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情绪调节与情绪归因相关研究

2020-12-16 02:56郭正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8期
关键词:情绪高职

郭正梅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随着一系列学生自残事件的发生,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只局限在教育领域,更上升到了社会性问题方面。在高职教育阶段,我们同样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建设。情绪是心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就从情绪调节和情绪归因这个角度出发來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高职;情绪;情绪归因

引言:

在个体毕生发展的历程中,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步入高职阶段,仍然没有走出心理危险区,我们依旧需要关注和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其中情绪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归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教育方面,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许多高职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不会深入对情绪调节和情绪归因进行研究。所以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着许多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尝试从这个角度来进行阐释和研究。

一、情绪的概述

情绪(emotion)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首先,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都有基本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有不同层次的自我需要,而情绪的产生就是源自于认知和需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和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的情绪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要从一个更高的角度认识情绪。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在高职阶段学生会有哪些情绪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爆发性和冲动性。在高职阶段,学生往往情绪更为冲动,主要是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是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同时又缺少一定的心理自控能力,这就导致了一种认知发展和能力不足的矛盾。第二,具有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不稳定性就是指高职学生的情绪变化非常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另一方面还具有两极性,也就是情绪容易走极端。

情绪的含义和高职学生情绪的特点,为我们进行高职阶段学生情绪调节和归因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撑。

二、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进行情绪调节

首先我们还需要知道怎样判断一个学生的情绪是健康的,主要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来判断。

第一,这个学生要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反应。第二,并且学生还要可以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度的反应,不会过激也不至于基本无反应。第三,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转移情绪能力,要能够在正常的时间内从某种特别的情绪中抽离出来,而不是长时间的沉浸其中。最后,学生还应该具备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情绪,所以从这四个判断标准,我们在进行程序调节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帮助学生觉察自己的情绪

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及情绪的变化,是学生进行情绪自我调节的第一步,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比如,了解学生的基本性格特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并积极引导学生来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反思。

(二)教给学生合适的情绪宣泄方法

情绪是人体的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机制反应,情绪有好有坏因而对人产生的影响也是有好有坏的,面对一些不良情绪,必须要帮助学生合理的宣泄出去。首先作为简单的情绪宣泄方法就是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倾诉自我的心声,然后教师再加以疏导。其次,比较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从注意转移这个角度来考虑,教师就可以分配给学生一些较为轻松但又能给予学生一定有成就感的任务,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从这种情绪中抽离出来,投身到事情中去来慢慢的消解不良情绪。

三、高职学生情绪归因

情绪归因是情绪的一个非常重要要的研究方面,通过对大学生一般情绪归因的研究,可以反映出个体对情感认识能力的水平和特征,而情感的认识能力会影响个体移情性情绪体验,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从实践意义上来讲,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下,大学生要寻求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情绪归因研究揭示了个体对自己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的原因的推断,反过来说,我们就可以通过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能经常使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哪些因素能经常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这就为个体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健康的心理状况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对于当前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高职学生情绪归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导致各种情绪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忽视了自身的生理机制是产生情绪的一个基本物质基础。所以,在高职情绪归因的下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身体、生理机制对于情绪产生了一个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心理方面的困惑或问题,作为一名引导者,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而提升高职学生的情绪控制和归因能力。

参考文献:

[1]伯格,人格心理学[M],2000.

[2]朱跌华,张栽福,邵海燕,et al.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风格、认知态度个性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6,15(12):1109-1111.

[3]胡平,关瑜. 依恋行为与情绪反应和社会归因的相关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004):45-49.

[4]陈凤梅. 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5]潘发达.大学生情绪归因研究,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

[6]卢家楣. 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发[J ] . 教育研究,1995(1).

猜你喜欢
情绪高职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情绪认同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