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提升,让练习以结构的方式生长

2020-12-17 05:02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平冈校区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1期
关键词:题组定式正方体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平冈校区 张 彦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一个“新”字,对教师和学生如何展开总复习阶段的练习提出了要求。练习课,不是流于形式的“走马观花”,不是枯燥乏味的“炒冷饭”,更不是简单粗暴的“以考代练”,练习课要练得高效,爬一棵树看见一片树林;练习课要练得生动,自主探究反思得益。基于对这个“新”字的理解和追求,笔者尝试联系沟通知识,在结构的视野下设计组织练习,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形成思维导图,展开“基础练习”

我们往往会误认为基础练习等同于简单练习,学生基本会了,老师就在课堂上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实细细想来,基础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更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让基础练习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回顾和梳理知识,发挥思维导图形象直观、有结构的优势,把不可见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围绕“思维导图”中呈现的知识及其结构展开基础练习,把零散知识“纵成线”“横成片”,形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的过程。比如设计表格,“比一比射线、直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通过练习,回顾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并将它们横向比较,从结构的视角联系和沟通了这三种线。

基础练习可以按照思维导图梳理的内容,围绕一块块主题来有序进行,这样做有利于师生针对一类知识“同织一张网”,不仅做到查漏补缺,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初步建构体系。

二、聚焦多维比较,展开“题组练习”

在复习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混淆不清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反复讲,为什么正确率还是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呢?如果教师能改变孤立式、碎片化的练习方式,而是站在结构的视角上,设计题组辨析,凸显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效果会不会好很多?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怎样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计算解决问题呢?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如果运算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口算,如果不需要算出精确的结果可以估算,如果要求结果精确,运算要求又比较高,适合笔算,甚至用计算器算。题组的设计很好地将口算、估算、计算和用计算器算的不同需求凸显出来,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怎样运算最合理、最有意义”。

三、突破思维定式,展开“变式练习”

对于知识点中出现的重点、难点,老师们总喜欢经常讲、反复讲,但如果只讲题不变题,学生一旦形成思维定式,反而会为学生的认知设置了人为障碍,所以我们要有“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意识,将旧题进行延伸联想,打破固有思维,突出练习的灵活性和发展性,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比如“正方体的表面积变化”,被挖去的小正方体在面的位置,还可以在棱的位置、在顶点的位置,分别会引起怎样的表面积变化呢?又比如行程问题中,相向而行变为同向而行,情况会怎样?再比如立体几何中,“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圆柱”想到“将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举一反三,其实和题组接近,也是为了更好地对比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正确地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在这里,资源的收集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如果一个学生能针对自己的错误找到做错原因,还能将它“变一变”,把形似神非的知识沟通联想,那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收获。

四、启迪质疑创新,展开“灵活练习”

复习课的练习不等同于新授课的练习,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还要关注知识的“高度”“宽度”,以思想方法统领,彰显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启迪学生在质疑中创新,以结构化的建构提升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力。比如分数问题可以以“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质疑思考:你满意这样的方法吗?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更喜欢哪种呢?为什么?将分数关系转化为比的关系,将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融会贯通,创新解答方法,优化解题思路,应用已建立的数量关系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转化”是练习中更上位的思想,能将零散的知识方法串成结构体系,也能将方法结构化。

练习的最高境界是能跳出单一的知识点和方法,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整体把握,形成知识、方法上的相互印证、前后勾连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这应该就是我们让练习以结构的方式生长的探索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题组定式正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给正方体涂色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多少个小正方体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拼正方体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汉语里定式句和非定式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