控的必要性、深入性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在设计、量化效益评价指标时,存在着系统性、科学性不足以及激励调控力度不足等共性问题。开放共享效益评价体系的不足,将影响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进展整体层面的提升,不利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深入、细致、务实地开展。这应引起政策制定者和开放共享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及时弥补缺失,补齐短板,以保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发展。

2 影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评价效果作用的主要因素

开放共享效益评价体系对保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由于参与群体对效益评价重要性的认知度,管理单位对分类评价必要性的认同感以及使用机组对激励调控合理性的认可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效益评价应有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2.1 参与群体对效益评价重要性的认知度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11]。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也是一项整体性、全局性特点比较显著的工作,离不开政策制定者和具体执行者的共同参与,如果仅仅依靠行政干预,开放共享的效果是无法保障的。效益评价对深入开展开放共享有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是全面提升开放共享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开放共享目标的有力保障。

参与群体要进一步提升对开放共享效益评价工作的认识高度,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对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与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等教学科研指标进行同等评价或考核;要重视并通过量化考核指标,认定考核等级来进一步增强参与群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重视并通过明确激励政策,强化调控力度进一步增强参与群体的获得感和存在感。

2.2 管理单位对分类评价必要性的认同感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不同时期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对开放共享进行分类评价有一定的必要性,管理单位对此应提高重视程度。对开放共享实施分类评价,有助于提高其使用效益,避免闲置浪费,有助于提升管理单位对开放共享的认同感,对于激发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对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管理单位在实施分类评价时,要依据有关规定设定额定使用机时,要及时掌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承担及完成教学科研项目的情况。科研为主型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达到额定机时的前提下,对于承担科研任务的,以信息公示的方式进行开放共享管理,重点评价其科研成果产出情况,对于已完成科研任务的,以对外开放的方式进行开放共享管理,重点评价其对外开放情况。教学为主型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以兼顾信息公示和对外开放的方式进行开放共享管理,重点评价其人才培养成效。

2.3 使用机组对激励调控合理性的认可度

科学合理的激励调控机制是效益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构建与使用机组切身利益相关的激励调控机制对于调动积极性,实现效益评价目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使用机组对激励调控机制的认可度,要通过在激励层面和调控层面的合理设计来实现。对于激励层面,主要通过增加绩效奖励、实施消耗补偿、扩大维修支付、追加共享补助、优先表彰奖励等方式予以激励;对于调控层面,主要通过暂缓申购审批,限制项目申报,缩减经费拨付,调配资源配置,延迟职称评定等方式予以约束。同时,对于瞒报、错报机时以及限期整改后未有明显改善的机组人员,要通过年终绩效考核等手段予以约束。

3 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评价的有效举措

科学、有效的效益评价体系应基于开放共享平台的实时数据,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进行全面的分类评价和必要的激励调控。南京工业大学构建的“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环环相扣,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按照三种属性实施分类评价管理、两种方式进行开放共享管理的做法,实现了开放共享平台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全面覆盖和分类评价;采用的横向、纵向效益评价指标充分保障了分类评价和激励调控的有效实施。

3.1 应收尽收,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现全覆盖管理

实现开放共享平台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全覆盖,是做好效益评价的基础。南京工业大学依据使用领域、承担任务以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按照“专用专管”“通用专管”和“通用共享”三种属性进行分类管理(表 1)的做法,有效保障了“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的全面性。

表1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属性分类

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施分类开放共享管理,是做好效益评价工作的前提。南京工业大学首次提出信息公示和对外开放的共享管理方式(见表2),丰富了开放共享管理工作的内涵建设,保障了开放共享分类评价的顺利实施。“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实行的分类管理和分类开放模式,对于增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深入性,提升开放共享效益评价的覆盖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表2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方式

3.2 应评尽评,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行全方位评价

在“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中,面向管理单位开展横向效益评价,面向使用机组开展纵向效益评价,按照应评尽评的原则,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现全方位评价。

对管理单位进行效益评价的8项横向效益指标的权重和考核点主要包含了评价管理单位共享平台使用、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维护水平等指标(见表3)。

表3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横向效益评价指标权重和考核点

对使用机组进行效益评价的8项纵向指标、权重和考核点主要包含了评价使用机组开放共享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成果产出和贡献水平等指标(见表4)。

3.3 奖罚并重,对开放共享工作进行激励调控

在“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中,考核和激励,两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12]。科学、合理地制定分配方案,是平台长期、稳定、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13],也是效益评价的重要环节。为增加激励调控的刚性和力度,南京工业大学通过设立开放共享基金,对开放共享收入进行统一收支管理,未进行效益评价的,不得使用开放共享基金,按照学校开放共享基金使用办法规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测试收入的45%用于维护维修、耗材支出,25%用于服务业绩奖补。

表4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纵向效益评价指标、权重和考核点

学校对效益评价考核等级在良好及以上的管理单位和使用机组,通过工作量补贴、绩效奖补、资源调配和项目申报,经费使用、优秀评选、年终考评等方式予以激励和调控(见表5)。

表5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效益评价等级及激励调控措施

续表5

在以上具体措施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激发使用机组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增强激励的显示度,南京工业大学对效益评价考核取得良好及以上等级的使用机组,按照以下标准予以机时奖励补贴:年度有效运行机时高于1200 h的,超出部分按照5元/h的标准予以额外奖励补贴;高于1600 h的,超出部分按照10元/h的标准予以额外奖励补贴。

4 结语

“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对激发使用机组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产出、解决社会科研创新需求、避免资源闲置浪费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网格化”效益评价体系能更好地保障共享平台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全面覆盖,能更有效地实施分类评价和激励调控,对丰富开放共享效益评价体系的内涵,深入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开展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网格化仪器设备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实践探索——以山东东营为例谈“网格化”环境监管开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