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小学数学成效

2020-12-17 05:46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光荣小学季长亮
小学时代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优化素养小学生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光荣小学 季长亮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科学渗透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撑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主要在于基本知识、解题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积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针对学生性格、能力和水平等不同因素,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凸显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小学生积极探究和深入思维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直接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理念进行优化设计,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科学引导、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更新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摆正师生教学地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起着引导功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摆正师生地位是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从科学文化水平、数学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不拘泥于课堂模式的限制,强化教师综合素养,从而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学活动旨在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慧,构建一个高效学习的课堂氛围是优化教学的核心步骤,结合数学教材进行设计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提升小学生认同感的前提。在新课程下,生本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并成为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立足点,即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相应地扮演辅助、引导与点拨学生自主学习的“幕后”角色。因此,在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力求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确保教学中师生“角色”结构与地位的合理性。

例如,新知导入时,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指导,优化课堂结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强化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从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动性出发,灵活地运用一些启思性、引导式教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在“圆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感知进行指导,具体教学活动如下。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圆形物体,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先请同学们思考圆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怎么应用?”揭题式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兴趣大大提升,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教学条件。同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也需要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灵活设计不同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投身课堂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师作为学生自学的引导者,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正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使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课堂教学,具体需要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从激活小学生主观学习意识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

例如,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如习题:一头健壮的牛吃牧草可以吃一个月,两头牛可以吃半个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三头牛可以吃多少天呢?教师问题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思考环节中可以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牧草数量设为单位1,一头牛三十天吃三十份,那么两头牛十五天吃了三十份,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学生思维的深入,课堂教学引导作用被激发出来,有效激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设计启发性问题期间,要尽可能增强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启发性、趣味性与开放性,保证不同小学生都可以有适合自己数学学习水平的问题,最终才能利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来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联系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发挥了教学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思维能力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多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优化教学手段,合理利用辅助性教学工具,展示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课堂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充满生机的课堂结构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学科自信心的构建,发展积极的评价机制意义重大。

例如,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动手,通过“摸一摸”“量一量”和“想一想”等多种活动,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提升数学感受力。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优化教学,进行实验体验活动,准备两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引导学生动手。问题设置:“如何进行裁剪才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具有相同面积的图形,请同学们经过思考和简单讨论进行裁剪,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思维强化是小学数学课堂优化的直接体现。此外,也可以将思维导图、概念图、数形结合等一些侧重思维能力发展的数学思想与工具传授给小学生,让他们在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或函数图像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四、加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一堂有效的课堂首先需要确保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具体包括课堂知识导入、课中授课、课后反思与总结几个关键环节,缺一不可。否则,如果没有做好课堂教学中的某一教学环节工作,那么均会对最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完毕后,为了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也要注意及时加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确保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同时,完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

例如,在数学课堂知识讲解完毕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确保可以及时发现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问题,并辅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种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同样可以使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课堂教学方案应用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之处。无论采取何种教学评价方式,数学教师都要做好自身的终结性评价工作,具体就是通过运用赏识性教育思想,强化激励性评价,有效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以此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密组织教学活动,构建一个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拉近师生关系,结合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和实践应用,只有真正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趣味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优化素养小学生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