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工具 构建智慧数学课堂

2020-12-17 05:46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山前小学许雅惠
小学时代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方格小球工具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山前小学 许雅惠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使用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强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以创新的角度去开发教学工作,为学生构建一个智慧数学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

就数学工具而言,在使用中便于操作,并且具有直观的形象,而这也是高度契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让学生动起来,在动手操作中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有利于锤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工具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利器。因此,在使用数学工具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能力仍然处在比较弱的阶段,如果教师单纯地教学,学生可能会在学习中出现困难。因此,应用数学工具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利用数学工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1.灵活使用数学工具,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来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但由于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内容也比较抽象,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方法来教学就可能会使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倦怠心理,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灵活使用数学工具,通过演示和亲自实践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重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三个小木棒拼成一个三角形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此时,学生们的动手兴趣就被激发出来,跃跃欲试。那么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发放不同长度的小木棒,让学生亲自动手试着摆一摆、拼一拼,再通过思考来总结出内在的规律。由此可见,教师通过灵活使用数学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来体会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进一步让学生养成一个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进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2.合理使用数学工具,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虽然已经经过合理的编排,但在数学知识当中,仍然有许多的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这对于刚刚接触数学并处在思维发展初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是存在比较大的困难的,因而很多学生都是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当中。如果教师能够深入理解教材,然后合理地使用数学工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虽然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理解,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仍然是学习的难点之一,因而教师就可以使用方格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两个带有方格图的长方形,即横边每行(2+4)个方格,纵边有3 行,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应该如何计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此时,学生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2×3 和4×3。接下来,教师可以将这两个长方形拼接在一起,再让学生数方格计算面积,可以得出拼接长方形的面积为(2+4)×3。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进行引导:“同学们,通过数方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此时,有的学生就会发现(2+4)×3=2×3+4×3。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数学工具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本质。

3.科学使用数学工具,锤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其重要价值,通过科学地使用数学工具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不断地探索来发展数学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副三角板。学生对于这两块三角板并不陌生,对于每个三角板各个角的角度也比较熟悉,但对于拼起来的角度可能并不够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拼一拼的活动,并且可以组织一场比赛,看看谁拼出来的角度最多,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最后评选出拼角小达人。由此可见,教师通过科学地使用数学工具,引导学生从规律中找到问题,进行正确的猜想和实践验证,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当中,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

4.巧妙使用数学工具,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并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大部分都属于启蒙性的,为了能够便于小学生的理解,在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当中穿插了许多的例题,这些例题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蕴含着大部分的数学知识,能够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使用数学工具向学生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激活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若干个黄色、白色和红色的小球,然后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条件往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放入小球,如一定会摸到红色的小球;摸到白色小球的可能性比较大;摸到黄色小球的可能性比较小……在不断变化的条件当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考来调整自己应该放入小球的颜色和数量。由此可见,巧妙地使用数学工具,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样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数学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够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的教学也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方格小球工具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玩转方格
分方格
准备工具:步骤:
分方格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