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2020-12-17 15:46河南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备份中心
营销界 2020年46期
关键词: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河南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备份中心 沈 喜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党从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层面提出的重要的改革与发展战略决策。自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均步入了快车道,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为了有效落实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机制的完善与改革的深入,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事业单位的改革,提出相应的研究与理性的分析。

一、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做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有效落实政府转变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符合当前的国情,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必须要能够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与保障职能。为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强化深入改革,以此促进最终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种人才的重要集聚之地,是增强中国综合实力的重要领域,也可以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重要阵地。因此,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于促进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促进长远发展的意义。

(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改革深水区,所面临的全球局势具有不确定影响因素,处在机遇挑战并存、发展矛盾凸显的当下,有效强化事业单位职能的深化与改革,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均是良好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对于有效解决中国当前区域间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具有保障和引导作用。

二、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设置需要优化

我国事业单位最明显的特征是行政化管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思想正在由政府主办并主管逐步转变为政事分开,但是由于配套的管理法规与管理制度不健全,依旧造成了在管理层面上存在各自为政、自我封闭的情况。因此,不少事业单位虽然分属于不同层级的政府或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但依旧存在着必要的沟通与联系。由此必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管理的交叉,这对于当前事业单位在管理职能明晰化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功能定位需要明确

由于当前我国政府对于事业单位通常充当着经营者、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多重角色。所以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成为一种附属关系,必然造成了政事一体化的实际现状。由于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体制倾向于行政化比较明显,所以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必然类似于向行政单位机关的管理延伸一样,在政企分开与事企分开的角色中工作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明确细化。

(三)机构人员需要精简

精简机构、优化职能,是我国事业单位多年来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但实际的工作中,机构精简更多倾向于“板凳拉长”,人员并未得到相应的减少,所以实际工作效能和效率提升并非十分明显。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具体的工作成效于远期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人事制度需要改革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竞争意识不够凸显,薪酬水平相对平稳,所以很难充分激发事业单位员工的进取心与责任心。由此导致了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退、人浮于事等比较常见的管理现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专业人才或高精尖人才不愿在体制内发展,多数人才想到企业单位去发展。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缺乏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三、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

事业单位中有些单位以服务或技术开发类、设计类为主营业务内容。对于上述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通过转变单位性质将其转为企业进入市场,由此构建新型的产权关系或企业制度,以此将其转化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使其面向市场经济,通过自身的优势或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或需求。

(二)适应市场竞争的规律需求

对于事业单位中以中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或者鉴证类单位,建议将其与主管部门脱钩或改制。例如,将相应的审计、律师、资产评估等院所进行改制,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彻底脱钩,以此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独立客观与公平公正的职业需求,从而有效激发市场竞争的活力。

(三)注重业务相近部门的整合

对于一些业务相近的事业单位,根据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必要推进其资源重组或单位整合,以此来优化当前的资源分配,有效降低财政支出。例如,当前的广播台、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融媒体中心,以此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传媒一体化、全方位发展的必然需求。

(四)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必须要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其基本原则应该是,制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管理体制。引入充分竞争机制,促进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管理制度,以此保证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提升。例如,对于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可以采用聘用制,按照企业市场情况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而不必拘泥于按照事业单位固有的薪酬待遇水平进行管理。

(五)构建要素优化的市场机会

为了打破市场增长与平衡的困局,必须要让要素的价格能够反映其稀缺性,并且打破空间限制使其流通。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关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科技核心领域和新基建基层建设为重要导向。另一方面,必须要注重双循环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战略资源安全、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引导与服务功能。

(六)探索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

为了充分实现事业单位的自我管理与自主发展目标。事业单位必须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探索适宜的用人机制。基于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可以参照企业用人管理制度,探索相应的全员聘用管理制度,打通人员进出的通道。通过聘用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用人单位对人员按照生产要素的不同进行分配,以此实现工资、奖金等薪酬制度的多样化与自主灵活性。

(七)全面实行职能追究问责制

为了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力度,有效保障权力运行受到广泛的监督,有必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实现对公职人员职能的运行监督与追责。一方面,要加大行政决策公示、公开制度的执行力度,将依申请公开范围更多地扩大至主动公开。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力量,促进事业单位的职能问责制,保障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估中的社会问责体现出社会监督的作用,确实将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体现在具体的社会发展相应工作之中。

(八)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深入改革,可以探索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当前企业中的董事会及管理层、管委会等不同特点,结合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形式,促进其决策执行以及监督机制的有效落地。可以建立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实现管理者、员工以及服务对象三方利益的有效均衡,以此来促进各方权利与义务的实现。

(九)构筑全面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促进事业单位职能的充分发挥,保障政府及国家利益的全面实现,必须要从全方位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特别是要加强登记、税务、审计、监察等各个部门的职责落地,逐步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格局,避免形成一定的腐败态势,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解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内机构设置需要优化、功能定位需要明确、机构人员需要精简、人事制度需要改革等多种问题,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适应市场竞争的规律需求、注重业务相近部门的整合、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要素优化的市场机会、探索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全面实行职能追究问责制、全面实现追究问责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构筑全面监督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职能与功能
改革之路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改革备忘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改革创新(二)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